首页期刊导航|江苏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林业科技
江苏林业科技

陈庆生

双月刊

1001-7380

jsly@chinajournal.net.cn

025-52745438、52744011

211153

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省林科院内

江苏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江苏省林业科技情报中心共同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的林业科学技术期刊。该刊立足于江苏,面向全国,是体现江苏及华东地区其他省市林业科研和生产的一个重要形象窗口,是联系林业科研和生产的桥梁。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江苏林业科技》主要刊登林木良种选育、育苗造林、园林绿化、林副特产、森林经营、森林保护、调查设计、林业机械、野生动物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经验总结,以及新成果、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技术性、实用性,是林业科研、教学工作者、管理部门及广大林业战线职工必不少的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榔榆木质部细胞构造特征的季节变化规律研究

    唐建吕运舟叶萌严瑞昌...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榔榆木质部形成中细胞形态与壁层组分变化规律,以 1 个生长季内木质部细胞产生过程为主线,联合解剖学技术与光谱学技术,初步研究了木质部细胞形态、细胞尺寸及细胞壁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4 月出现 2 排早材管孔,以单管孔为主,5 月开始大量产生木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壁厚,直至 9 月形成宽约 2mm的木质部;导管与木纤维细胞从 4-6月处于伸长阶段,大小随后略有降低;2 类细胞的直径则呈不同的季节变化规律;导管细胞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沉积过程在季节内稳定;而木纤维细胞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沉积具有季节差异,生长季早期相对含量较低,晚期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说明 2 类细胞间主要组分沉积存在不同步性.

    木材解剖早材晚材木材细胞壁纤维形态榔榆

    甲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吸附水中Cu(II)的性能研究

    姚先富周咪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用农林剩余物板栗壳提取板栗壳色素,将板栗壳色素与甲醛进行交联合成甲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采用震荡平衡批处理法研究了pH、吸附质浓度、温度、吸附时间对复合材料吸附水中Cu(II)的影响;利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并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线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吸附Cu(II)的最佳pH为 6;最佳吸附温度为 300 K,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吸附在 60 min基本达到平衡;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占主导.等温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层吸附,在300 K时对Cu(II)的最大单层吸附量为 30.49 mg/g.

    板栗壳色素甲醛树脂吸附Cu(II)

    园林土壤中氯氰菊酯残留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罗红雨陆皓茜施林林周锋杰...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确定度评定分析对于检测方法的改进和定量评价检测结果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园林土壤中氯氰菊酯的残留量,对测定过程中产生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包括样品重复测量、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样品称量和前处理、回收率和气相色谱仪测定,并对各分量进行量化、合成与扩展.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农药在 0.10 mg/kg添加水平下,各分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 7.03×10-3,3.00×10-2,1.63×10-2,8.17×10-3,1.12×10-2,1.32×10-2和 8.66×10-3;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9.72×10-3,扩展不确定度为 0.001 8 mg/kg;当置信水平为 95%(k=2)时,测定结果可表示为(0.090±0.001 8)mg/kg.通过评定发现,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拟合和回收率,提示在样品检测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这几个环节.该研究为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园林土壤中氯氰菊酯残留量检测方法的改进和检测结果的评价提供了参考.

    气相色谱法园林土壤氯氰菊酯不确定度分析

    江苏沿江防护林主要树种选择研究

    施士争王红玲王保松黄瑞芳...
    17-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江苏沿江 8 市古树资源和长江江苏段 2 岸 1km范围内森林中各树种资源分布调查,结合长江防护林造林树种选择相关研究,筛选出适用于长江江苏段防护林造林树种 59 个.分别针对沿路区、滨水区和滩面区 3 种生态位特点,通过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类共 10 个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树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和分类.结果表明:3 种生态位上各造林树种均可分为 3 类,第 1 类树种 3 种生态位可作为优选树种分别有 15,7,7 个;第 2 类 3 种生态位作为一般树种,分别有 22,40,29 个;其他可作为备选树种.结合沿江不同造林环境的特点和相关树种的特殊适应性,提出了相应的树种选择和配置建议.

