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与运输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与运输
交通与运输

杨东援

双月刊

1671-3400

shjtgcxh@126.com

021-63233961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193号324室

交通与运输/Journal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主办的融指导性、专业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科技期刊。致力于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探索与交流;加大现代物流构建与发展前景的研究与介绍;积极推荐城市与运输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有轨电车小曲线段钢轨磨耗特性分析

    刘士煜雷震宇姚幸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条件受道路条件影响,小曲线路段较多,且交叉口平交段同社会车辆混行,因而轮轨磨耗现象严重.为了提升有轨电车钢轨寿命,减少运营阶段钢轨维修频率,通过现场调查、比较分析、仪器测试等手段,分析已运营有轨电车线路钢轨非正常磨耗的现状、分布规律以及典型磨耗区段的线路特征.实测过程中发现,部分轨道内外股钢轨踏面已偏离原始廓形,依靠外股的刚性导向作用,过大的横向作用力导致曲线外股侧磨严重.半径400 m以下的小曲线段钢轨主要磨耗类型为有规律的波浪形磨耗,属于典型的"响应型"波磨,符合有轨电车轻载运行的特点.

    小曲线段钢轨波磨轮轨耦合钢轨磨耗有轨电车

    人工智能在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

    肖滨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了深入广泛的应用.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对信号控制智能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上海目前信号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信号控制系统的设想,并对应用场景进行展望.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是提高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抓手,是未来提升城市精细化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信号控制系统SCATS系统配时优化

    智慧隧道数字孪生应用平台技术探讨与应用

    张刘锋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传统隧道方案中综合监控系统建设内容,融合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对数据深度挖掘处理,探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智慧实况监管系统、智慧管控优化系统、智慧管养系统、智慧决策支持系统等孪生应用功能,并进行相应端口开发以满足大屏、PC、移动端等多形式展示需求.通过增强数据汇聚与可视化展示、系统运营管控与优化、设施设备运维管养、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方面内容,实现数字赋能隧道管理运维工作、三端协作、隧道运行运营智慧化.

    智慧隧道数字孪生数字资产

    交警现场执法规范化智能监管探索与研究

    张哲民夏良马平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民警的执法规范化要求不断提高,然而当前民警在执法规范化方面仍存在些许不足,催生了投诉、复议和诉讼的增长.尽管上海市交通警察总队依靠监管中心对一线民警执法异常情况进行监控和预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手段仅侧重于事后监管,事前和事中监管仍存在一定的短板,无法满足超大型城市一流管理的需求.为此,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依靠信息化手段,从群众异议、执法错误和执法造假等 3 个纬度出发,建立"交警现场执法规范化监管模型",通过对交警执法的全过程监管,提升民警执法规范化,及时发现并减少执法隐患和错误,助力建设世界一流警察形象.

    执法规范化全流程监管监管模型

    深圳市路内停车管理技术优化及工程化验证

    贾赞星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模式对路内停车管理的准确度、可靠性、效率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总结深圳市路内停车管理现行"手机+地磁"技术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对比分析射频技术模式和视频技术模式的优缺点,探索2种技术在路内停车管理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适宜性.结合小规模工程化测试,提出:射频技术可结合既有电子收费标签,实现标签阅读器与车位检测器绑定,在建立较好纠错机制的前提下,可作为现阶段深圳市路内停车管理的补充和优化方向;视频技术可以作为深圳市路内停车管理的辅助手段.

    路内停车技术优化工程化验证射频技术视频技术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心城公交走廊客流特征及优化方法研究

    温馨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需重新定义和明确公交走廊的客运功能.首先,基于传统评价指标和大数据分析模型筛选出7条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心城公交走廊,并融合多源数据对其线网结构及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骨干型和换乘型2种公交走廊的判别方法;其次,基于公交走廊线网优化调整实践经验,总结公交走廊线网优化的技术路线,并以沪南路为示范廊道给出具体方案;最后,对上海市地面公交转型发展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公交走廊客流特征线网优化多源数据转型发展

    基于街区制的微循环公交系统规划方法研究

    陆炜郑浩南王富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街区制背景下微循环公交系统规划,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街区制与微循环公交之间的相互影响,评估微循环公交在街区制度下的适用性.通过对微循环公交系统的规划原则和目标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改进K-means算法进行站点布局的方法,并构建以线路客流密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微循环公交线路规划模型.最后,以武汉市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部分片区为例,对该区微循环公交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验证了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交通工程街区制微循环公交站点布局线路设计

    基于CNN-LSTM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预测研究

    曹阳孙亚林立郭佳峰...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有效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短时进站客流,对支撑城市轨道交通更安全和高效地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特点,提出基于CNN-LSTM组合模型的短时进站客流预测方法.通过对典型站点的数据分析,揭示进站客流在日常通勤和会展活动时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引入日期类型、会展活动等外部特征.最后,在目标站点进行实例分析,并将结果与2个基准模型进行对比,CNN-LSTM组合模型在MAE、RMSE和WMAPE指标中均取得较高精度,验证了其在预测该类站点进站客流方面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特征工程机器学习组合模型

    基于轨迹分析的重点车辆疲劳驾驶线索研究

    谢翼飞夏良尹路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网络预约出租车、"两客一危"和疑似非法营运车辆疲劳驾驶的问题,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依托一线民警执法进行监控和预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疲劳驾驶难发现、难取证、难监管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依靠信息化手段,利用车辆GPS数据综合研判分析,建立基于轨迹分析的重点车辆疲劳驾驶发现模型,为一线执法部门精准执法提供数据支撑.该模型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执法成效,对于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疲劳驾驶轨迹分析监管模型

    《交通与运输》征稿启事

    《交通与运输》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