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

邵玉昌

月刊

1003-5214

jxhgbjb@126.com

0411-84699773,84685669

116023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精细化工/Journal Fine 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6月创刊,每月15日出版。它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轻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创办最早的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刊物。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首批入编期刊之一;是美国《化学文摘》(CA)全球摘用频度最大的1000种期刊之一;部分文章已由美国《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等摘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吲哚席夫碱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HIV-1活性

    唐文强高艳蓉仝红娟朱周静...
    942-949,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抑制剂,以3-吲哚甲醛衍生物为原料,在碱催化下与芳香胺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34个吲哚席夫碱类化合物.采用FTIR、1HNMR、13C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在MT-4细胞内的抗HIV-1病毒株的活性.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吲哚席夫碱类化合物对HIV-1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1-(5-溴-1H-吲哚-3-基)-N-(2-甲氧基苯基)甲亚胺〔31,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0.06μmol/L〕展现出了最强的抗HIV-1ⅢB活性,与阳性药物地拉韦啶(DLV,EC50=0.057μmol/L)相当;同时,化合物31(EC50<0.09μmol/L)还对病毒株Clade A(92UG029)、Clade B(92US657)、Clade C(93IN101)和Clade E(93TH051)也表现出了抑制活性.化合物31具有低的毒性,其选择指数(SI)高于2500.0,明显高于DLV(SI=1209.3)和依法韦仑(EFV,SI=321.0),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吲哚席夫碱衍生物HIV-1抑制剂芳香胺合成医药原料

    硒化二氢杨梅素的制备及对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抑制性

    毛敏李香香辛国鹏杨晶莹...
    950-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二氢杨梅素(DMY)为底物、Na2SeO3为硒化剂制备了硒化DMY.采用UV-Vis、FTIR、NMR、XRD、TG、原子荧光光谱表征其结构和性能.用CCK-8法检测了硒化DMY对人口腔鳞癌细胞HSC-3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研究了硒化DMY对HSC-3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化DMY中仍存在黄酮基本母核,并新形成C—Se键,其中硒含量为6.54%±0.22%;DMY和硒化DMY均对HSC-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且DMY和硒化DMY对HSC-3细胞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5.27、21.27µg/mL,DMY的硒化有效提高了其对HSC-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能力.

    DMYNa2SeO3硒化抗肿瘤活性医药原料

    溶剂法制备降血糖肽固体分散体及其稳定性

    陈百科李慧金素莱曼包海蓉...
    956-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降血糖肽为模型,尤特奇L-100(EL-100)为载体,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释放调节剂,采用溶剂法制备了降血糖肽固体分散体,并对其稳定性和体外释放进行了研究.以降血糖肽固体分散体2 h的累积释放率和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对肠溶载体和释放调节剂配比进行了优化,利用SEM、FTIR和TEM对降血糖肽固体分散体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降血糖肽固体分散体不同储存时间和储存温度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m(降血糖肽):m(EL-100):m(HPMC)=1:2:0.2条件下制备的降血糖肽固体分散体2 h的累积释放率达到93.54%,且DPP-Ⅳ抑制率具有较高水平.SEM和TEM分析表明,降血糖肽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FTIR表明,降血糖肽二级结构的构象发生了变化.降血糖肽固体分散体能显著增强降血糖肽的稳定性,常温(25℃)储存10 d后累积释放率仍高达90.32%,在高温环境下也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降血糖肽固体分散技术累积释放率稳定性DPP-Ⅳ抑制率医药原料

