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学报
江苏农业学报

严少华

双月刊

1000-4440

jsnyxb@163.com

025-84390285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省农科院内

江苏农业学报/Journal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牧业学术刊物,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农业各学科在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科研成果的专题报告,各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和综合评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拔节期喷施纳米锌对水稻产量、品质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陈振玲王锐陈洁浦佳玲...
    961-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稻米锌含量普遍较低的现状,本研究以南粳 9108 为材料,通过拔节期不同用量(0 kg/hm2、0.2 kg/hm2、0.4 kg/hm2、0.6 kg/hm2、0.8 kg/hm2、1.0 kg/hm2)的纳米锌悬浊液叶面喷施试验,分析喷施纳米锌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高剂量(0.8~1.0 kg/hm2)的纳米锌悬浊液可显著提高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纳米锌施用量为 1.0 kg/hm2时,水稻较不施纳米锌处理(CK)增产 3.9%,效果显著.与CK相比,拔节期喷施0.8~1.0 kg/hm2纳米锌能显著提高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施用纳米锌对稻米食味值、崩解值和回复值等存在正向影响,而对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整体无显著影响.喷施纳米锌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籽粒锌含量,促进锌在可食用部位的富集,提高锌的生物利用率.因此,拔节期喷施0.8~1.0 kg/hm2纳米锌悬浊液有利于提高水稻籽粒锌含量,实现水稻优质丰产.

    纳米锌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叶面喷施锌生物利用率

    甘薯U6启动子克隆及其转录活性分析

    唐维后猛宋炜涵闫会...
    969-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中,U6 启动子可以通过驱动sgRNA的表达来编辑目的基因,因而其转录活性会影响基因编辑效率.尽管人们已经在拟南芥、玉米、大豆、棉花等植物中开展了U6 启动子的克隆与应用研究,然而目前在甘薯中U6 启动子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拟南芥的AtU6 SnRNA的保守序列在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候选U6 RNA,然后在其上游搜索到 2 个不同的候选U6 启动子,长度分别为 526 bp(IbU6p-1)和 532 bp(IbU6p-2);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甘薯的U6 启动子具有上游序列元件(USE)以及TATA-box,其序列也与拟南芥高度相似.然后,利用获得的U6 启动子核酸序列构建了能够驱动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LUC)表达的重组框U6::LUC.最后,将含有上述重组载体的根癌农杆菌瞬时转化到本氏烟草叶片和甘薯愈伤组织中,并通过荧光成像技术分析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发现,在烟草及甘薯愈伤组织中 2 个甘薯U6 启动子均能驱动LUC基因表达,具有转录活性.同时,IbU6p-2的转录活性无论是在烟草叶片中还是在甘薯愈伤组织中都显著高于拟南芥U6 启动子.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展甘薯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参考.

    甘薯U6启动子克隆基因编辑转录活性

    SNP分子标记结合表型性状鉴别小豆种质资源

    张明媛冷淼孙伟娜柯希望...
    975-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科学可靠的小豆种质资源鉴定方法,本研究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对 102 份小豆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同时结合质量性状对小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在 102 份小豆种质资源中 26 个SNP分子标记表现出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 0.28.61 份小豆种质资源的SNP指纹图谱具有唯一性,可以被准确鉴别,剩余 41 份小豆种质资源的SNP指纹图谱不唯一.进一步对 102 份小豆种质资源的6 个质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24 5,6 个性状均具有丰富的多态性.结合以上 6 个性状,可对SNP指纹图谱相同的种质资源进行进一步区分.本研究开发的SNP分子标记结合表型性状的鉴别方法,可为小豆种质资源遗传鉴定和科学利用奠定基础.

