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继续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继续教育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

李凤飞

月刊

1009-4156

jxjyyj@vip.163.com

0451-88060072

150025

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路1号

继续教育研究/Journal Continue Education Research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对实现终生教育意义非凡,对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势头锐不可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继续教育驱动新质生产力:内在关系与行动路径

    吕倩张强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社会,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正深刻影响着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和科技驱动,推动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转变.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高校继续教育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和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推动高校继续教育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探讨新质生产力与高校继续教育双向驱动的内在关系,进而从"新""质""力"等三个维度提出高校继续教育驱动新质生产力良好发展的行动路径:创新高校继续教育模式,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支撑新质生产力升级;强化高校继续教育产学研合作,推动新质生产力壮大.

    高校继续教育新质生产力内在关系行动路径

    数字化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周超戴群森王炳忠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高校服务社会、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内容.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推进,高校继续教育面临新的机遇,通过调研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数字化技术在其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提出从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资源优化、机制体系完善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的可行路径,探索数字化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的新模式,为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与改革提供参考.

    数字化时代继续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师形象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夏巍范宇辰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新世纪以来教师形象研究中的 1 075 篇文献进行信息挖掘,从发文总量统计、核心作者分析、研究机构梳理、关键词及研究热点与前沿展望等角度展开研究,归纳我国教师形象研究现状与热点,探析学术发展前沿与趋势.结果显示,我国教师形象研究经历初创发展期、波动下降期、多元井喷期、高位趋稳期等四个阶段;"师德建设""职业形象""为人师表"是教师形象研究的三大热点.研究建议需进一步澄清教师形象内涵,建构学术研究共同体,助推研究模型创新变革,拓宽教师形象研究路径.

    教师教师形象形象建构可视化CiteSpace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然困境与推进策略

    阮树堂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实施的重要举措.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期盼.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亟须解决,比如制度不完善、培养路径不清晰和团队建设不充分等.基于此,从冰山理论模型出发,探索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教师个体的外显素质和内隐素质的协同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推进策略,以期能够赋能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建设,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英国教师教育体系发展

    沈越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强国,教师是基础.人工智能的出现,对教师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疑问.英国作为人工智能发展较快、教师教育体系较为完整的国家,分析其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体系发展较为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拥有完善规范的教师教育体系、持续可靠的组织部门支持和优秀多元的社会机构参与;以国际比较的视野探究人工智能时代要求教师需要提高多元的教育教学能力、演绎多样的教师身份角色、培养扎实的人工智能素养;借鉴英国经验,以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成长为目标,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促进多方参与,助力教师人工智能素质培养""强调人机协同,促进教师能力全面专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出发,为提高我国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体系良好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人机协同

    教师-人工智能:互利共生的选择

    邓丽群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赋予教师发展挑战与机遇,教师个体何以生存、明确其角色定位亟待研究.从概念出发,基于生物共生关系的类型学隐喻,提出人机共生是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应然选择.从共生的理论基础分析,人工智能运用于教育后给教师带来的"利"与"害".在此基础上,提出需从理解角色间的相互关系出发,探索教师生存、转向和共生之路.在"乘风破浪"的人工智能时代,希冀教师得以保有其角色的生命力,构建与人工智能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人工智能教师角色共生理论GhatGPT

    文化养老视域下老年游学课程产品开发与设计

    陈文娇张慧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养老是当代老年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养老方式.老年游学作为集休闲、旅游、教育于一体的创新型老年教育方式,能有效满足老年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老年群体的普遍青睐.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和游学偏好进行游学课程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老年游学课程产品主要包括怀旧型、观光型、增知型、疗养型等四种类型.老年游学课程产品开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明确产品目标定位,做好游学课程顶层设计;二是评估顾客游学需求,合理开发老年游学课程;三是丰富游学课程产品供给,创新课程实施形式;四是多方收集产品反馈意见,注重游学课程成效.

    文化养老老年游学课程产品课程开发

    我国一线城市发展老年智慧教育的突破路径研究

    左媚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从老龄化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只用了 21 年,且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从深度老龄化社会到超级老龄化社会,我国将只用 10 年左右时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教育,既是我国长期发展战略,也是国家复兴、民族繁荣、民生幸福的社会基础.一线城市,处于我国老龄化发展、应对、治理的第一线,老年教育智慧化发展成为必然选择.深圳的超前布局探索的经验,为我国一线城市老年智慧教育的发展提出四点突破路径建议:树立教学第一的老年智慧教育办学理念,以学习需求为中心统筹配置老年智慧教育资源,以课程(体系)为核心配齐配强老年智慧教育教学要素,以向世界提供老年教育公共产品的战略魄力坚定发展老年智慧教育.

    老年智慧教育一线城市路径建议课程老龄化

    基于政策工具-政策议题视角下老年教育政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张阳华白新睿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政策工具和政策议题视角,审视进入新时代以来北京市发布的老年教育相关政策文件,运用ROSTCM6 和Net-Draw2.084 软件开展共词分析,对完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优化老年教育投入、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能力和凸显老年教育成果等四个议题,采用命令性工具、激励工具、能力建设工具和系统变革工具进行文本量化分析,发现北京市老年教育在政策工具使用上存在政策工具结构失衡、政策工具内部运用失调、不同政策议题下政策工具缺少系统变革工具、政策工具选择性单一等问题;同时提出"调整政策工具结构,优化政策工具的组合与占比""优化政策工具与政策议题配置,提升政策与老年教育发展的契合度""加强统筹规划与示范实践,进一步发展系统变革与能力建设的覆盖面""加强施策的精准度,持续提升政府公共治理水平"等建议,助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老年教育政策工具政策议题共词分析

    城乡融合背景下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支持路径建构——基于场域理论

    江增光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背景.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要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审慎思考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了城乡融合、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场域关系,从宏观到微观系统构建了城乡融合场域模型与社区教育支持场域模型,并基于上述场域模型建构了支持路径,即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思维培养与价值引导功能,立足场域系统培养城乡政府管理人员及城乡利益相关者的产业思维、人才思维、文化思维、生态思维、组织思维和永续思维,系统塑造其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的利用惯习,实现乡村振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城乡两个场域的包容性融合塑造.

    城乡融合社区教育乡村振兴场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