    超声波处理对大豆蛋白乳液凝胶特性及运载槲皮素性能的影响

    靳紫梦赵青山陈泳政张晓松...
    963-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声波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作为乳化剂和凝胶基质制备葡萄糖酸内脂(GDL)诱导乳液凝胶,考察了超声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液、乳液凝胶特性以及槲皮素运载性能的影响.通过乳液凝胶分子间作用力和质构特性的分析,确定超声波改性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功率400 W,温度55℃,时间30 min.结果表明,超声波改性使乳液的平均粒径与表观黏度下降、ζ-电位绝对值与界面蛋白含量上升.乳液凝胶的最终存储模量(G')提高,形成了更趋近于弹性性质的凝胶材料;低场核磁共振中驰豫时间降低,峰比例分布改变,乳液凝胶的水合特性上升;改性乳液凝胶具有更加均匀的多孔结构,油滴更好地嵌入在凝胶的网络结构中.此外,与天然大豆分离蛋白槲皮素乳液凝胶相比,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槲皮素乳液凝胶的包封率从66.62% ±0.98%增加到70.17% ±0.45%,生物利用率从44.41% ±1.45%增加到53.90% ±2.88%,脂肪酸分解率随着消化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加.

    超声波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乳液凝胶凝胶特性运载性能食品化学品

    Al掺杂NiCo2S4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周佳刘杰程思远刘璐...
    972-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导电碳布(CC)为基底,以NiCl2•6H2O、CoCl2•6H2O为原料,以Al(NO3)3•9H2O为Al源,通过两步水热法成功在CC上生长Al掺杂的NiCo2S4复合材料(CC@Al-NiCo2S4).采用SEM、XRD、TEM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CC@NiCo2S4电极和CC@Al-NiCo2S4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C@Al-NiCo2S4具有中空纳米管结构,该结构可以提供大量反应活性位点;Al主要以Al3+的形式存在于CC@NiCo2S4中,可以提高CC@NiCo2S4的导电性.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CC@NiCo2S4电极和CC@Al-NiCo2S4电极的比电容分别为844.5和1515.8 F/g;在电流密度为6 A/g下经过10000次循环后,CC@Al-NiCo2S4电极的电容保持率高达87.8%,表明Al掺杂能够显著提高CC@NiCo2S4的比电容和循环稳定性.

    NiCo2S4Al掺杂中空纳米管水热法超级电容器有机电化学

    有机硅合成革涂层的原位构建及其性能

    王文凯范浩军王振亚李恒...
    979-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合成革涂层材料的以"硅"代"碳",以端乙烯基硅油(ViPDMSVi)、侧含氢硅油(PMHS)、侧乙烯基硅油(ViPMVSVi)、白炭黑为原料,在热诱导下原位聚合制备了有机硅(PDMS)聚合物涂膜,并将其与基布贴合制备了有机硅合成革.通过FTIR、电子万能试验机对PDMS聚合物涂膜进行了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了ViPDMSVi、PMHS活性氢、双键与活性氢物质的量比、ViPMVSVi及白炭黑对PDMS聚合物涂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硬度的影响.对有机硅合成革涂层进行了热性能、低温曲挠性、耐磨性、疏水防污性测试.结果表明,ViPMVSVi和白炭黑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和40%时,PDMS聚合物涂膜力学性能提升最为显著,优化条件下制得的PDMS聚合物涂膜拉伸强度为5.96 MPa,断裂伸长率为481%,合成革涂层表现出优异的低温曲挠性、耐磨性、疏水及防污性.

    有机硅合成革原位反应涂层性能皮革化学品

    亚硝酸盐共存下UV/PS/CNTs降解2,6-二氯苯酚及其机理

    田孜欣陈滢郭洪光
    988-994,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亚硝酸盐(NO2–)共存下采用紫外(UV)协同碳纳米管(CNTs)复合活化过硫酸盐(UV/PS/CNTs)工艺对2,6-二氯苯酚(2,6-DCP)进行降解,探究其影响因素及降解机理,考察体系循环活化效能和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表明,对于200 mL 0.05 mmol/L 2,6-DCP水溶液,在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25℃、NO2–0.2 mmol/L、PS投加量0.5 mmol/L、CNTs投加量50 mg/L时,UV/PS/CNTs体系对2,6-DCP降解率达95.9%.该体系中,2,6-DCP降解率随PS和CNTs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NO2–浓度增大而减小,溶液初始pH对目标物降解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pH=9时,2,6-DCP降解率为99.8%,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3483 min–1.CNTs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使用5次后,2,6-DCP降解率仍可达89.0%,且在实际水体中对2,6-DCP的降解效果较好.该体系对2,6-DCP降解遵循以单线态氧为主导的非自由基氧化途径,且反应过程中生成了一氯硝基苯酚副产物.

