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与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与临床研究
药学与临床研究

王明时

双月刊

1673-7806

yxylcyj@163.com

025-84547112,86647639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448号

药学与临床研究/Journal Pharmaceut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药学与临床研究》是由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学会江苏分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药学与临床研究》双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已发行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等地区,拥有大量读者。《药学与临床研究》是药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药学领域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强调药学科技的普及与提高,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现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等国内主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创刊14年来,《药学与临床研究》得到了中科院药物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中国药科大学和多家医疗机构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药学与临床研究》紧随药学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得到了国内医药行业专家的好评,并多次在期刊评比中获得好名次。目前,《药学与临床研究》成为国内药学学术期刊中颇具知名度的品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法添加司美格鲁肽的UPLC-MS/MS法快速检测

    于海波张丹丹陈辉
    481-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司美格鲁肽非法添加的专属筛查检测方法.方法:采用Fortis C18色谱柱(2.1 mm × 50 mm,1.7 μm),以0.2%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超高压液相色谱梯度洗脱分离,ESI正离子化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利用色谱保留时间、一级质谱母离子及其二级质谱特征碎片三方面信息,对非法添加的司美格鲁肽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司美格鲁肽质量浓度在25~5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应用于司美格鲁肽非法添加的检测.

    司美格鲁肽非法添加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的浓度及其在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徐铭卿苏振宇何伟匡雨琼...
    484-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浓度的LC-MS/MS法,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方法:以SMZ-13C6,2H3-甲氧苄啶为内标,血清样本经含内标的乙腈沉淀蛋白后,采用HSST3柱(2.1 mm× 50mm,1.8μm)进行色谱分离,以5 mmol·L-1甲酸铵(含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重反应监测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结果:SMZ在2.50~500 μg·mL-1、TMP在0.100~20.0 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SMZ和TMP的批内和批间准确度及精密度均<15.0%.SMZ和TMP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8.4%~100.1%和100.2%~107.6%,基质效应均在85.0%~115.0%之间.SMZ和TMP血清样本在室温放置28h,-40℃、-80℃反复冻融3次,-40℃、-80℃长期冰冻110d稳定性均良好,全血样本室温放置24h稳定性良好,待测溶液在自动进样器(10℃)和冷藏冰箱(4℃)放置72h稳定性良好.患者的SMZ和TMP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均在标准曲线范围内.结论:本方法可快速、灵敏监测人血清中SMZ和TMP浓度.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临床治疗药物监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影响五加皮总灰分的因素分析

    田京歌孙彦敏周娟娟张妤琳...
    489-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五加皮总灰分超标的因素,探讨总灰分标准限度的合理性.方法:采用灰分测定法、显微鉴别法(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离子色谱法对15批五加皮进行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总灰分中钙、钾、镁元素含量测定,显微特征观察及微观元素组成分析.结果:15批五加皮总灰分为10.4%~14.5%,酸不溶性灰分为0.2%~1.7%;总灰分中钙元素含量30.6%~49.5%,钾元素含量4.9%~10.9%,镁元素含量1.3%~2.3%;草酸钙簇晶数量非常多;扫描电镜能谱仪微观元素分析显示总灰分中主要成分为钙的氧化物.结论:五加皮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钙等,由此产生的生理性灰分较多,导致药材总灰分检查结果易超出现行药典标准的限度要求.建议对五加皮总灰分的限度值进行修订.

    五加皮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扫描电镜草酸钙离子色谱法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中成药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四种抗痛风类药物成分

    赵猛崔雪刘益庆王秋实...
    493-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D-LC-MS/MS)测定中成药及保健品中4种抗痛风类药物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一维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 × 50 mm,5 μm),二维色谱柱: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2.1 mm × 100 mm,2.7 μm),流动相A:0.1%甲酸溶液(含5 mmol·L-1甲酸铵),流动相B:乙腈,梯度洗脱,柱温:40℃,进样量:2 μL,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检测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萘丁美酮、酮咯酸氨丁三醇、倍他米松、地塞米松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1.56%~94.08%,RSD在1.57%~3.61%(n=9),检出限在0.37~0.62 μg·k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中成药及保健品中4种抗痛风类药物成分的测定.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中成药保健品抗痛风类药物成分

    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陈素洁陈晴晴陈立娜
    497-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桨法(沉降篮),转速75 r·min-1,以含4%曲拉通X-100的盐酸溶液900 mL(pH1.2)为溶出介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0min时的溶出度应不低于80%.使用Welch Xtimate C18(4.6mm× 150mm,3.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流速为2.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5 nm,进样量10 μL.结果:空白辅料无干扰;二十碳五烯酸乙酯在0.2~1.4m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在介质中回收率为98.0%~102.0%(n=9),RSD小于2.0%,准确度良好.仿制与原研软胶囊在60 min溶出度均可达到80%以上.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的溶出度测定,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溶出度溶出曲线

    基于标准加入法对壬苯醇醚中环氧乙烷与二氧六环的定量研究

    杜坤宇任会旭杜月莹吕波...
    502-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对壬苯醇醚中环氧乙烷与二氧六环定量检测的方法.方法:采用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的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为氮气,以程序升温进行测定,采用标准加入法计算各组分的含量.结果:空白与样品中各组分均不干扰环氧乙烷与二氧六环的测定,回收率高.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基质效应低,可对壬苯醇醚中环氧乙烷与二氧六环进行定量控制.