    小豆指纹图谱质量性状种质资源鉴定

    油桐AR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王占军李静静周子寒孙婉...
    984-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生长发育由多种激素共同调控,其中生长素是重要的调控激素之一.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是生长素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它能够特异性地与生长素应答元件结合,进而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响应基因的表达.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到17个油桐ARF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并且各基因间无片段重复现象.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ARF蛋白长度为587~1 119 aa,均为酸性蛋白质,不稳定系数>40,为不稳定蛋白质,亲水性指数<0,为亲水性蛋白质.根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将油桐ARF蛋白家族分为4个亚族,与拟南芥的亚族划分一致.每个成员都具有典型的B3型结构域和Auxin_resp中间结构域.分析ARF基因表达特征发现,ARF基因的表达在油桐不同组织中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油桐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油桐ARF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

    根结线虫病对烟草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

    王兴松李恩星杨诗瀚杨媛...
    993-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烟草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烟株根结线虫病的响应特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健康烟株(FH-H)、发病烟株(FH-D)根际土壤细菌 16S rDNA和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并借助PICRUSt2 软件和FUNGuild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烟株相比,发病烟株根际土壤pH、硝态氮含量、碱解氮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显著降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和相对丰度发生改变,细菌群落中放线菌门、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和Unclassified_Ktedonobacteraceae属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青霉属、粗糙孔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发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功能丰度上显著高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功能真菌类型的相对丰度明显区别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其中腐生营养型功能真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对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相对丰度影响最大,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相对丰度主要与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土壤酸碱度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根结线虫病的绿色防控和土壤保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结线虫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功能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菜地蔬菜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朱楠仇美华范新会颜士敏...
    1004-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菜地蔬菜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明确最佳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依托昆山设施蔬菜长期施肥试验,设置 7 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 0(T1)、20%(T2)、30%(T3)、40%(T4)、50%(T5)和 60%(T6),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不结球白菜及下茬芹菜株高、产量、种植后土壤理化性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不结球白菜、芹菜的生长及产量提升均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T6 处理除外);相较于 CK,T3 处理设施不结球白菜及芹菜的 1 hm2 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7.1%及 30.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与单施化肥处理(T1)相比,T6 处理土壤pH显著升高,而电导率显著降低;土壤养分方面,T3 处理对设施菜地土壤养分(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T3 处理土壤理化性质明显区别于其他处理,且电导率、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可能是影响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设施菜地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及电导率对不结球白菜产量的解释度为 26.3%,是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影响设施不结球白菜产量的主效应因素;土壤养分(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是影响下茬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其对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设施芹菜产量变化的解释度达 22.6%.(3)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对设施蔬菜净收益提升效果明显,其中T3 处理设施不结球白菜及芹菜净收益最高,较CK分别增加36.8%及29.0%.综上所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项具有缓解设施菜地土壤酸化及次生盐渍化,培肥改良土壤,促进设施蔬菜增产、增收潜力的农业措施.其中,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 30%对设施蔬菜产量及土壤质量提升的综合效果最佳,可能是保障昆山地区设施蔬菜丰产,并有效降低化肥施用量的最佳有机肥-化肥配施比例.

    有机肥化肥设施蔬菜产量土壤质量

    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配合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营养平衡的影响

    杜光辉张琳丁丽聂良鹏...
    1012-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是减肥增效的重要举措,通过试验研究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配合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营养平衡的影响,以期为豫南稻区合理利用紫云英与水稻秸秆提供理论依据.氮肥设计按照常规施用量的 60%氮(N0.6)、100%氮(N)2 个水平;水稻秸秆采取留高茬还田(St)、不还田 2 种方式;绿肥采取种植并翻压紫云英(Mv,22 500 kg/hm2)、冬闲 2 种模式;以冬闲和水稻秸秆不还田不施肥作空白对照(CK),共10 个处理,研究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配合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水稻地上部氮积累量、土壤氮含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配施60%氮肥(MvStN0.6)的水稻产量较冬闲田水稻秸秆不还田 100%氮肥(N)、紫云英或水稻秸秆还田配施等量氮肥处理(MvN0.6、StN0.6)分别显著增加 4.77%、6.49%、23.48%.紫云英还田处理的水稻地上部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等量氮肥处理.与冬闲田水稻秸秆不还田 100%氮肥处理相比,紫云英还田配施 100%氮肥处理显著增加水稻土碱解氮含量,减氮处理中仅MvStN0.6 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配施氮肥处理较冬闲田水稻秸秆不还田配施等量氮肥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均显著提高,MvStN0.6 处理较N0.6 处理显著增加了氮肥实际利用率.不同处理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差异较大,为-67~69 kg/hm2.综合来看,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配施60%氮肥可有效增加水稻地上部氮的积累,提高水稻的收获指数和氮肥实际利用率,进而增加水稻产量,降低氮肥面源污染.

