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糖苷水解酶的研究进展

    肖会韩长志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的糖苷水解酶是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中的一类,在植物病原真菌侵染植物的过程中通过分解其细胞壁中的碳水化合物组分从而实现真菌对植物免疫防卫反应的进一步操控。前期对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展开了综述性评价,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试验方法的发展,以及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等组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对糖苷水解酶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旨在对糖苷水解酶进行综述性评价,重点关注其分类、功能及研究方法。在分类方面,主要涉及底物特异性、结构相似性、催化作用机制和水解位置。在功能方面,重点研究其在稻瘟病菌菌、禾谷炭疽病病菌和希金斯炭疽病病菌等病原丝状真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此外,还探究了分离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深入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系统梳理糖苷水解酶在上述真菌中的功能,以期为今后解析病原丝状真菌中糖苷水解酶的功能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并对今后学术界的研究重点、难点及热点进行展望,为未来开展糖苷水解酶功能解析、互作蛋白找寻及加工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植物病原丝状真菌糖苷水解酶功能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研究进展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作物长势监测研究进展

    赵胜利Mujahid Hussain王国宾卞志豪...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为精准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无人机遥感具有成本低、时效性强、无大气干扰、分辨率高等优点,为农业信息采集提供了新的工具。无人机农业遥感技术能够高效、无损地精确采集农业遥感数据,对作物长势进行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获取空间数据途径。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无人机农业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涵盖了作物生长监测、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病虫害预警等多个领域。本文重点介绍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无人机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基于无人机遥感图像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以及作物长势监测的重要指标,综合评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长势监测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后续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长势监测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无人机遥感农业长势应用进展

    生物炭基肥制备及其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岑应源黄宝源张观林邓兰生...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炭是碳化的生物质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度大、官能团丰富和吸附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实际生产。然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单独使用生物炭存在养分易流失和肥料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因此,以生物炭为载体制备而成的生物炭基肥作为一种新型缓释肥料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生物炭基肥制备方法及其优点和局限性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报道。对近年来生物炭基肥的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归纳,讨论不同生物炭原料、肥料和黏结剂对生物炭基肥性能的影响;归纳掺杂法、造粒法、包膜法和吸附法4种生物炭基肥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分析生物炭基肥作为肥料,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以及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生物炭为载体与不同肥料通过不用方法制备而成的生物炭基肥,不仅能够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调节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以及减少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可见,生物炭基肥是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

    生物炭生物炭基肥制备方法农业应用

    甘薯耐盐性研究进展

    郭慧慧潘祥华蒋元斌林丛发...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良特性。了解甘薯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耐盐机制,筛选耐盐种质资源,培育耐盐品种,对提高盐碱地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耐盐性评价指标、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以及提高耐盐性的途径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甘薯耐盐相关的研究进展。在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方面,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强耐盐、中度耐盐、弱耐盐及盐敏感甘薯种质资源。在耐盐性评价上,将众多指标归结为形态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两大类。在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上,总结了参与盐胁迫响应的基因,如C2结构域脱落酸相关基因IbCAR1、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IbPSS1、蔗糖非发酵-1-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IbSnRK1、甘薯R2R3-MYB基因IbMYB308、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基因IbTPS等。在提高耐盐性的途径上,总结了现阶段常采用的2种方法,即施用外源物质及培育耐盐品种。目前甘薯的耐盐性在生理代谢、耐盐基因挖掘等研究中取得诸多成果,但在提高甘薯耐盐性途径上研究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今后开展甘薯耐盐性研究、培育耐盐性强及综合性状优的甘薯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甘薯种质资源耐盐基因盐胁迫耐盐品种

