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学术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学术月刊
教育学术月刊

吴重涵

月刊

1674-2311

jyxsyk@126.com

0791-86765836

330038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韶赣江南大道2888号

教育学术月刊/Journal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理论期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一级社科期刊。主要研究对象为基础教育,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干部以及教研、科研、教育行政等部门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师范教育"概念源流

    刘晖陈蕊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概念史的分析框架,基于近代"西学东渐"新旧教育思想交锋的背景,分析具有中国原创性教育概念和理论的生成路径,为中国特色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学科话语的依据.通过"师范教育"概念产生和演变的历史线索,阐释"师范教育"概念内涵的演变,发现"师范教育"概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透视中国教育思想制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内在逻辑,折射中国师范教育在借鉴中的反思与创新,构建既适切本土文化,又兼顾国际发展前沿的师范教育体系."师范教育"概念在历史起承转合中赋予新意.

    师范教育概念概念史

    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意涵及关系探析

    洪明石佳欢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与学校教育相比有着独特的规律.少先队育人规律孕育在少先队教育实践之中,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教育是长期以来实践总结出来的少先队教育的基本形态,准确理解三种教育形态的基本内涵并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做好少先队育人工作的根本保证.少先队组织教育是指少先队组织所固有的、基于少先队组织,并为了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少先队自主教育是指以培养少先队员主体性精神和自主性品质为目的,并通过少先队自主活动而开展的教育;少先队实践教育是指少先队的教育途径是各种实践体验活动而非书本知识,其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体验而达成的.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教育分别从少先队教育本质、教育主体以及教育途径三个方面回答了少先队教育的内在规律,组织教育是根本、自主教育是关键、实践教育是保障,三者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统一于"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年儿童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实践之中.

    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

    校长变革型领导力对农村教师TPCK的影响机制

    傅淳华牛希浩沈俐含
    18-2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长的变革型领导力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农村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简称TPCK)水平也难免受其影响.基于对530名农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和探讨了校长变革型领导力对农村教师TPCK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校长变革型领导力不会显著、直接地影响农村教师TPCK;校长变革型领导力通过两条路径显著、间接、正向地影响农村教师TPCK,一是组织创新氛围单独的中介作用,二是组织创新氛围、教师数字技术技能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据此,应从校长、教师以及各种环境保障入手,提升农村教师TPCK的水平,护佑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整体保障教师教学质量.

    校长变革型领导力TPCK农村教师组织创新氛围数字技术技能

    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学习工厂"形成机理与运行机制

    耿乐乐田培瑶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4.0的蓬勃发展使校企共建、多主体参与的学习工厂成为工业4.0时代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模式.文章在梳理学习工厂演进历史的基础上,选取来自德国、奥地利、巴西和中国5所大学的学习工厂的典型案例进行质性编码,分析其形成机理与运行机制.研究发现:学习工厂受工业4.0下大学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和新兴产业发展双重驱动,由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主导,在创新技术支持下形成了政校联办、校企合办的双主体共建和单主体主导下的多主体参与两种模式.由多主体要素联结的分阶段供给机制、新兴产业导向的课程开发机制、真实工程情境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教学机制和互惠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构成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学习工厂的稳健运行与持续发展.

    学习工厂产教融合卓越工程人才工程教育案例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校家社协同育人政策变迁研究

    康丽颖刘昱秋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家社协同育人政策既是连接多方育人主体实施共育的桥梁与依据,也是政府规范与引导多方共育实践的重要工具与手段.文章采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对政策变迁的逻辑展开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校家社协同育人政策经历了"明确各方责任""确定共育方式""构建政策体系""规范育人实践""推动体系建设"五个发展阶段.政策变迁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变迁逻辑:在结构逻辑上,正式制度为政策变迁提供合法性与约束力,非正式制度为政策变迁提供背景与指导,制度实施的机制保障政策持续发展;在动力逻辑上,教育制度的演进形塑政策变迁整体方向,理念是推动政策变迁的先导,关键节点推动政策发生实质改变,政策行动主体从"配合"到"协同"的互则是政策变迁的核心推力;在历史逻辑上,政策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多主体参与发展格局、相关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政策实施中的行政化运行方式的路径依赖及五个关键节点构成了政策运行的基本轨迹.政策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优化政策变迁动力机制,促进制度结构、理念、行动者等因素与政策同步发展,减少政策创新阻力,寻找并及时适应新的历史发展节点,推动政策进一步提质.