    紫云英水稻秸秆产量氮积累氮素表观盈亏量

    吸咐磷后的镧改性秸秆替代化学磷肥施用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陈新宇杨智杨梖俞映倞...
    1020-1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向改性材料能提升吸附磷的能力,高效去除水体中磷污染,然而吸附材料的后端利用却鲜有研究和报道.本研究以镧元素改性秸秆用于吸附畜禽养殖尾水中的磷,并将吸附磷后的材料作为磷肥进行小麦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测定不同形态的磷含量,分析其对土壤中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镧改性秸秆对养殖尾水中磷吸附效率达到 98.59%,最佳投加量为 1.4 g/L.小麦生长初期,附磷镧改性秸秆继续吸附土壤的活性态磷,促进土壤中活性磷转化为钙吸附态磷,防止土壤磷的流失.随着小麦生长,钙吸附态磷含量逐渐下降,转变为活性态磷持续供应养分,说明附磷镧改性秸秆具备缓释磷肥的属性.本研究为附磷后材料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有助于缓解农业面源污染.

    镧改性秸秆磷形态面源污染小麦

    基于改进YOLOv5的自然环境下番茄患病叶片检测模型

    李仁杰宋涛高婕李东...
    1028-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自然环境下番茄叶片存在的复杂背景和密集遮挡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 模型,用于实时检测自然环境下番茄叶片的病害.首先,使用RepVGG模块代替YOLOv5 中主干网络的卷积层,改善主干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减少模型的内存占用,加速模型的推理速度;其次,在颈部的 C3 模块中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提高模型在复杂背景下对番茄患病叶片的检测精度以及对遮挡目标的识别率;最后,引用新的损失函数SIoU,加速模型的收敛速度并降低模型的损失值.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原YOLOv5 模型,改进模型的平均精度提升 3.0 个百分点,平均精度高达 98.9%,说明改进模型在自然环境下对番茄患病叶片的检测更具优势.

    病害检测深度学习YOLOv5注意力机制

    菌酶协同发酵对奶牛发酵全价混合日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刘蓓一赵冉冉田吉鹏宦海琳...
    1038-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菌酶协同发酵对奶牛发酵全价混合日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设置 5 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CK)、添加2×105 CFU/g乳酸菌处理(J)、添加2×105 CFU/g乳酸菌+0.025%纤维素酶处理(JX1)、添加2×105 CFU/g乳酸菌+0.050%纤维素酶处理(JX2)、添加2×105 CFU/g乳酸菌+0.100%纤维素酶处理(JX3).所有处理均进行厌氧发酵,在发酵 3 d、7 d、15 d、30 d检测发酵品质,发酵 30d检测营养成分含量、酸溶蛋白含量、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JX3 处理发酵全价混合日粮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JX3处理发酵全价混合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最低,酸溶蛋白、粗蛋白、乳酸含量最高.JX3 处理发酵全价混合日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最高,分别为 84.00%和21.61%.综上所述,2×105 CFU/g乳酸菌+0.100%纤维素酶协同发酵的全价混合日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最优.

    发酵全价混合日粮菌酶协同发酵发酵品质营养品质体外消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