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徐晓风

月刊

1008-2549

jiaoshi@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276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完整有效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

    宋建晓
    1页

    劳动树德的五重意蕴

    程佳其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劳动教育为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在动手实践中提升道德认知,在互助合作中增进道德情感,在吃苦耐劳中磨炼道德意志,在勇于担当中坚定道德信念,在知行合一中推动道德践行,上述五重意蕴接续递进、有机衔接,契合并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顺利发展。

    劳动树德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

    研究生学术行为认知机制的建构与实践路径

    徐琳琳郑凯歌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行为是一种关于个人、学术共同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伦理样态,是内在道德和外在规则的结合,也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影响研究生学术行为认知因素包括:研究生违反学术内在道德和外在规则的行为,高校学术行为规制不健全,以及学术市场化等。解决研究生学术行为失范问题,可以从研究生、高校和社会三者入手,通过提高内在道德、完善外在规则,将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从而建立有效的研究生学术行为认知机制。

    研究生学术行为认知机制实践路径

    师门文化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以三所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大学为例

    林丽琼黄晓莉戴寅鹏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门文化作为一种高级的管理形态,对于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本文对三所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大学进行调查,采用定量分析法检验师门文化的四种类型及其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部落式、科研式师门文化显著正向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2。放养式师门文化显著负向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3。发展式师门文化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导师从柔性文化管理方面优化指导模式,构建良性师门文化,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也为高等院校创新推动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切实参考。

    师门文化师生关系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微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的实证研究

    王雯婷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强化对大学生微时代人际信任度的实证研究,采用微媒体使用调查问卷、微媒体人际信任量表对 420 名大学生人际信任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微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度较高;微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在年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年级高低与人际信任度显著正相关;微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在专业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科学生人际信任度明显高于文科大学生;微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在干部经历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有学生干部经历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无学生干部经历大学生。微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在性别、生源地、居住方式、微媒体使用时间及频率等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对此,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微媒体、形塑正确的网络人际信任观。

    微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措施分析

    蒋小军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校园心理健康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研究表明,在面对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时,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心理疾病,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表现为外在的身体危机事件,例如,自残、自杀等危险行为。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理论教育已经引起各高校的重视,但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实践还有待加强,各类心理危机事件也提示学校亟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体系,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大学生心理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措施分析

    心理教育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作用

    张瑞红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风是学校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等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学风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学校建设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因从众趋向和群体意识、模仿强化和替代强化等因素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这些都给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提出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做好实习和就业指导、提高自我成就感和价值感、朋辈辅导等方式,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高职院校学风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周伟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在阔步走向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样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部分。当前,"双师型"教师素质仍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总量不足、培养培训方式单一、评价体系僵化、实践—教学团队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育一体化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评价体系、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建设,是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以提升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实践——以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修项目为例

    杜卫斌达思潮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研修成效,尝试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师研修中的"传授-接受"模式、教师体验不足和动力不足等问题。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 8 年的实践探索,推行以"参与体验"为研修活动设计原则,以"教育使命"激发教师深层发展动力,以"学习共同体"增强教师发展内生动力的科研种子教师研修项目。扎根教育教学实践土壤为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做设计,借助区域、学校多级多层的教师研修的保障机制,构建以科研素养提升为核心的教师研修课程,重点提升教师"听说读写"四项科研基本技能,以评价引导教师自主研修和主动追求自我发展,建设高素养教师队伍,带动区域教师队伍发展。

    教师队伍教师研修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师素养的理论阐释及厚植路径

    刘海涛张月梅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课担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能否开好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养尤为重要。政治素养、学理素养、人格素养和情怀素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四个最重要的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上要有高度,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学理上要有一定的厚度,能够掌握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要有深厚的历史、法律基础等系统的理论知识;人格要有温度,以自身的"人格正"感染人、温暖人;情怀要有深度,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生命情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养,关涉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成效,关涉国家和民族的育人成效。因此,厚植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养是开好思政课的关键因素之一,应该多渠道探索厚植教师素养的路径。

    思想政治课教师素养厚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