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物质缓解油菜盐胁迫效应研究进展

    林国冰李静钱晨王龙...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土壤盐渍化问题的加剧,油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盐胁迫挑战。盐胁迫不仅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还显著降低其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缓解油菜的盐胁迫效应已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其中施用外源物质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外源物质缓解油菜盐胁迫效应的研究情况,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外源物质(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甾醇、水杨酸、茉莉酸、三磷酸腺苷)在缓解油菜盐胁迫中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其在提高油菜抗盐性、改善生理生化指标和增强抗氧化能力方面的效果,这为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此外,本文还提倡运用先进栽培技术缓解油菜盐胁迫效应并提高盐碱地油菜产量水平,以期为高效利用、改良盐碱地作基础,逐步向现代化标准农田迈进提供理论依据。

    外源物质盐胁迫滨海盐碱地油菜植物激素研究进展

    土壤水分含量测定方法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郝萍萍韩金朝刘晓宋蕾...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水分含量是监测土壤墒情、预测指导灌溉和响应农业旱情灾害的最直接和必要的关键技术指标,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重点评述了土壤水分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土壤水分含量的多种测定方法。首先本研究依据测量范围进行分类,针对性地评述了取样-定位法和遥感监测法2种方法,结合各方法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系统整理了各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以供研究人员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根据测量对象、设备预算、环境要求和准确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土壤水分含量测定方法;其次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库检索,对1980-2023年的各水分钠含量测量方法分阶段进行趋势分析,展示总体趋势分析图和各阶段的研究热点图,体现各阶段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各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进行技术进展分析,分析土壤水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优化改进土壤水分测定方法技术以及实现更方便、高实时度、高精度的土壤水分含量测定提供参考,以期促进土壤水分含量测定研究的深入开展。

    土壤水分含量取样-定位法遥感监测法研究热点进展

    侵染我国黄瓜病毒种类的研究进展

    高乐刘渝胡尊瑞周博...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一种重要的园艺蔬菜作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和经济价值,然而病毒病严重影响我国黄瓜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对不同地区黄瓜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梳理整合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全国范围内采集的黄瓜样品中检出的病毒达到20种之多,涉及10个科、11个属,其中以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病毒数量最多,达到了 7种,并且除TYLCV为DNA病毒以外,其余均为RNA病毒,说明RNA病毒导致的黄瓜病毒病在我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又以Potyvirus病毒对我国黄瓜的侵染最为广泛,是威胁黄瓜生产的最大病毒种群。进一步,通过分析病毒种类的地理分布,说明在全国范围内须加强对CMV、CCYV、CGMMV以及Potyvirus中 PRSV和WMV的防治工作和抗病育种研究;其中,黄淮海流域和长江流域应重点针对CMV以及Potyvirus中的WMV和ZYMV;此外,江苏、甘肃、重庆、海南的黄瓜病毒病较为严重,各地区应予以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病毒的鉴定当中,打破了传统方法只能检测已知病毒的局限性,未来将会成为一种常规高效的病毒检测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瓜病毒分布检测

    基于转录组分析枇杷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

    赵双尤伟忠汪溢郄红丽...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枇杷对于干旱胁迫响应和耐受性的分子机制,鉴定可用于培育抗旱枇杷新品种的关键基因,为枇杷抗旱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白玉枇杷为试验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响应干旱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正常供水为对照,进行短期干旱胁迫处理,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RNA-Seq共鉴定出3 270个DEG,其中上调1 810个,下调1 460个。GO富集分析表明,一些胁迫响应基因在干旱处理后显著上调。KEGG富集分析表明,植物MAPK信号通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等相关DEG在响应胁迫中发挥关键作用。对DEG深入分析发现,干旱胁迫后,抗氧化酶基因、脱落酸(ABA)生物合成基因NCED、ABA信号通路基因显著上调。此外,通过分析转录因子,发现枇杷主要通过调控bHLH、bZIP、AP2/ERF、GRAS、HD-Zip、MYB、MYB_related、NAC、WRKY 这 9 个家族转录因子的表达来响应干旱。

