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唐维新

双月刊

1005-7803

jswssygl@163.com

025-83620738 025-83620735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Journal Jiangsu Healthcare Administr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连续护理结合呼吸锻炼在出院肺癌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

    刘芮研
    34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连续护理和呼吸锻炼相结合对出院肺癌患者呼吸功能、自我效能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72例,根据出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连续护理)和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锻炼指导),每组患者36例。均持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呼吸功能、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和康复训练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联合组的呼吸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的自我效能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的情绪状态SDS、SAS较对照组降低,生活质量QLQ-C30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康复训练总依从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总依从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与呼吸锻练可以提高肺癌出院病人的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减少病人的消极情绪及睡眠障碍,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连续护理呼吸锻炼出院肺癌呼吸功能自我效能睡眠障碍

    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应用研究

    李京京李玲陈灿王婷...
    347-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入住扬州市某三级专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7)。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SSMIS)得分及出院后3个月内非计划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出院准备度量表得分、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得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及非计划再入院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及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其非计划再入院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赋权理论自我管理精神分裂症出院准备度

    DRG预警系统在病案首页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周力赵新国施亚明
    352-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DRG分组预测预警系统在病案首页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某三甲医院2022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为DRG预警系统研究组,共42 973份病案;以该院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为对照组,共18 232份病案,对比分析整改前后病案首页医疗信息的主要诊断、主要手术填写正确率以及医疗服务能力等指标。结果:实施DRG分组预测预警系统模拟措施前后,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次要诊断填报正确率、主要手术选择正确率、主要手术填写正确率等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医疗服务能力指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DRG预警系统模拟,对上传不成功病例、高倍率病例和低倍率病例的病案首页医疗信息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升病案首页数据填写的准确率。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质量管理回顾性研究

    消化道出血相关ICD-10编码及主要诊断选择的案例分析

    黄琳吴植茆
    356-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诊断的疾病分类规则,以提高该病种诊断编码数据的准确性。方法:抽取某医院2020年至2022年出院主要诊断为"K92。-"的病案,分析患者出血的根本原因,并依据国际疾病分类原则进行再编码。结果:抽取的348份病案中,242份编码错误,占比69。1%;106份编码正确,可维持"K92。-"主要诊断编码。病案资料中能说明消化道出血根本原因的,选择该原因作为主要诊断;出院时出血原因仍不明确的,维持出血诊断;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现出血点或未再发生出血,予以编码可疑疾病和情况的观察。结论:提高消化道出血相关病案诊断编码的质量,正确选择主要诊断,应该从编码员、临床医师和医院管理三个方面着手提高编码质量。

    消化道出血主要诊断ICD-10

    乳腺肿瘤诊断编码错误分析和探讨

    陆双华谢培亮庞绍华赵雨辰...
    360-362,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取乳腺外科肿瘤病人出院病案,核查主要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编码,进行统计和错误原因分析,探讨改进方法,提高乳腺肿瘤编码经验和编码正确率。方法:利用病案管理系统调取某院2022年-2023年乳腺外科肿瘤病案2 757份进行回顾性分析,4名编码员和1名病理医师对主要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编码进行详细核查。结果:2 757份病案有383份存在诊断编码问题,准确率为86。11%。其中部位诊断编码错误187份,占比48。83%;病理诊断编码错误112份,占比29。24%;主要诊断选择错误56份,占比14。62%;特殊肿瘤错误28份,占比7。31%。结论:乳腺肿瘤编码难度大、专业性强,要严格按照肿瘤编码查找方法和步骤编码乳腺肿瘤。乳腺病理诊断编码是难点,临床上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和分级是复杂和不断更新的,ICD-10编码也应随之调整。编码员除了要不断提高编码工作业务水平,还要积极与临床和病理科沟通、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关注相关学科新进展和动态,提高编码准确性。