    长江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配置

    中国栗属地理分布格局及红色名录评估

    潘靖宜周花瑶李蒙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护和利用栗属野生资源,对栗属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基于植物志,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统计中国各省对应的栗属物种数目,结合最新研究发布的论文专著等完成中国现有栗属物种地理分布图.中国栗属物种分布中心位于中南部,其中四川省、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和浙江省的分布较多.锥栗分布区包括四川、云南在内等 15 个省,集中分布在四川、湖南和江西 3 个省;茅栗分布区包括甘肃、四川、云南在内等 17 个省(直辖市),集中分布在浙江和江西 2 个省;中国板栗分布区包括西藏、甘肃、四川等 27 个省(直辖市),集中分布在四川、陕西、湖北、重庆和贵州 5 个省;引种栽培的欧洲栗和日本栗分布区域较少,欧洲栗分布在四川和上海 2 个省(直辖市),日本栗引种栽培分布区包括云南、广西、山东等 8 个省,在山东省分布最多.根据空间尺度要求筛选数据,通过 GeoCAT对中国栗属物种进行红色名录评估,为中国栗属的多样性研究提供重要数据.结果表明,栗属植物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地区,在华南和华北地区分布较少且呈零星状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几乎没有分布;中国栗属物种的评估结果均为无危(LC),不存在受威胁物种.

    栗属地理分布格局红色名录评估中国

    基于NDVI的福州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林芳冰
    30-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00 年、2009 年和 2020 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反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从空间和时间 2 个维度分析了福州市近 20a的植被覆盖变化,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工具揭示了福州市NDVI的空间分布模式和聚类格局,采用GWR模型探究了福州市植被覆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较低的NDVI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区、东部沿海区域及闽清县和连江县的丘陵地带.在 2 个研究时期,退化的面积略大于改善的面积,说明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在降低.在 1 000 m×1 000 m尺度下,NDVI的空间聚类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低-低聚集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区和东部沿海区域,高-高聚集主要分布在距离各区县行政中心较远的高山和丘陵地带.GWR模型能够很好地揭示高程和坡度因子对福州市植被覆盖的驱动机制,海拔越高,坡度越大,植被覆盖越好.

    NDVI福州市植被覆盖空间自相关GWR模型

    扬州市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

    郝奇林赵景奎赵明殷海天...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线路踏查、资料分析,对扬州市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繁殖方式、原产地、入侵方式、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共有 18 种,隶属于 9 科 15 属,其中菊科种类最多(9 种),占比 50.00%;调查到的外来入侵植物均为草本植物,以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最多(10 种),占比 55.56%;这些草本植物大多均依靠种子繁殖,仅有空心莲子草、大薸和凤眼蓝 3 种水生草本植物依靠营养繁殖;按原产地统计来看,原产于美洲的植物种类最多(15 种),占 83.33%;有 50.00%(9 种)入侵植物属于有意引入,44.44%(8 种)属于无意引入,自然传入的仅有豚草 1 种.按生态系统来看,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中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最多,有 15 和 13 种.就扬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发生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外来入侵植物生活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植物区系扬州市

    种加词以地域定名的竹种分析

    王艺睿彭伟瀚申卓龙董梦然...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理出世界竹子清单(World Checklist of Bamboos,WCBs)中隶属 73 个竹属里的以地域名称命名的 352 个竹种,其中 50 个竹种以国家、洲际等大尺度地理区域名称命名,302 个竹种以省市、山川等地域名称命名(中国 128个),发现约有 1/5 竹种、竹属以地域定名,比较普遍.详细分析了以竹属、竹区、命名人、合格发表时间等约束因素条件下的种加词拉丁化定名现象,以及其中的多类型地域名称种加词的凝练形式.提出区别对待新陈、扬弃地域定名的观点,以修订新版植物命名法规,更准确反映竹子的遗传地理特性,甄别竹种,服务竹业.

    世界竹子清单竹亚科竹区命名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湖泊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剖析与修复策略

    李冬林张姣佼邢玮何冬梅...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泊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类型,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涵养水源、滞污造淤、净水防蚀、调洪防涝、观光游赏、生物多样性维持等重要功能,是各种鸟类和底栖动物的栖息地.湖泊湿地依然存在着湿地遭受侵占、水体富营化、植被简单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下降等问题,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症结.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剖析了各地湖泊湿地的生态退化的状况,归纳了湖泊湿地生态退化的环境诱因,评述了当前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湖泊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工作提出了的策略和建议.

    湖泊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剖析修复策略

    南京市六合区薄壳山核桃产业现状和发展建议

    储吴樾刘瑜琛杜佳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南京市六合区 9 个街镇薄壳山核桃种植地进行调研,分析了六合全区范围内薄壳山核桃种植情况.针对六合区薄壳山核桃资源发掘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六合区栽植薄壳山核桃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潜力,并结合当前国内研究成果,提供相应的发展建议.六合区薄壳山核桃种植虽然拥有企业基础及科研优势,但仍面临着经营结构单一,产业发展无规划,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建议结合市场建立多元化发展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做出相应的产业规划,引进资本投资,建立产业链条;科研单位总结推广适用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的栽培技术,栽培种植经济适用的新品种.

    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苗木种植企业经营调查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