    枇杷干旱胁迫转录组分析差异基因表达

    番茄CYP450基因家族鉴定及病原菌胁迫相关成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那日松杨莹王孟豪关皓文...
    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酶是陆地植物中最大的酶蛋白基因家族,具广泛催化活性,参与植物多种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分析番茄(Solarium lycopersicum L。)CYP450基因家族成员的数量、序列特点、系统演化关系、在病原菌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和互作网络,为阐明番茄CYP450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通过HMM检索和BLAST比对2种方法在番茄中得到328条CYP450序列,归属于9个家族簇;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番茄CYP450蛋白大多为亲水性蛋白质,包含丰富的碱性氨基酸,主要定位于叶绿体和质膜;番茄叶霉病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诱导条件下的59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属7个家族簇,相同家族簇成员具相似蛋白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16个与聚炔类合成关键基因有相似表达模式的基因均来自CYP71和CYP72家族簇,它们可能在聚炔类合成通路的下游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功能还需进一步验证。

    番茄聚炔类化合物CYP450基因家族番茄叶霉菌生物信息学分析

    金钗石斛AP2/ERF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于相丽刘雅银李勇慧周晓君...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金钗石斛AP2/ERF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在全基因组上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阐明金钗石斛AP2/ERF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利用BLASTP比对金钗石斛蛋白,并通过在线网站NCBI CDD、InterPro和SMART进一步鉴定,共获得97个金钗石斛AP2/ERF基因,然后通过ProtParam分析金钗石斛AP2/ERF家族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使用MEGA11。0软件构建进化树,利用Map Gene Chrome、GSDS、MEME、PlantCARE在线工具分析AP2/ERF转录因子的基因定位、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并预测基因上游的顺式作用元件,利用TBTools分析并可视化AP2/ERF基因在各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金钗石斛AP2/ERF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大部分定位在细胞核中,相对分子质量介于2 726。88~71 682。81 u之间,氨基酸数量介于94~659个之间,等电点介于4。45~10。44之间。进化树分析显示,AP2/ERF家族成员分为AP2、RAV、ERF及DREB 4个亚家族。97条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9条染色体上,各个亚族都有独特基序,AP2/ERF基因启动子上游区域光响应作用元件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多。大多数DnAP2s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大,不同的居群DnAP2s基因表达有较大不同。鉴定得到97个金钗石斛AP2/ERF蛋白,DnAP2s基因在根茎叶花中表达具有差异性,地理分布导致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同。

    金钗石斛AP2/ERF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绵羊肺源大肠杆菌cyaA基因的分子特征及抗原性分析

    操义恒贾开文党士荣胡亚辉...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绵羊肺源大肠杆菌cyaA基因的分子特征、抗原性及其遗传进化关系,采用PCR技术对绵羊肺源大肠杆菌XJ10菌株的cya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并测序,应用定量PCR检测cyaA基因在不同培养阶段的mRNA表达量,利用在线软件对其进行编码蛋白分子特征、抗原性及其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yaA基因全长2 547 bp,编码848个氨基酸;cyaA基因在细菌对数期的mRNA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稳定期及迟缓期,在衰亡期的mRNA表达量最低;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分子式为C4 389H6 759N1 193O1 273S30,理论分子质量为97。57 ku,理论等电点为5。82,为酸性亲水性蛋白,稳定性较低;二级结构中 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折叠所占比例分别为42。81%、39。03%、14。27%和3。89%。AC蛋白无信号肽与跨膜区,保守结构域位于1~848位氨基酸,属于腺苷酸环化酶超家族,具有14个开放阅读框,存在81个磷酸化位点。AC蛋白B细胞优势表位共16个,分别位于第44~51、61~65、248~250、259~267、296~304、355~366、436~439、456~456、476~481、489~490、540~559、589~597、634~640、717~722、766~773、806~806区段;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大肠杆菌XJ10菌株AC蛋白与志贺氏菌AC蛋白相似性最高。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肠杆菌AC蛋白的功能及其作为大肠杆菌疫苗候选抗原奠定了基础。

