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唐维新

双月刊

1005-7803

jswssygl@163.com

025-83620738 025-83620735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Journal Jiangsu Healthcare Administr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施标准化复用器械预处理流程对口腔科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研究

    郭竹英蒋东贤李芸张爱芳...
    383-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定并实施标准化口腔科复用器械预处理流程,降低工作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风险,并提高清洗效果,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方法:于2023年4月将某三甲医院口腔科诊疗活动使用后的108件复用器械集中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随机分成常规手工清洗组、常规全自动清洗机组和按标准化预处理流程联合全自动清洗机组,每组各36件。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清洗效果。结果: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手工清洗组、全自动清洗机组、标准化预处理流程联合全自动清洗机组合格率分别为83。3%(30/36),61。1%(22/36),100%(36/36)。三组RLU值分别为7。22±21。32、37。61±94。06、0±0。标准化预处理流程联合全自动清洗机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手工清洗组及全自动清洗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为18。732,P<0。01)。结论:标准化预处理流程后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可提高口腔科器械清洗效果,为医院医疗复用器械标准化预处理流程提供依据。

    标准化口腔科器械清洗预处理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背景下医院内会诊效率提升机制研究

    魏琴王淑荟黎真毓陈长淦...
    387-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某省三甲医院实行精细化管理后会诊取得的成效,为进一步完善会诊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9年至2022年的会诊数据,运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加强会诊管理前后的院内会诊现状及效率提升状况。结果:2019-2022年,院内会诊年平均执行时长分别为50。03 h、48。26 h、24。67h、15。76 h,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普通会诊及时完成率由2019年的42。32%提升到2022年的95。74%,取得明显成效(P<0。001)。结论:医院对院内会诊采取精细化管理后,会诊效率取得显著提升,在提升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急会诊不及时、部分会诊申请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医院管理者在今后的医疗管理中继续实施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从而全面提升全院各科室会诊效率与质量。

    会诊效率精细化管理

    南京市某医院行政查房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姚银蓥余同笑谷小丽王楠...
    392-394,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南京市某医院行政查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提升医院行政查房成效,助力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法:分析该院2021年-2023年进行的行政查房状况和被查科室提出的意见建议,了解该院行政查房存在的问题。结果:部分被查科室对行政查房的重视程度不足,各部门准备的汇报材料重点不够突出,各部门间沟通方式有待改善,问题解决效率有待提升,督办事项有待进一步落实,考核机制尚待完善。结论:医院应加强各部门对行政查房的重视程度,改善工作态度;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强化督办考核管理,提升行政查房成效,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行政查房流程问题对策

    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减重代谢手术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滢鹏梁辉管蔚戴运...
    395-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某三级医院减重代谢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医院费用管理,减轻手术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该医院进行减重代谢手术患者的病案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住院费用构成和变化趋势,使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减重代谢手术患者1 552例,次均住院费用为4 9284。98±5 368。26元,平均住院天数为5。06±1。78天,住院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和手术费;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BMI、糖尿病史、主手术方式以及是否合并附加手术(P<0。05)。结论: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加强医用耗材的使用监管,降低患者的疾病负担。管理部门需进一步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并适当提高手术类、治疗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突出体现医疗技术的劳动价值。

    减肥手术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术住院费用影响因素

    DIP付费下医用耗材集采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

    李昀梦曾雪琴孙亚玲王蕾...
    401-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耗材集采的实施效果及政策优化措施,推进集采政策与DIP协同发展。方法:采用断点回归设计,比较2018-2022年样本医院人工晶体集采前后,白内障手术患者总费用及各细分费用的变化情况。结果:医用耗材集采显著降低了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总费用(-1 063。13元)、耗材费(-1 055。98元)、耗材比(-8。9%)、自付费用(-1 176。26元),其中手术用一次性医用耗材降幅最为明显。结论:医用耗材集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疾病负担,但耗材占比仍较高,费用结构有待优化。建议完善耗材临床应用管理、动态调整集采耗材分值、完善辅助目录,协同推进DIP改革。

