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常州大学

史国栋

季刊

2095-0411

xb@cczu.edu.cn

0519-86330173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大学城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常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化学工程、化工机械、计算机、能源、材料、管理科学、基础科学以及综合性学术评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整体式副车架液态模锻及其性能

    邢书明石洪伟江艳星饶宇...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态模锻是铝合金件高性能成型的先进工艺,文章将液态模锻技术用于整体式副车架成型,着重研究液锻工艺方案和液锻副车架性能的均匀性.模拟研究表明,单浇道液锻比设有辅助浇道的液锻汇流位置少、表面质量高、工艺出品率高.试生产发现,利用广州和德轻量化成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HVSC2500T卧式液态模锻机进行A356.2铝合金副车架的单浇道液锻,能够获得完整无缺的副车架,本体取样拉伸强度可达320 MPa,延伸率达11.12%.但是,在远离浇道和存在汇流的位置普遍存在夹渣缺陷,副车架强度和塑性都较低.

    副车架液态模锻力学性能缺陷

    Si基SiC薄膜物理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苏江滨朱秀梅季雪梅祁昊...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微纳电子器件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用Si基SiC薄膜取代SiC体单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与Si基大规模集成电路兼容.文章综述了磁控溅射、分子束外延、离子束溅射、离子注入4种物理制备Si基SiC薄膜主要工艺的研究进展,简单阐述了各种工艺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对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同时指明了 Si基SiC薄膜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SiC薄膜磁控溅射分子束外延离子束溅射离子注入

    FeCo2S4/NF自支撑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钱惺悦尹轶萱何光裕陈海群...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泡沫镍为自支撑基底,采用两步水热法在泡沫镍(NF)上合成FeCo2S4自支撑电极材料(Fe-Co2S4/NF).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制备的电极材料进行表征分析,探究FeCo2S4/NF电极材料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联,并在三电极体系中测试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将其与活性炭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测试其在二电极体系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以泡沫镍为基底的自支撑FeCo2S4纳米片彼此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大量空隙的三维纳米结构,促进了电极材料的高效电子传递和长期稳定,从而使FeCo2S4/NF自支撑电极材料具有优良的储能性能.

    过渡金属硫化物自支撑FeCo2S4能量密度电化学

    高熵合金在电催化氧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及发展

    何小波丁露银凤翔李国儒...
    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用于氧气还原反应(ORR)的高效催化剂是提高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性能的关键.然而,ORR是动力学缓慢反应,存在着很高的过电势,从而降低了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高熵合金是由5种或5种以上金属元素等(近)物质的量比形成的一种新型合金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组分与结构优势,高熵合金能够高效加速ORR、降低ORR过电势,表现出对ORR的显著催化作用.文章主要综述了高熵合金的结构、性能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在催化ORR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挑战和发展展望.

    催化剂电催化高熵合金氧还原反应

    Co-MOFs衍生的钴基化合物催化氧化典型VOCs研究进展

    李晶张春乐史宇亮李钰莹...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催化氧化技术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末端治理方面有极高的效率,以及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MOFs)衍生的钴基化合物在催化氧化VOCs中的优异表现,文章总结了 4种典型的钴基MOFs(ZIF-67,ZSA-1,Co-MOF-71和Co-MOF-74)及其衍生的钴基催化剂的组成与制备方法,并综述了其衍生物催化氧化几种典型VOCs(甲苯、邻二甲苯、甲醛和丙酮)的研究进展.最后归纳了反应过程中空速和湿度等因素对钴基化合物催化氧化VOCs的影响,探讨了 MOFs衍生的钴基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并对MOFs衍生的钴基催化剂在VOCs氧化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MOFs衍生物钴基化合物VOCs降解催化氧化