    协同育人政策变迁历史制度主义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职业启蒙教育:必要性与实施状况——基于"三州"地区的调查

    沈有禄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启蒙教育也应包括对职业教育进行正确认知与客观宣传.通过对"三州"地区21531名初三学生及15428名家长的调查发现:超过六成认为有必要在初中阶段较早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最受欢迎的职业启蒙教育方式是请优秀企业家、技术人员与优秀校友来做讲座.学校领导及教师向学生宣讲中职免费及有生活补助等政策不是很多;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及家长认为总体上中职学校来学校宣传得少,并有超过四成五的希望中职学校增加来学校宣讲频次;很多学校领导及教师不太愿意让中职学校较早来学校宣传;作为宣传神经末端的社区宣传栏及村里广播是家长接触最少的信息渠道.研究认为,应顺应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尽早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中小学教师及领导应宣扬并倡导"普职平等精神",政府及学校应积极宣讲中职惠学政策,且宣传应下到信息传播末梢,通过对身边中职升学与就业成功案例的宣传,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倡导职业教育同样是实现人生出彩与成功的重要渠道.

    职业启蒙教育宣传必要性实施状况"三州"地区

    中央苏区干部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启示

    杨柳青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苏区干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苏区干部教育的实践特质,中央苏区干部教育的实践启示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体系.中央苏区在艰苦朴素的环境下构建起丰富系统、务实高效的干部教育体系,其在教育形式上具备分层分级的灵活性、教育主题上具备指引方向的政治性、教育内容上具备应急应需的实用性、教育方法上具备深学细悟的启发性.让新生的革命队伍在复杂多变的斗争环境中快速成长成熟,成为引领中国前进方向的核心政治力量,也为当前强化党员干部教育、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珍贵教益与深刻启示.

    苏区干部教育实践

    父母与教师自主支持、学生学习策略与成长型思维发展

    姚昊范亚冰王祯子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青少年成长型思维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提高青少年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和路径选择.研究基于江苏省5567名初中生的调查,探究父母自主支持、教师自主支持和学生学习策略如何影响学生成长型思维.研究发现,父母自主支持、教师自主支持和学习策略对学生成长型思维有积极促进作用,教师自主支持对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形成最为重要;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对学生成长型思维发展更有效;教师、父母自主支持和学习策略对不同思维能力学生的边际效应影响存在差异;教师、父母自主支持通过学生学习策略的中介作用来促进学生成长型思维提升.研究建议,父母应重视对学生的自主支持,教师应探索构建成长型文化环境,应注重家庭和学校对成长型思维提升的联合效应.

    父母自主支持教师自主支持学生学习策略学生成长型思维

    高职院校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工作价值观的关系——职业承诺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

    赵雨荻苗培周张军田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TSEX简版)、教师工作价值观量表(TWVS)、教师职业承诺问卷和生命意义量表中文版(MLQ)对1065名在职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调查,目的是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工作价值观的直接影响,以及职业承诺和生命意义感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教师的工作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可以分别通过职业承诺和生命意义感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价值观.研究建议,建立筛查和培养机制,提升高职教师自我效能感;建立高职教师关怀机制,提升教师职业承诺;注重高职教师自我成长,提升生命意义感.

    高职院校教师自我效能感工作价值观职业承诺生命意义感

    大语言模型在过程性评价中的应用:基于英语写作的评分及反馈

    黄晓婷郭丽婷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语言模型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备受瞩目,为改善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提供了新的技术契机.本研究以英语写作评分与反馈为例,初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过程性评价中的应用,旨在评估少样本学习条件下这些模型被学校教师采用的可能性.为明确何种提示语(prompts)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大语言模型在处理英语写作评分与反馈任务中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本研究采用了梯度的提示语设计方法.结果显示,"作文题目+评分标准+人工评分样本"的提示语类型与人工评分的一致性最高.基于此,GPT-3.5和GPT-4分别对166份测试集写作样本进行评分与反馈,并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相邻一致性、精确一致性、二次加权卡帕系数等多个指标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GPT-4在评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面表现均优于GPT-3.5,但鉴于其低成本优势,GPT-3.5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大语言模型可以提供详细的写作反馈,反馈质量得到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因此,本研究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和评价中积极探索和应用大语言模型,尤其是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工具,提升教育质量,以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

    大语言模型提示语工程过程性评价英语写作评分英语写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