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樟叶越橘内生真菌的生防潜力菌株筛选

    吴博宇严冬武波晓刘云...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挖掘对常见农业病害菌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密黏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等具有高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真菌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樟叶越橘内生真菌进行筛选,通过菌落观察、菌丝生长抑制率和菌丝生长动态数据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拮抗菌株的抗逆特性及其对常见农业病害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株穗状弯孢(Curvularia spicifera)VDBF-28对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为69.02%;1株首都叶点霉(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VDBF-29对密黏褶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84.90%、70.39%、70.98%;1株腐皮镰孢(F.solani)VDBF-34表现出较强广谱拮抗能力,其中对彩绒革盖菌、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79.02%、76.86%;1株扁孔腔菌属(Lophiostoma sp.)VDBF-41表现出较强广谱拮抗能力,其中对腐皮镰孢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为67.84%.供试12株樟叶越橘内生真菌中,有5种菌株对7株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综上所述,樟叶越橘内生真菌具有较高的生防潜力,可用于常见农业病害菌生防菌剂的开发.

    樟叶越橘农业病害菌生防潜力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生物防治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基质及施磷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熊荣董佳伟徐洪伟周晓馥...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在不同磷水平下施加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后续深入探究其对黄瓜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持.以黄瓜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计双因素试验,因素1为施加基质处理,因素2为施磷水平处理.植物生长28 d后测定黄瓜幼苗地上形态学指标、根系形态学指标及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施加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基质及施磷对黄瓜幼苗植株生长、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相比,施加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基质处理下黄瓜叶片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鲜/干重、地下部鲜/干重、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分支数、交叉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明显升高.施用220 mg/kg磷能显著促进黄瓜生长,同时施用磷和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基质的作用效果比单施磷更明显,施用220 mg/kg磷和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基质时作用效果最好,与单施磷相比,黄瓜叶片茎粗、株高、叶面积分别显著增加了 18.43%、12.92%、40.10%,地上部鲜重增加了 11.24%,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分别显著增加了26.58%、19.72%、32.78%,根系形态学指标及叶绿素含量、Pn、Tr、Gs、Ci、WUE均显著增加.施加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基质可以增强黄瓜叶片光合作用,促进黄瓜生长,且磷和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基质同时施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黄瓜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基质根系气体交换参数主成分分析

    根际pH值对香蕉幼苗生物量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王丽霞刘永霞丁哲利井涛...
    1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巴西蕉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砂培法进行培养,通过42 d生长期观察,研究6个不同pH值(3.5、4.5、5.5、6.5、7.5和8.5)处理对香蕉幼苗根系及地上部分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42 d时,pH值低于4.5和高于7.5的处理会明显抑制香蕉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强酸(pH值为3.5)和强碱(pH值为8.5)显著降低香蕉幼苗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直径和根体积,尤其是在酸性条件下,根系的分枝结构和伸长受到强烈抑制;在pH值为6.5的处理条件下,香蕉根系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其他pH值处理下,香蕉根系活力、CAT活性和SOD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POD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而MDA含量增幅显著;在酸碱胁迫条件下,香蕉幼苗通过增加根系渗透调节物质来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在pH值为3.5~8.5范围内,香蕉幼苗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较高水平,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是在培养42 d后,涨幅显著,且酸胁迫环境下,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幅高于可溶性糖含量,而在碱胁迫环境下,可溶性糖含量增幅高于可溶性蛋白.综合评价香蕉幼苗根系环境较为适宜的pH值为6.5.

    香蕉根际pH值幼苗生物量根系生理形态

    生物炭施用对菊花连作土壤性质及其生长的影响

    张晓波闫烨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不同生物碳对菊花连作土壤改良及对连作菊花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并揭示生物炭缓解菊花连作障碍的作用机理,以添加不同种类(稻壳、玉米芯、玉米秸秆)、不同用量(2%、4%)生物炭的菊花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及植株生长指标、根系性状和生物量的变化,分析生物炭施用对连作土壤特性和菊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会降低菊花连作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率和有机碳含量,显著提升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生物炭的种类和添加水平对连作菊花株高、茎粗及干重等生长指标影响显著.与不添加生物炭的连作土壤处理相比,2%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的菊花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15.00%、25.63%、42.94%、17.54%,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59.38%、70.95%.综上,生物炭通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发挥其对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其中2%玉米秸秆生物碳处理的菊花品质最佳,根据综合表现,推荐其为生物炭缓解菊花连作障碍的施用参考.

    生物炭菊花连作土壤性质生长发育指标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

    不同种源软枣猕猴桃果实表型性状及品质综合评价

    陶双勇王澎逄宏扬李红莉...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3个不同种源软枣猕猴桃果实为材料,分析测定11个果实表型性状及品质指标,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为筛选优异种质资源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果实外观性状及品质性状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变异系数范围在4.21%~19.89%之间,其中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9.89%和18.6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各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提取出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反映果实大小,第2主成分反映果实糖度和成熟度,第3主成分反映果实风味,第4主成分反映果实营养品质和功能性成分.基于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排名前五的种源为方正、尚志、亚布力、五常和海林.聚类分析将13个种源分为4类,其中第1类的方正、尚志和亚布力种源综合品质最优.本研究结果为软枣猕猴桃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及果实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软枣猕猴桃种源表型性状品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草莓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喷钙的响应