    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川梁金平罗文彬张志勇...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福建地区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基因改良奠定材料基础,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50份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变幅为0。52~2。01,其中肉色、开花繁茂性、薯形、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2。01、1。81、1。61、1。52、0。52;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除了主茎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外,其他9个性状均达到2。10以上,单薯重、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主茎分枝数变异系数较大,均达到27%以上。相关性分析方面,生育期与单株结薯数、株高、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薯重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与商品率、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薯数、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691 0%,能较好反映该11个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聚类分析将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中早熟低产型材料、第Ⅱ类群为中熟中产型材料、第Ⅲ类群为中早熟中产型材料、第Ⅳ类群为中熟高产型材料。第Ⅰ类群可作为挖掘早熟型的亲本资源进行利用;第Ⅱ类群可作为淀粉加工型的亲本资源进行利用;第Ⅲ类群可作为早熟和提升品质的亲本资源进行利用;第Ⅳ类群可作为高产和经济效益高的亲本资源进行利用。

    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聚类分析资源利用

    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不同品种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马伟然强斌斌刘绍锋张玉先...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开展大豆高产田间试验。以高蛋白品种黑河43(A1)和高油品种克山1号(A2)为试验品种,采用田间裂区设计,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B1,38万株/hm2;B2,43万株/hm2;B3,48万株/hm2)与施肥量C1(当地常规施肥量)、C2(较常规施肥量下调20%)、C3(较常规施肥量上调20%),共18个处理,研究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大豆产量存在显著的影响(P<0。05)。随种植密度的提高,黑河43 的 B2 处理产量显著高于 B1、B3 处理 12。31%~13。82%、5。52%~7。05%、10。26%~16。54%,克山 1 号的 B1 处理产量显著高于B2、B3处理2。71%~18。30%、7。61%~17。6%、2。89%~18。35%。在相同种植密度处理下,2个供试品种产量随施肥量的增长呈现出C3>C1>C2变化趋势,与其他处理相比产量分别增长5。05%~5。30%、4。19%~14。62%、7。56%~9。69%和 2。79%~8。18%、2。74%~7。53%、2。60%~13。14%。黑河 43 的最佳处理为 B2C3 处理,其产量为4 327。80 kg/hm2;克山1号品种的最佳处理为B1C3处理,其产量为4 214。83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2个供试品种产量与LAI、Pn、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Fv/Fo、Fv/Fm呈正相关。因此,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交互模式能改善大豆光合特性,在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的基础上,促进光合产物向大豆籽粒分配运输,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大豆施肥量种植密度LAI光合特性产量

    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双季稻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廷金才硕时红郭巧玲...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双季稻全生育期(播种一收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选取手工栽插(HT)、抛秧(ST)、机插(MT)、直播(DS)4种种植方式和淹水灌溉(FI)、间歇灌溉(Ⅱ)2种灌溉模式进行大田试验,对直播稻与移栽稻全生育期稻田水量平衡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开展研究以期评价多元种植方式下双季稻的的需耗水特征。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水分管理产量大小关系均表现为:HT>ST>MT>DS;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移栽稻大于直播稻、Ⅱ大于FI的趋势,不同灌溉模式下抛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HT、MT、DS分别降低了 3。85%~8。86%、5。59%~9。55%、34。04%~45。76%。双季稻的灌水量、渗漏量、蒸发蒸腾量、耗水量均为Ⅱ小于FI。不论FI还是Ⅱ,双季稻灌水量、渗漏量、蒸发蒸腾量以及耗水量均表现为直播稻高于移栽稻,且直播稻苗期渗漏量、蒸发蒸腾量、耗水量显著高于移栽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与其他处理差异较小。移栽稻各处理育秧期水量平衡各参数占全生育期比例均以HT处理最高,其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为1。82%~4。51%,早稻排水量均占全生育期的3。97%,晚稻移栽后稻田无排水(育秧期占比100%)。移栽稻育秧期水分利用与消耗在全生育期水分管理中亦是极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灌溉模式以间歇灌溉+手工栽插的结合最优,在实现高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双季稻全生育期种植方式灌溉方式水量平衡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机插密度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金鑫林晶晶李长亚郭红...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适合粳稻品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机插密度及缓释氮肥、常规氮肥的配施模式,以盐粳15号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置3种氮肥运筹模式,即300 kg/hm2常规氮肥按高产栽培施肥模式分次施用、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设置4种机插密度处理,即在机插行距均为25 cm下,株距分别设为11、13、15、17 cm。机插行距25 cm时,随着株距增加,盐粳15号的茎蘖数、有效穗数降低,穗粒数、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增加,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理论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根据曲线方程计算出盐粳15号高产最适株距为13~14 cm。300 kg/hm2常规氮肥高产施肥模式虽然产量高,但肥料用量多,且稻米食味品质下降;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影响大穗形成,不利于高产;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可以在降低氮肥用量的同时,利于产量提高和品质形成。得出结论,机插行距为25 cm时,株距13~14 cm,种植密度为28。57万~30。77万穴/hm2,有利于盐粳15号提高产量;180 kg/hm2缓释氮肥基施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模式,可以在降低总施氮量的条件下,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盐粳15号株距产量品质氮肥运筹模式机插密度

