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运输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运输研究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研究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半月刊

1002-4786

csma2815@vip.sina.com

010-582789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院办公楼1109室

交通运输研究/Journal Transportation Standard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交通标准化》杂志是交通部主管,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发行的中央级期刊;是交通系统唯一以将标准化理念与质量和市场融为一体为主旨的专业化刊物近年来,《交通标准化》杂志以其刻意的装帧、准确的定位及高质量的编审得到业内一致好评和认可,公认其为具有较强权威性、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精品杂志,是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行业企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的必读刊物,也是发表科技论文的理想园地。《交通标准化》应用科技版(即《交通标准化》上半月刊)的主要栏目有:政策与法规、决策者论坛、公路工程与运输、水运工程与运输、计量检测与监测、产业经济与管理、物流与信息、交通与安全、标准通报、标准书苑、行业动态和信息荟萃以及广告等。《交通标准化》社会资讯版(即《交通标准化》下半月刊)的主要栏目有:标准解读、标准通报、政策导航、认证与认可、特别报道、热点追踪、企业采风及人物访谈、市场了望、新产品新技术交流、行业资讯、会展之窗、广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专题

    1页

    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作用机理与推进路径

    刘振国王辉张甜甜
    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是理论演进、技术变革、宏观要求和行业转型等共同的方向,在逻辑上有其必然性。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与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理,认为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脉相承,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途径、方法的呈现形式,交通运输对于其他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也有很大的助力。新质生产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表现形式有交通运输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等三种。结合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新要求,从人才、技术、产业和市场等角度研究并提出了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推进路径,为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交通运输行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新技术交通运输新模式交通运输新产业

    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王辉李金明张丽张晓利...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运输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产业体系,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厘清新质生产力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关系,首先基于高质量发展视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人工智能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实施路径与加快交通数据市场化进程、构建AI大模型底座和行业数据标准样本集、提升交通知识分析和服务能力、加快交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强化人才培养等5方面的对策建议,可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发展视域下对智慧公路的认识与思考

    伍朝辉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布局为智慧公路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智慧公路是新质生产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应用形态之一。针对目前智慧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缺少对基础理论的系统解读、对新形势下发展态势评估不足等问题,在概述新质生产力发展形势与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内涵外延分析、黄金思维圈模型分析、SWOT态势分析、颠覆性创新辨识等方法对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公路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发展态势进行研究。系统解读智慧公路"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本质发展目标、"两阶段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明确新形势下智慧公路发展的广阔前景和需要避免的劣势和风险,展望了公路交通大模型等10个新质生产力萌芽的发展方向,最后给出了辨识并培育新质生产力、注重道路使用者体验、创新投融资体系等8条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新形势下智慧公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新质生产力交通运输智慧公路数字孪生公路颠覆性创新

    公路交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机理路径、重点方向与发展建议

    成诚李兴华周巍胡潇柔...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公路交通数据要素深度应用,赋能公路交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公路交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机理路径、重点方向进行了探索。首先通过资料分析、理论凝练,提出了公路交通数据要素的内涵和特征,梳理并总结了公路交通数据要素的主要类型。然后介绍了数据要素叠加、倍增、替代效应等价值释放机理,提出了数据资源盘点、数据要素管理、要素价值发现、数据开发利用的价值释放路径。再围绕公路交通全寿命周期应用及跨行业延伸应用两大领域,提出了公路交通数据要素应用的重点方向。最后针对公路交通数据要素应用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实施、健全数据要素流通机制、推进数字化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复合型人才培育等发展建议,以期为公路交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供参考。

    公路交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字化技术数据流通

    我国智慧公路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汪林高剑郭宇奇黄烨然...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智慧公路是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化对智慧公路建设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促进智慧公路更好更快发展,首先对智慧公路建设的内涵进行阐释,并提出"四梁、四柱、一基础"的发展框架,即以数据赋能、创新驱动、网络运营、价值导向为基本建设原则,以智慧建造、智慧养护、智慧运营、智慧服务为主要建设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智慧公路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架构。之后,详细梳理我国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历程与现状,总结智慧公路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策、标准、技术、监管等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以支撑智慧公路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智慧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数智技术互联网+数据赋能