    医用耗材集采住院费用白内障手术DIP协同改革

    三甲医院规范化管理模式下控制耗占比策略研究

    蒋田华肖万里杨惠红周明山...
    406-408,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以降低耗材占比为目标的综合性管理策略。方法:通过制定各科室耗材规范化使用细节及备忘录、以带量采购为切入点对非带量产品进行暂停或限制使用、多部门联合监管、落实奖惩考核机制、定期发布耗材占比相关信息等方法加强医用耗材成本管控。结果:耗材占比、国家重点监管18大类耗材占比、四级手术均次费用、单病种均次费用持续下降。结论:耗材规范化管理策略对降低耗占比具有显著作用,通过明确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公示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信息化系统建设等综合措施,不断优化耗材管理水平,推动医院耗材占比管控持续向好,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耗占比控制规范化管理策略研究

    DRG医保支付方式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刘晓东邓建华金鱼陈园园...
    409-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析DRG支付与公立医院发展的基础上,探析DRG支付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功能。研究发现,实施DRG后,医院服务能力、效率、质量均有所提高,医疗费用得到一定的控制,术前平均住院日有所下降,四级手术占比提升。在DRG实施过程中,通过"建制度、重管理、强支撑、用工具",探索DRG支付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并分析DRG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以期更好推进医保支付改革的稳健运行。

    DRG支付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智慧药学一站式门诊服务模式的构建实践

    张娜韩林染修丽娟杨青...
    412-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面提高门诊患者购药服务质量,提升门诊患者就医体验。方法:通过实施门诊药房一体化管理、前沿设置并创新结合便民门诊及药房、开设药学相关门诊、信息系统支持等举措,缩短门诊患者取药平均等待时间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构建基于智慧药学的门诊一站式药学服务模式,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后,门诊患者取药平均等待时间、院外便民药房较院内药房取药平均等待时间、医院本部较新城医院取药平均等待时间、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均缩短,门诊药房满意度、门诊满意度提升。结论:一站式药学门诊服务模式有效缩短了患者候药时间及候诊时间,提高了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智慧药学便民药房取药等待时间门诊满意度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谢小玲
    416-418,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医院后勤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后勤部实施常规管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后勤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对管理满意度的评分,物资物流保洁、被服洗涤及医疗垃圾回收处置的合格率,工程维修服务工作开展的情况。结果:实施后医院后勤部工作人员对工作开展的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院后勤部物资物流保洁、被服洗涤及医疗垃圾回收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院后勤部工程维修服务工作的完成率和临床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巡修占比和返修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医院后勤部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质量、满足后勤员工开展工作的需求,提升各项工作的合格率以及维修服务工作的完成率和临床满意度,对提升医院后勤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信息化建设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质量

    医院体温智能监测平台构建与应用

    朱萍
    419-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体温监测是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之一,为了优化目前医院体温监测数据手动上报效率低、及时性差、记录难以精确追踪等现况,构建全院体温监测平台。方法:我院利用物联网技术、机器学习算法,通过人脸识别、电子健康码认证和体温智能采集等手段,建设"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全院级体温监测管理平台",并选取6个病区对平台上线后的体温监测效率和监测质量、每日体温监测的平均人数和每日发热人数检出数进行评价。结果:对院内所有人员的体温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neral Installation Subcontracts,GIS)模型构建出体温热力分布地图和人员出行轨迹记录,并与院内考勤系统、物联网设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报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临床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全员体温数据实时管理、发热分布管理、出入人员管理、疫情筛查预测、疫情数据决策支持等功能,运用医院体温监测平台大大提高了体温监测的数量和发热患者检出数。结论:运用医院体温监测平台可实现病区人员体温的自动检测和上报,显著提高了体温监测的效率,为医院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物联网人工智能体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