    标准加入法毛细管色谱柱气相色谱法顶空进样残留溶剂

    ICP-MS法测定艾拉戈克钠中14种元素杂质的含量

    田帅华田凤艳刘红伟宗在伟...
    505-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艾拉戈克钠中铅(Pb)、镉(Cd)、汞(Hg)、砷(As)、钴(Co)、钒(V)、镍(Ni)、铬(Cr)、锰(Mn)、铁(Fe)、硅(Si)、硼(B)、铝(Al)、钯(Pd)的残留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铋(Bi)、锗(Ge)、铟(In)和钪(Sc)为内标,采用动能歧视的碰撞模式(KED),石英同心雾化器进样,射频正向功率为1300W,雾化气流速为0.9L·min-1,等离子体气流速为17.0L·min-1,辅助气流速为1.2L·min-1.结果:14种待测元素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定量限在9.509 ×10-4~9.029 μg·g-1;平均加样回收率(n=9)在83.21%~126.5%;重复性试验RSD(n=6)均≤4.0%.建立的方法准确且灵敏度高,可用于艾拉戈克钠中14种元素杂质的痕量控制.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方法专属性好,定量准确,满足艾拉戈克钠中14种元素杂质的质量控制要求.

    艾拉戈克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波消解元素杂质

    OPRM1基因多态性对吗啡和羟考酮剂量的影响

    丁倩仇为民陈燕薛强...
    509-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不同基因型对等效吗啡的剂量是否有影响,判断相同基因型下,吗啡和羟考酮剂量是否有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肿瘤科,NRS评分≥ 4分且阿片未耐受的癌痛患者进行OPRM1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6组,记录每日所需吗啡、羟考酮剂量,将所用阿片类药物剂量换算成等效吗啡剂量,分别对比等效吗啡剂量差异.结果:不同基因型对等效吗啡的剂量有影响,AG、GG亚型所需等效吗啡剂量明显高于AA亚型,AG亚型和GG亚型下,使用羟考酮所需剂量明显小于吗啡.结论:阿片未耐受的癌痛患者使用吗啡和羟考酮用量受OPRM1基因型多态性影响,携带G等位基因的患者所需的等效吗啡量更大,选择羟考酮效果更佳.

    OPRM1基因多态性个体化治疗吗啡羟基酮

    益气护膜方对ESD术后胃黏膜修复的作用:基于Foxo3a调控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吴大鹏刘真真孙仁虎
    513-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护膜方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胃溃疡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本院ESD术后患者60例,分为常规西药组和联合中药组各30例.术后6周根据其临床症状和胃黏膜修复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溃疡恢复情况;收集患者术中和术后胃黏膜标本,通过TUNEL免疫荧光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Foxo3a/FasL/Caspase-8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联合中药组临床症状得分和总得分在术后6周时均低于术后当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分析显示,接受常规西药治疗6周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减少至(22.7±6.9)%,而接受联合中药治疗6周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减少至(10.3±4.1)%,联合中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oxo3a、FasL和Caspase-8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降,其中联合中药组中3种mRNA下降幅度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护膜方可以通过抑制Foxo3a/FasL/Caspase-8信号通路的表达减少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ESD术后胃溃疡的修复.

    益气护膜方Foxo3a早期胃癌:ESD术后:胃黏膜凋亡

    人工智能技术在降低消化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

    朱萍周晓颖张小亮张吉...
    517-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收集我院2022年2月-4月期间消化内科1752例住院患者病例数据,基于感染相关的检验指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值等构建分类预测模型,预测患者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分类预测结果为"可以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构建回归预测模型,预测应使用的抗菌药物DDDs值.利用XGBoost算法构建分类预测模型,采用LGBMRegressor、XGBRegressor、BaggingRegressor、PLSRegression、LassoLarsCV共5种回归算法构建回归预测模型,并采用交叉验证和独立测试集评估模型性能.最终将模型集成到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应用于消化科病区.结果:利用本文构建的人工智能算法预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消化科2022年6月-11月抗菌药物DDDs均值为32.03,相比于2021年同期6月-11月抗菌药物DDDs值(62.67)明显降低(P<0.001),而住院平均天数和住院平均费用相比于2021年同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抗菌药物智能预测系统有助于有效降低消化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消化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类模型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