    亚硝酸盐UV过硫酸盐碳纳米管2,6-二氯苯酚非自由基氧化水处理技术

    表面磷酸化CeO2选择性还原NO及其碱金属耐受性

    李顺胡方方王闻之蔡思翔...
    995-1003,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e(NO3)3•6H2O和(NH4)3PO4•3H2O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磷酸化CeO2催化剂.以NH3为还原剂,考察了磷酸化CeO2催化剂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的脱硝性能.利用XRD、N2吸附-脱附、XPS、NH3-TPD、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250~500℃范围内,磷酸化CeO2催化剂(CeP0.05)使NO的转化率在90%以上,且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中毒后,在300~400℃范围内,磷酸化CeO2催化剂使NO的转化率仍保持在80%以上.磷酸化CeO2催化性能的增强可归因于酸位点数量的增加,尤其是Brønsted酸位点数量的增加.磷酸化改性产生更多的Ce3+和化学吸附氧,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当碱金属沉积在催化剂上时,碱金属被诱导迁移到磷酸化CeO2的表面与Ce—O—P碱捕获位点结合,从而阻止碱金属攻击Ce4+活性位点.

    CeO2磷酸化氨选择性催化还原碱金属耐受性氮氧化物环境保护

    Zn/Mn/PAA的制备及对铀酰离子的吸附

    陈叶桐权珍桢汪卫刘小林...
    1004-1011,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丙烯酸为原料,Zn2+和Mn2+为交联剂,环氧丙烷为促凝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锌/锰交联聚丙烯酸多孔聚合物(Zn/Mn/PAA),考察了Zn/Mn/PAA对铀酰离子(UO22+)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共存离子以及离子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和Mn2+物质的量比为1:1(交联剂与聚丙烯酸物质的量比为10:1)时,所得样品Zn/Mn/PAA-2对UO22+的吸附性能最优.在pH=4.3,UO22+的初始质量浓度10 mg/L,吸附时间30 min,吸附剂用量为1 g/L,吸附温度25℃的优化条件下,Zn/Mn/PAA-2对UO22+的最大去除率为82.3%,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其他金属离子存在时,Zn/Mn/PAA-2对UO22+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在不同水样中Zn/Mn/PAA-2对UO22+的最大去除率可达82.8%.4次循环利用后,Zn/Mn/PAA-2对UO22+的去除率和解吸率仍然可分别达65%和72%.

    离子交联聚丙烯酸吸附铀酰离子水处理技术

    HKUST-1掺杂聚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性能

    李海柯李新冬欧阳果仔李浪...
    1012-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超滤膜结构和性能,将金属有机框架HKUST-1掺杂于聚醚酰亚胺(PEI)铸膜液中,制备了HKUST-1/PEI混合基质膜.通过FTIR、SEM、AFM和视频水接触角测定仪对其结构、形貌以及表面浸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KUST-1纳米粒子掺杂质量分数为0.05%的混合基质膜具有较好的性能,在0.1 MPa运行压力下,其纯水通量能够达到1304 L/(m2·h),对质量浓度为1.0 g/L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截留率在97%以上.在酸性(pH=2)、碱性(pH=12)溶液中浸泡24 h后,其对BSA的截留率仅下降约2%(纯水通量基本保持不变),在80℃高温下的纯水通量达到1587 L/(m2·h)且BSA截留率>95%,通量恢复率达到92%,表明混合基质膜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较强的耐高温性能及优异的抗污性能.

    超滤膜金属有机框架混合基质膜耐高温耐酸碱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