    乳腺肿瘤ICD-10编码病理诊断形态学编码

    某三级医院病案质量现状分析

    叶茜
    363-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某三级医院病案质量现状的分析,探讨提升医院病案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方法:用方便抽样法抽查某三级医院2023年上半年病案1 370份,根据《江苏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汇总本次抽查产生的病案质量问题,将产生的缺陷问题分类编码,通过分析这三类科室本次抽查产生的病案质量问题,了解该院病案质量现状。结果:1 370份病案中,问题病案926份,占比68%;缺陷问题主要集中在病程记录和入院记录方面,其中主要缺陷问题为病程记录不完整,内容错误,缺会诊记录,缺阶段小结,缺治疗记录以及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和查体错误。运用SPSS 21。0版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此次统计结果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该三级医院问题病案占比高和缺陷问题种类多的情况,应充分发挥医院质控体系的作用,做好患者信息收集和病案抽查质控的工作,并定期开展病案质量方面的培训,从而不断提升病案书写质量。

    病案质量质量管理三级医院

    某三级公立医院门急诊电子病历使用情况影响因素研究

    陈玲玲仇永贵徐朗陈亚楠...
    367-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江苏某三级公立医院门急诊电子病历书写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门急诊电子病历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三级公立医院2023年2-10月份门急诊相关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门急诊医师电子病历使用的主要因素。结果:性别、年龄、科室差异、专科模板、每诊疗单元负荷是影响门急诊电子病历使用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门急诊电子病历的使用情况受性别、年龄、科室分类、专科模板、每诊疗单元负荷的影响,医院应根据不同专科、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的措施,通过培养年轻医师临床思维、建立层级质控管理体系、完善电子病历模板、合理设置门诊号源等方式,切实提高门急诊电子病历的使用比例和书写质量。

    门急诊电子病历工作负荷临床思维层级管理专科化模板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量表

    毛雷音周文莫兰朱琳怡...
    372-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量表,为降低或避免术前、术中、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及临床资料分析,形成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初期量表,应用德尔菲法对30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93。33%,权威系数分别为0。92、0。93,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41和0。41(均P<0。001)。最终形成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维度、20个条目的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量表。结论: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量表构建方法科学、内容简明实用,可作为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的参考工具。

    断指再植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德尔菲法

    基于过程管理视角的1430例转诊高危孕产妇病种分布及结局分析

    徐甜甜薛皊蔡林君张晓静...
    377-379,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高危孕产妇转诊资料,了解病种分布和结局,基于过程管理理论视角,从转诊前的机制建设、转诊过程中的规范化诊疗及转诊后的经验总结三个方面总结转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1年通过门诊、急诊转诊至某医院的1 430例高危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转诊孕周、病种分布、术式选择、转归结局等指标。结果:平均转诊年龄29。9±5。2岁,平均转诊孕周24。6±10。0周;病种分布依次为:妊娠并发症(40。2%)、妊娠合并子宫瘢痕(23。4%)、胎儿附属物异常(15%)、妊娠期合并的非产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5。2%)、妊娠监督(4%);术式选择:1 430例转诊患者中,剖宫产占比56。3%、顺产占比29。5%、妊娠监督占比8。8%、产后转诊占比1%、自然流产和其他术后病人占比4。4%。治愈占比66。3%、好转占比32。4%、转至其他科室占比1。0%、未愈占比0。3%。结论:高危孕产妇的早期转诊与规范化救治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应完善统筹城乡的孕产妇转诊网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提高救治能力。

    高危孕产妇转诊疾病分布

    叠加敷料法在预防PICC置管后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邹剑丹潘素明陆素香
    380-382,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叠加敷料法在预防PICC置管后的肿瘤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效果,进一步明确叠加敷料法在预防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11月30 日 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00例,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透明敷料;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和透明敷料(6cm×7cm),观察组的维护消毒方法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MARSI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置管后的舒适度及导管脱出率。结果:观察组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MARSI的发生率及导管脱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叠加敷料法治疗肿瘤患者PICC过敏性皮炎疗效显著,降低脱管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外周静脉置管肿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