    有机栽培条件下种植密度与留叶数对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产质量和香气成分的影响

    赵志豪赵园园王政韦建玉...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有机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产质量和香气成分的影响,发挥新品种优势,提高烟叶质量。以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为材料,设置21 930 株/hm2(A1)、19 845 株/hm2(A2)、18 120株/hm2(A3)、16 665株/hm2(A4)4个种植密度和16张/株(B1)、18张/株(B2)、20张/株(B3)3个留叶数水平,研究有机栽培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及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的产质量和香气成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种植密度对红花大金元的产值、产量影响较大,留叶数对其农艺性状、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影响更大。烟叶内在品质试验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淀粉含量、烟碱含量和糖碱比影响较大,留叶数则主要影响总糖含量;随着留叶数增加,烟叶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明显下降,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先下降再上升,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上升,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叶绿素降解产物含量下降。综上,种植密度18 120株/hm2(1。2 m ×0。46 m)、留叶数20张/株时,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物理性状较好,化学成分协调,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较高,香气量足、香气质好、杂气和刺激性较小、烟气浓度大、余味舒适,感官质量评分最高,为本研究最佳栽培组合。

    有机栽培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种植密度留叶数产值产量品质香气成分

    氮钾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杨明华李永东林力廉云...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施氮量和施钾量配比对烤烟田间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以烤烟品种贵烟202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2个施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75、105 kg/hm2(即N1、N2),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3个施钾水平,施钾量分别为150、300、450 kg/hm2(即K1、K2、K3),测定不同处理下烤烟团棵期、盛花期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利用等性状。随着施钾量的增多,团棵期株高逐渐下降,打顶后烟株高度则呈先升后降趋势,且2个生育期施钾量K3处理株高均下降显著。施钾量K3处理显著减少团棵期的出叶数量,对盛花期叶片数无显著影响。团棵期时,干物质积累量随施钾量增加而逐渐减少;盛花期时,干物质积累量随施钾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2个生育期各处理的叶片干物质分配系数差异均不显著。团棵期时,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施钾量增加而逐渐减少,且均在施钾量K3处理达到显著水平;氮、磷、钾在盛花期的积累量随施钾量增加均呈先增后减趋势,差异水平不显著。盛花期时,单株氮元素积累量2。82~3。56 g/株,N1K2处理积累量最多,叶片氮元素分配系数为0。58~0。63;单株磷元素的积累量249。80~312。10 mg/株,以N1K3处理积累量最多,叶片磷元素分配系数为0。46~0。54;单株钾元素积累量1。77~2。23 g/株,以N1K2处理积累量最多,叶片钾元素分配系数为0。55~0。61,N1水平下,K3处理的叶片钾素分配系数为0。57,显著大于K1、K2处理;N2水平下,K2处理的叶片钾素分配系数为0。55,显著小于K1、K3处理。氮肥的农学利用率(N1、N2水平下)、生产效率(N2水平下)均以K2处理的数值相对较大,钾肥农学利用率在2个施氮水平下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在K3处理下,钾肥生产效率分别为36。54、34。26,较同一氮肥水平下K1、K2处理均为最小。烤烟生长离不开对肥料的使用,但过量配施钾肥对烟株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还增加了肥料成本,建议当地以施钾量300 kg/hm2、配施氮肥不超过105 kg/hm2为佳。

    烤烟氮钾配施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