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于凯生

月刊

1672-6758

jxdx.xb@163.com

0467-2395013

158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和平南大街99号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Journal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集文、理、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所设栏目内容广阔,覆盖上千个学科。《学报》将努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急鸣”的学术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宗旨,直接面向科研、面向国内外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哲人贤达。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视觉关联的数字图像置乱加密方法

    张芳郑轶鹏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数字图像加密方法存在的加密效果差、加密时间长、抗攻击能力弱等问题,提出基于视觉关联的数字图像置乱加密方法.应用小波变换原理提取数字图像视觉关联信息—纹理特征信息,以此为基础,结合内部与外部密钥在Henon与Logistic映射算法的共同应用下,生成数字图像密钥,融合分层旋转置乱方式与循环移动置乱方式制定数字图像置乱规则.基于密钥与置乱规则编制数字图像置乱加密与解密程序,执行程序即可实现数字图像的置乱加密与解密.实验结果显示:提出方法应用后加密图像不动点比最小值为4.12%,数字图像加密平均时间最小值为0.89s/幅,置乱加密数字图像密钥破解比例为4%.

    置乱规则数字图像密钥设计视觉关联性图像内容感知抗攻击能力

    基于改进YOLOV5的头盔佩戴检测算法研究

    孙海川张盈丁毅梅腱...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电动自行车头盔小目标检测正确识别率低、检测速度差且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 的电动自行车头盔检测算法.首先,针对各类头盔的大小尺寸以及样式的不同,引入K-means++算法对头盔初始锚框选定,增加网络收敛速度,解决因初始锚点选择不当而造成的模型训练缓慢;其次,引入空间通道注意力机制(CBAM),可兼顾通道以及空间两个维度,提高网络特征学习能力,在Neck部分使用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BiFPN)代替原先的特征提取结构;最后,修改GIoU损失函数作为损失函数来提升模型的检测精度.实验表明,相较于原始的YOLOV5 模型相比,改进的YOLOV5 算法模型的Precision(精确率)提高了 3.7%,Recall(召回率)提高了5.9%,mAP(均值平均精度)提升了3.1%,满足了对头盔检测精度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间接降低了交通事故率.

    CNNYOLOV5损失函数GIoUK-means++BiFPNCBAM

    长大明挖隧道基坑开挖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周盛全周泽和姚希磊刘芝东...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软弱土地区三种支护方式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以新建津潍高铁明挖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支护方式下基坑位移变形规律.结果表明:三种开挖方式下坡顶位置处的水平位移均呈现"扇形";在地表沉降方面,放坡开挖阶段,三种开挖由坡顶向远离基坑逐渐减小,设置围护结构后,有围护结构的沉降变化呈"勺子"形分布;坑底隆起变形图呈"碗"状,在设置围护结构后,"碗"状由两侧支护外侧向中间收拢.三种支护方式下均在放坡开挖阶段,喷锚支护时位移最小,设置围护结构后,地连墙支护位移最小.三种开挖方式位移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地连墙围护结构最为稳定,SMW工法桩其次,喷锚支护稳定性最低.

    软弱土深基坑数值模拟基坑变形

    不同径高比下制孔木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郭松彪段绍伟李文勇罗群...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结构建筑由于管线布置需要通常会在构件上制孔,尤其在小剪跨比胶合木梁上制孔会显著影响梁的力学特性.针对不同径高比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制孔会导致木梁产生额外的横纹拉应力和压应力,迫使孔周约45°方向横向开裂;径高比为0.15、0.30 和0.45 的试件相较于无制孔梁,极限承载力降幅分别为3.87%、29.03%、41.94%,极限位移降幅分别为6.98%、30.77%、33.48%,表观弹性模量降幅分别为0.53%、6.81%、19.34%.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制孔对小剪跨比胶合木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制孔横纹拉应力径高比力学性能