    磷肥对镉铅铜锌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

    涂理达周慧平姚臻晖庞中正...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寻不同磷肥及施用量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选取安徽铜陵某矿区周边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水稻土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在磷酸氢二铵(DAP)、磷酸二氢钾(MPP)、磷酸三钙(TCP)和钙镁磷肥(CMP)这4种磷肥和5种施磷量条件下,土壤重金属镉(Cd)、铅(Pb)、铜(Cu)、锌(Zn)钝化特征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4种磷肥均使土壤pH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DAP,CMP,TCP,MPP.4种磷肥均能一定程度上钝化土壤中的Cd,Pb,且随着时间和施磷量的增加,整体钝化效果增加.在12周,施磷量为8 g/kg时,DAP,MPP,TCP和CMP对Cd的钝化效率分别达到了 42.77%,41.74%,30.37%,28.31%,对 Pb 的钝化效率分别达到了 48.55%,60.57%,37.58%,35.03%,磷肥对Cd,Pb的钝化效果主要是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向残渣态转化.水溶性磷肥在复合污染土壤中对Cu,Zn具有活化风险,而枸溶性磷肥在相同施磷水平上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d的钝化效果相比于水溶性磷肥较差.因此磷肥适用于Pb,Cd污染土壤修复,且稳定性较好,用于修复Cu,Zn污染土壤效果较差.

    土壤复合重金属磷肥钝化特征

    变压吸附制氧过程传质特性数值分析

    祝显强孙媛孙宪航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变压吸附制氧过程中吸附时间对制氧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浓度波传递模型分析变压吸附制氧过程传质特性、计算最佳吸附时间的方法.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吸附床内氮气浓度波形状随着时间和轴向位置而变化,理想传热传质条件下,氮气浓度波传递速度比实际吸附过程浓度波传递速度快,实际过程中由于传质和传热阻力,浓度波传递速度减少26%.基于浓度波传递模型计算的最佳吸附时间与实验值误差在0.5 s以内.

    变压吸附吸附时间浓度波制氧过程数值模拟

    油水乳化胶凝作用对蜡沉积影响的定量表征

    马千里王传硕柳杨吕晓方...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乳液黏温曲线变化规律进行挖掘,对凝油团形成过程定量表征,推导得出凝油团形成的数学关系表达式,将胶凝过程细化为凝油团形成和黏附两个阶段.通过蜡沉积的温度条件,发现随着沉积管壁的温度降低,凝油团形成系数逐渐增大,胶凝作用逐渐显著,即在沉积初期蜡沉积的厚度迅速增加,这与蜡沉积实验结果相吻合.

    油水乳化蜡沉积胶凝作用凝油团

    合成射流对串列双圆柱受力特性及流场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王海博张品源于海龙孙运兰...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射流能够通过改变单个圆柱尾部的旋涡脱落模态有效抑制其涡致振动,但对多圆柱结构的控制效果尚待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对称布置在上游圆柱尾部的水平合成射流对串列双圆柱的受力特性和尾流特性的影响.在研究中,来流的雷诺数恒定为150,合成射流的位置角度为45°,2个圆柱中心之间的间距比为2~10.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合成射流能够同时降低上、下游圆柱的升、阻力系数,但过大的合成射流动量系数反而会导致上、下游圆柱的阻力系数均大于无合成射流控制情况下的值.当动量系数为2和4时,上游圆柱的尾迹完全由水平合成射流主导,变得完全对称;但下游圆柱的尾部始终存在交替脱落的旋涡.

    双圆柱合成射流受力特性尾涡结构串列

    一种蓄冷式飞机地面空调车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于东平蒋绿林王玖方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机场终端碳排放,机场将逐步减少柴油发电供冷设备的使用.设计了一种供风温度15 ℃,供风风量2 750 m3/h,供风压力45 kPa的蓄冷式飞机地面空调车并进行实验.系统采用6 ℃相变蓄冷材料,设计制冷负荷为45 kW,蓄冷量为18.3 kW·h,能够满足80 kW的供冷需求.实验结果表明,蓄冷式飞机地面空调车短时间内最大供冷负荷达105 kW,满足飞机机载电子设备的用冷需求.蓄冷式飞机地面空调车在供冷间歇时段将冷量储存在相变蓄冷模块中,在供冷时段释冷,使机场供冷时段的部分冷负荷均摊到间歇时段,降低机场整体供冷时段的电负荷,有效减少机场电路铺设和配电改造的成本.

    碳排放飞机地面空调车相变蓄冷供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