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徐晓风

月刊

1008-2549

jiaoshi@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276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把握时代新人培育的着力点

    杭行纪志耿
    1页

    新时代法学教育视域下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的价值意蕴

    张华李梦涵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法学教育视域下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三进",就是要寓法治意识形态于法学人才培养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就是要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法学人才的教育实践活动相衔接,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法学人才。要有效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三进"工作与新时代法学教育实践的融会贯通,深入探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的内在正当性和外在现实性,找寻习近平最新法学理论成果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的有效路径,对新时代法学教育有着重大价值意蕴。

    新时代法学教育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的价值意蕴、着力方向及实践路径

    刘星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高师院校培养"明日之师"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师范生,对于师范生的理想信念、师德修养、育人能力、使命担当、教育情怀、宏阔胸怀等具有重要的价值。Z校作为贵州省的一所地方高师院校,在弘扬与传承教育家精神的同时,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着力把握"地方+师范"培养定位、"U-G-S"深度协同提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向,在实践中以课程为载体、以实践为依托、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为培养教育家型的强教之师而不断探索与实践。

    教育家精神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

    数字时代要铸牢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贾梦怡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在网络信息平台、社交软件和数字媒体等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受到了冲击。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充分认识数字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新挑战,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优良学习风气、健全宣传教育机制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数字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及对策

    陈湘满邓彬艳卢金平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县域职业教育通过培育乡村技术技能型人才、助推乡村产业转型、提升涉农人员文化素养以及建设绿色乡村等途径为乡村振兴赋能。县域职业教育在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农民观念陈旧、教育模式滞后、管理责任划分模糊、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现实困境。为了进一步提升赋能乡村振兴水平,县域职业教育应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四个维度探索实现路径并指出具体政策取向,最终实现产业富村、人才强村、文化兴村、生态美村。

    县域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基于网络亚文化的大学生网络文明行为引导

    王晓周文翠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亚文化是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特殊文化现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中活跃度最高的人群,由于自我表达与摆脱现实生活的焦虑等需要,成为网络亚文化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网络亚文化具有自由化、泛娱乐化、多样化等特点,大学生群体在享受网络亚文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网络暴力、引发道德虚无以及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等网络失范行为。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行为习惯,防范网络亚文化带来的现实危害,可以通过发挥主流文化涵育功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文化观;加强网络平台的综合治理,为大学生网上冲浪营造良好网络空间;培养学生主体的道德意识,增强自控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网络亚文化大学生网络文明行为

    "信息茧房"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武悦玲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但用户的选择性心理、趋同心理以及平台为迎合用户而实行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等多重因素,致使人们只能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平台希望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从而导致人们桎梏于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长期处于"信息茧房"中,会使人们的观点、立场固化,认知不断偏狭,给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深入带来挑战。为突破"信息茧房"困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需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信息茧房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

    数字赋能高校网络思政的现实价值、多重挑战与优化路径

    孙计红孙握瑜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网络思政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和便捷条件。数智融合促进构建思政育人新样态,数字资源催生多样化思政育人途径,数字画像推动精准思政落地落实。而高校在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时面临"算法把关""网络舆论""新瓶装旧酒"等新挑战。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深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唱响主旋律,筑牢主阵地,把关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心防,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立系统观念,打造网络思政育人体系。

    数字赋能网络思政高校实践路径

    从三重维度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朱成菊邹升柳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固本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在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文从逻辑起点、现实考量、实践路径三重维度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这一主题,着重探讨何以可为、何以必须以及何以实施三个问题,以期能够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为高校人才培养保驾护航提供参考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张争程成魏永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载体,助推全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趋于多元化,拓宽了教育平台、丰富了育人方式、整合了教育资源,但也带来了不良社会思潮的涌动、纷杂舆论信息的席卷,使高校思政教育面临主客体媒介素养不足、教学内容单一落后、师资队伍水平建设等问题。因此,高校需借助全媒体优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体技术全面结合,以期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