    绵羊肺源大肠杆菌cyaA基因分子特征抗原性遗传进化

    不同有机肥与基质长期配施对小麦根系生长及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

    纪耀坤刘艳侠贾利元赵莉霞...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化肥减量与不同有机肥及基质长期配施对小麦根系生长及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于2019-2023年,设置单施化肥(CK)、化肥+基质(FA)、化肥减量+生物有机肥(FB)、化肥减量+羊粪(FS)、化肥减量+生物有机肥+基质(FBA)、化肥减量+羊粪+基质(FSA)6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2022年苗期根系生长以及2023年灌浆期根系抗氧化能力与土壤结构、团聚体稳定性、养分含量、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与不同有机肥或基质配施能够提高根系干重、根系活力以及根系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降低根系丙二醛(MDA)含量(P<0。05);均可提高土壤孔隙度、含水量以及0。250~2。000 mm、>2。000 mm粒径团聚体质量比例、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值;能够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速效磷含量以及蔗糖酶、碱性磷酸酶、CAT、脲酶的活性,降低土壤容重与pH值。其中,化肥与不同有机肥或基质配施处理根系活力、根系POD活性以及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较CK显著提高14。62%~72。94%、7。41%~15。68%、8。18%~28。85%、5。88%~20。59%、9。22%~26。24%,而 MDA 含量显著降低 5。02%~13。15%。FBA处理根系CAT、SOD活性、土壤孔隙度、含水量、速效钾、碱解氮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3。99%、12。04%、5。35%、5。66%、14。15%、5。80%。FSA处理根系干重、土壤团聚体GMD、MWD数值、速效磷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显著提高31。03%、6。40%、11。17%、5。66%、6。94%,而土壤容重显著降低5。48%。根系活力、抗氧化系统指标与土壤物理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指标间部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化肥与生物有机肥及基质配施(FBA)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促进根系生长,提升根系抗逆性能力方面表现最好。

    有机肥基质小麦根系土壤改良土壤结构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锦涛张香竹郑煜解云霞...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施化肥和不同滴灌量对陕北地区马铃薯生长、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试验设置3个滴灌水平[W1(100%ETC)、W2(80%ETC)、W3(60%ETC)]和3个施肥水平[F1(100%化肥)、F2(80%化肥+20%有机肥)、F3(60%化肥+40%有机肥)],再加对照(CK)共10个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对马铃薯生长、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等指标进行测定,探究马铃薯各个指标对不同比例水肥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灌水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有极显著影响,而水肥交互作用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W2(80%ETC)水平下的马铃薯测定的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是最优的,相比于其他2种滴灌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以一定比例的有机肥替施化肥能使马铃薯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其中F2(80%化肥+20%有机肥))施肥水平相比于其他2个施肥水平是最优的;用熵权法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计算权重,再利用TOPSIS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得到Si值最大的为T5(W2F2)处理。

    马铃薯化肥减量有机肥产量熵权法水肥利用效率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春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矿质氮残留的影响

    张月宋明丹塔林葛娃李月梅...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但其对春小麦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单施有机肥(M)、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NPM)共5个处理,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春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矿质氮残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NPM)处理下的小麦产量、秸秆干重和收获指数比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 13。45%~47。68%、25。71%~43。68%、4。04%~8。78%。NPM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比M处理显著提高了 159。52%。NPM处理与N、M处理相比,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了 11。83%、11。09%,但并无显著性差异。NPM处理的籽粒和秸秆中氮的养分含量与CK、M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 3。12%~42。76%,与N、NP处理相比,反而有所下降,可能增施有机肥对籽粒和秸秆中氮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PM处理的籽粒和秸秆中磷的养分含量与NP、N、M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 3。88%~24。84%、8。38%~22。50%、2。17%~17。35%。NPM处理的籽粒和秸秆中钾的养分含量与N、M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 5。54%~30。97%、4。64%~25。19%。NPM处理的籽粒和秸秆氮养分吸收量与CK、M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 66。73%~74。48%、33。10%~71。31%,与N处理相比,有所下降。NPM处理的籽粒和秸秆磷钾养分吸收量最高,与NP、N、M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0。84%~21。25%、1。51%~12。26%、30。50%~50。55%。60~100 cm 土层中,NPM 处理土壤 NO3--N 含量低于其他处理,降低了 0。63%~7。75%。表明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降低深层土壤60~100 cm 土层的硝态氮含量,降低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在0~20、40~100 cm 土层,NPM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比其他处理显著降低了 4。56%~16。96%。表明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显著降低深层土壤40~100 cm 土层的土壤硝态氮的残留从而增加矿质态氮的固定,减少氮素损失。因此,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是提高春小麦产量、秸秆量,小麦籽粒和秸秆的养分吸收以及养分吸收量,降低深层土层硝态氮含量的最佳施肥措施。

    有机无机配施春小麦养分吸收土壤硝态氮土壤矿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