    蒋薇张佳贾志航魏猛...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草莓叶面喷钙对矿质元素含量、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选取草莓品种章姬为研究对象,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了 4个CaCl2喷施浓度,分别为0.25%、0.50%、1.00%及2.00%.喷施2次后,先对草莓叶片进行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随后进行破坏性取样,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草莓叶片钙元素含量随喷施浓度增加而增加.在矿质元素含量方面,随草莓叶片钙元素含量的增加,钾、锰、硼3种元素含量降低,锌元素含量增加,镁、铁、硼3种元素含量无显著变化.在光合特性方面,叶面喷施2%CaCl2溶液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各项光合参数.在叶绿素荧光特性方面,2%CaCl2溶液处理的Fv/Fm显著降低,能量耗散显著升高;0.25%~0.50%钙浓度处理的草莓叶片增加了用于还原QA和电子传递的能量.在叶绿素含量方面,叶面喷施CaCl2溶液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综上,喷施2%CaCl2溶液显著降低了草莓叶片光合、叶绿素荧光特性;0.25%~0.50%的钙浓度可增加草莓叶片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促进捕获的能量用于还原QA和电子传递链;叶面施钙引发的锌元素富集是抑制叶绿素合成的主要因素.

    草莓喷钙矿质元素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沙门氏菌感染对番鸭法氏囊的影响

    徐文娟陶志云朱春红宋卫涛...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沙门氏菌感染对番鸭的影响,拟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沙门氏菌感染番鸭后不同时间法氏囊组织的转录调控.利用肠炎沙门氏菌感染14 d雏番鸭,感染后1、3、10 d采集试验组和对照组法氏囊组织样本,提取RNA,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不同时间点转录组变化、信号通路和功能.结果表明,在番鸭感染沙门氏菌1、3、10 d分别发现9、97、4个差异基因(P<0.05,|log2 fold change|>1).GO分析结果表明,3个时间点中这些差异基因在生物学进程、分子功能、细胞部分均有富集.KEGG分析结果表明,感染1 d时,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集合管的酸分泌、霍乱弧菌感染、癌症通路中;感染3 d时,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及IgA产生的肠道免疫网络;感染10 d,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亨廷顿舞蹈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种疾病的神经退行性途径.其中,沙门氏菌感染1 d的差异基因ATP6V0A4,沙门氏菌感染3 d的差异基因IL-15、PTGS2、IGHV3-23主要参与了这些信号通路,提示这些基因可能在番鸭沙门氏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沙门氏菌番鸭法氏囊转录组测序

    黔中金荞麦醇提物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腹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卢昱希张涛杜春林唐远江...
    186-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黔中金荞麦醇提物的饲喂效果,选择36头28日龄巴克夏×可乐猪二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A50组(基础日粮)和B50组(基础日粮+1.5%黔中金荞麦提取物),饲喂53 d后测定相关指标并进行Illumina NovaSeq测序.结果显示,与A50组相比,B50组断奶仔猪尿素氮(UREA)显著降低(P<0.05),免疫球蛋白A(IgA)极显著增加15.51%(P<0.01),白细胞介素6(IL-6)极显著降低8.61%(P<0.01),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细菌水平上,B50组厚壁菌门相较于A50组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和螺旋体门相对丰度降低,A50组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普雷沃菌科_NK3B31(Prevotellaceae_NK3B31)相较于B50组分别增加了 21.30%、50.92%和50.41%;B50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克里斯滕森菌科_R-7(Christensenellaceae_R-7)相较于A50组分别增加了 298.34%和32.61%;真菌水平上,A50组新美鞭菌门为最优菌门(52.78%),B50组子囊菌门为最优菌门(48.53%).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黔中金荞麦醇提取物可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功能,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减少腹泻的发生.

    金荞麦提取物断奶仔猪免疫腹泻肠道菌群

    肠杆菌F8-H发酵道真烟叶宏基因组及相关性分析

    黄申许怡娟胡慧博张增辉...
    193-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肠杆菌F8-H发酵道真烟叶作用机制,分析发酵前后烟叶香味成分的变化,利用宏全基因组学分析发酵过程中烟叶表面微生物群落和基因丰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烟叶中4,7,9-巨豆三烯酮A、二氢猕猴桃内酯以及茄酮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 10.34%、16.59%和10.50%,新检测到植酮和橙化基丙酮这2种香味物质;烟丝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相对丰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肠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呈增长趋势;肠杆菌属、植物乳杆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会在糖基转移家族酶GT1的作用下与植酮、橙化基丙酮的形成与积累呈正相关关系,鞘单胞菌属和丛毛单胞菌属在碳水化合物合酶家族CBM48的作用下与二氢猕猴桃内酯、茄酮和3种4,7,9-巨豆三烯酮的形成与积累呈正相关关系.初步揭示了肠杆菌F8-H发酵道真烟叶(2018 C3F-A云烟87)的机制,为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肠杆菌发酵烟叶宏基因组差异分析

    密集烤房变温调控对上部烟叶香气物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邓奕龙字建金申洪涛尹光庭...
    202-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烟87上部烟叶为试验材料,通过烟叶自动化密集电烤箱进行烟叶烘烤,采用烘烤比较试验,设置CK(当地常规烘烤工艺)、T1处理(变温幅度±1℃,变温频率3 h)、T2处理(变温幅度±1.5 ℃,变温频率5 h),探索密集烤房变温调控对上部烟叶香气物质、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烟叶的游离氨基酸和常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烟叶烘烤变黄期变温处理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在变温幅度为±1.5℃、变温频率为5 h的处理(T2)条件下,叶绿素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815.545、111.348 µg/g,有利于中性香气物质总量的提高.变温幅度为±1℃、变温频率为3 h的处理(T1)条件有利于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其含量分别为135.974、18 358.97 µg/go 3种工艺处理下,烟叶游离氨基酸与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大体上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38℃常规变黄的基础上采用正弦式程序控制的温度变化,可明显影响烟叶品质.

    烤烟烘烤工艺温度变化香气物质游离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