    结合BIM技术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精细化建筑施工策略设计

    王求丁小英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日益复杂化,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在应对多变的施工环境和精确控制施工质量方面表现出诸多局限.为此,研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建筑信息建模技术,提出了一种精细化建筑施工策略.利用层次分析法创建施工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应用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质量管理,最后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精细化质量控制后,钢筋、混凝土和铝模的合格率分别提升了6.8%、10.1%和6.8%,材料损耗分别减少了2.8%、3.9%和3.8%.同时,该方法在造价目标方面也体现出了良好的效果,证明研究提出的策略在提升施工质量和资源节约方面的有效性,为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减少资源浪费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建筑信息建模技术精细化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不锈钢冶金废渣制备超细掺合料配比研究

    张永杰董萱萱赵欢明阳...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堆放的冶金固废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不锈钢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固废—镍铁渣与不锈钢尾渣,复掺粉煤灰、脱硫石膏,以 7d活性和 28d活性为性能指标,基于力学性能进行配比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尾渣和镍铁渣的掺入比例对于超细掺合料的活性影响最大,其次是粉煤灰的掺入量,脱硫石膏的掺入量对于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比表面积超过600cm2/g以后继续粉磨对活性提升不明显.综合考虑制备超细固废掺合料的配比为镍铁渣:不锈钢尾渣=8:2,粉煤灰掺量为20%,SO3 的含量控制在3.0%,比表面积为600cm2/g,此时超细掺合料的28d活性最高,7d活性80%,28d活性达91%.

    镍铁渣不锈钢尾渣超细粉磨掺合料配合比

    结合贝叶斯-MCMC更新的RC梁抗剪承载力概率模型的可靠度分析

    俞鑫张建成吴刚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钢筋混凝土(RC)梁抗剪承载力,首先,基于国内外100 组RC梁抗剪承载力试验数据作为先验信息,结合我国GB 50010-2010 规范的抗剪承载力,综合考虑混凝土与箍筋的材料强度、截面尺寸、剪跨比、配箍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对我国规范模型进行更新与修正;随后,结合Monte Carlo模拟,对所建立的RC梁概率抗剪承载力模型进行可靠度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与可靠性.结果表明:概率模型均值与试验值比值K的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 1.013 与 0.171,试验值落在概率模型的95%置信区间范围内,且可靠指标分布在4.0 左右,说明建立的概率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与可靠性.

    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贝叶斯理论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法概率模型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张僮潼魏树国周妍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蚁群算法迭代次数多,规划路径长且存在冗余拐点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首先在启发函数中引入角度因子,并以局部影响系数、全局影响系数和角度影响系数表征局部影响因子、全局影响因子和角度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同时改进信息素挥发系数和信息启发因子,增强信息素的引导作用.其次为了使算法在初期搜索时更具指引性,根据地图已知信息和优选路径特征初始化信息素浓度矩阵.最后对改进算法规划路径进行二次优化,减少路径长度和转弯次数.为验证算法有效性,使用Matlab在栅格地图中对改进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以更少的迭代次数获得长度更短、转弯次数更少的最优路径.

    蚁群算法角度因子信息素引导信息素矩阵二次优化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

    于傲伟郭来功朱洪波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器人的全局路径规划问题,结合人工势场法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首先改进人工势场法中的斥力函数,解决局部最优和目标不可达的问题;其次在蚁群算法的启发函数中加入人工势场法中的引力函数,有效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然后为提高算法的搜索能力,在蚁群算法的状态转移函数中加入改进后的人工势场合力和改进后的启发函数;最后算法输出结果采用三角剪枝法进行优化.通过MATLAB仿真和ROS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路径规划蚁群算法人工势场三角剪枝

    基于阻抗技术的智能挤奶机器人控制研究

    姚桂廷王磊杨彩云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挤奶作业是乳制品产业中的重要步骤,但目前国内牧场大部分仍使用人工进行挤奶作业,引入高智能化自动挤奶装置是未来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为了避免挤奶作业中奶牛与机械臂接触时出现破坏或受伤等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阻抗控制的机器人柔顺控制方案,可有效提高机器人的柔顺性.通过六维力矩传感器获取力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力矩进行避让操作,进而控制机器人的挤奶作业,避免奶牛在与机器人接触时发生伤害性碰撞.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适应挤奶机器人与环境触碰时的接触力,提高智能挤奶机器人的柔顺性.

    阻抗控制挤奶机器人柔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