    交通基建产业的智能建造体系实施路径与创新应用

    姚俊峰袁航郭毅霖吴忧...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交通基建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以产业链数据贯通和生产智能化为核心目标,提出一种交通基建产业的智能建造体系。首先,对智能建造体系的内涵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提出一套交通基建产业智能建造的实施路径,从全过程数据传递、全参与方数据协同、全要素数据流转推动产业链数据贯通,通过工程结构标准化设计、基础材料工厂化生产、预制结构装配化制造、现场实施装备化覆盖及工程装备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智能化。最后,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工程实践,探讨了智能建造体系在项目建设上的创新应用,并为企业开展智能建造体系建设提出发展建议。

    交通基建产业智能建造产业链数据贯通生产智能化信息技术

    推动自动驾驶运输服务应用的思考与对策

    周炜李文亮李华建高金...
    61-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运输市场实现商业化应用,引导自动驾驶运输服务健康有序发展,首先从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制约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应用的长尾问题,提出通过增加约束条件消除应用长尾的应对策略。然后,从车辆技术、线路使用、从业人员、企业管理、行业监管等5个方面,提出与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相匹配且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的自动驾驶汽车从事道路运输服务经营活动的使用条件,以有效解决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长尾问题。最后,分析自动驾驶汽车运行区域开放程度、车辆在区域内的运行速度、载客和载货量等要素与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风险的关系,确定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下各要素的指标参数,并基于不同运输业态的风险等级提出自动驾驶汽车应用预期,为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提出可行对策。

    自动驾驶汽车长尾问题运输服务运输安全交通运输管理

    自动驾驶商业化实践与出行服务关键技术功能

    吴琼董升伟宋德王陈晨...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成熟,无人驾驶作为未来共享出行、智能出行的趋势,商业化进程正进一步加速,但目前国内对无人驾驶商业运营仍保持审慎态度,其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鉴于此,为推进我国无人驾驶出行行业快速发展,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展与实践,总结我国在相关政策法规、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其次,从自动驾驶系统、用户服务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维度探究无人驾驶提供出行服务需满足的关键技术功能;最后,依据目前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行业发展形势,从出台关键政策法规、拓展服务区域、扩大车辆投放规模、提升民众对自动驾驶出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等方面给出发展建议。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政策法规无人驾驶商业化技术功能

    基于网格划分的常发性拥堵区域识别及演化模式分析

    裴玉龙李梦如
    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识别常发性拥堵区域,分析其拥堵传播方向,疏通拥堵源头和阻断拥堵传播路径,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模型和Fuzzy Core DBSCAN算法的常发性拥堵区域识别及演化模式分析方法。首先,对城市路网进行网格化处理,结合出租车GPS数据综合分析网格内车辆轨迹数量和轨迹加权平均速度,构建网格内部交通拥堵状态判别模型。然后,利用结合模糊集合论与DBSCAN算法扩展得到的Fuzzy Core DBSCAN算法识别常发性拥堵区域,选取拥堵规模、拥堵传播方向(即两个相邻网格之间的传播次数和传播概率)和关键网格3个指标来分析常发性拥堵的演化模式。最后,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环路范围内网格区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识别出的常发性拥堵区域关键网格G(14,13)一周内拥堵传播到相邻网格共85次,其中27次(以31。8%的概率)沿西大直街向北传播至网格G(15,14);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数据相比,基于网格模型的拥堵判别结果准确率达85%;基于Fuzzy Core DBSCAN算法识别分析出的常发性拥堵区域拥堵演化模式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路况时变过程吻合。这表明融合Fuzzy Core DBSCAN算法与网格模型可有效识别常发性拥堵区域中关键网格的拥堵传播方向,能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缓堵方案提供支撑。

    城市交通常发性拥堵网格模型FuzzyCoreDBSCAN算法出租车GPS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