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黄亲国

双月刊

1001-3679

sciencejx@126.com

0791-88177801

330029

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江西科学/Journal Jiangxi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为江西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主要介绍江西省特别是江西省科学院的重大科研成果和阶段性科研总结,发表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的理、工、农、医及某些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有关江西省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报告;报道国内外新理论、新学科的研究动态,本省和本院的重大学术活动;刊登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和译文。本刊辟有学术栏目: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雅鲁藏布江中游约居段堵江事件研究

    朵耀华胡海平叶长盛刘金花...
    520-525,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冰川发育,峡谷与宽谷呈串珠状分布,峡谷区山高谷深,易发生堵江事件。其中,发育于日喀则宽谷和大竹卡-约居峡谷的大竹卡古堰塞湖成因尚不明确。为探究其成因,以大竹卡-约居峡谷出口的约居段为研究区,通过地貌调查和粒度分析方法,发现大竹卡古堰塞湖可能在此处形成堰塞坝。地貌和粒度分析表明,上部沟谷沉积物多为冰碛物,沟谷下部为泥石流沉积物,推断在约居南岸山谷可能发生过冰缘湖泊溃决。其溃决洪水携带冰碛物,并冲刷山谷风化碎屑物质,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在陡峭山谷中,倾泻而下堵塞雅鲁藏布江,形成的坝体可能对应于大竹卡古堰塞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原山区冰川退缩,冰缘湖泊溃决的概率增加。本研究对于青藏高原的防洪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古堰塞湖大竹卡-约居峡谷粒度分析堵江事件

    RTK技术复位固定样地的精度分析

    苏俊彦田淑静巨正平王浩波...
    526-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测量中RTK技术能提供实时、高精度的定位信息。依托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工作,采用消除不同系统之间坐标差值法,使用网络RTK复位固定样地。根据样地角点定位标志复位个数的不同情况,分别分析角点坐标中误差、样地闭合差和周长差是否满足技术规程对样地复位精度的要求。研究结果:1)样地角点定位标志全部复位,坐标中误差最大值为 1。34 m;2)样地角点定位标志部分遗失,补设后的样地闭合差最大值为0。49 m、周长差最大值为 0。93 m。本研究复位的 40 个样地均满足技术规程的精度要求。

    RTK技术复位样地坐标中误差闭合差周长差

    基于MSPA与MCR模型的景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

    邢婷
    531-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活动使得原有的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生态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断开发利用土地,扩张城市边界以及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等行为已经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及生态区域稳定性。利用宝鸡市土地利用数据,结合MSPA模型、MCR模型及电路理论等模型及方法,对研究区域内生态网络进行构建与优化。结果表明,识别生态源地 26 个,主要分布在宝鸡市东北部、西部和南部的林地地区,其中,确定核心生态源地2 个,均位于秦岭自然保护区之中的山地区域;识别出生态廊道 67 条,可以帮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根据最小累积阻力值构建 5 级生态缓冲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依据最终成果结论,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生态网络优化措施,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生态区域安全。

    宝鸡市形态空间分析法最小累积模型电路理论

    基于普适型降雨监测设备的江西省滑坡灾害降雨阈值分析

    杨连伟黄传胜李华李鹏...
    538-543,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是诱发山体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江西省 416 起降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前期有效降雨对滑坡的触发作用,基于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点雨量计数据构建了累计降雨量-降雨历时阈值模型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阈值模型,采用概率分级方法建立了不同的预警等级,并验证了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江西省降雨型滑坡主要由 10 d内降雨引发,前期降雨对滑坡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可以按 5%、20%、50%、80%滑坡发生概率确定降雨阈值曲线,采用 4 个预警等级对滑坡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阈值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更适用于江西省降雨型滑坡监测预警。研究成果能够为政府部门在滑坡预警方面提供指导,有效降低滑坡的危害性。

    滑坡累计降雨量降雨历时监测预警阈值模型

    鄱阳湖平原县域耕地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耿一博胡碧峰周就猫张宏...
    544-550,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容重是重要的土壤理化性质之一,同时对农作物生长具有显著性影响。研究耕层土壤容重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指导耕地改良及高质量农田建设。通过野外采样及实验测试获得了余干县 423 个土壤样本的土壤容重、耕层质地及成土母质等相关因素的数据,应用GIS软件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相关特征;同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影响余干县耕层土壤容重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余干县耕层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11 g/cm3,变异系数为16。0%。在空间分布方面,耕层土壤容重从西南到东北方向近似呈递减趋势。耕层厚度和成土母质对土壤容重具有显著影响,泥质岩土壤容重较低,而砂质岩容重较高。建议将禾斛岭垦殖场、瑞洪镇、古埠镇、三塘乡、东塘乡、黄金埠镇以及康山乡部分区域设为重点改良区。此研究为进一步了解鄱阳湖平原县域耕地土壤容重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耕地土壤改良区域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耕层土壤土壤容重空间分布地理探测器

    废旧硬质合金再生钨资源技术研究进展

    康帅杰刘慧明
    551-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硬质合金的广泛使用消耗了大量钨资源,因此,硬质合金再生钨资源技术的研究对于保护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目前各种硬质合金回收钨资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简要分析了主流回收技术的特点。同时,针对不同回收技术所制备碳化钨粉末及其合金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典型分析。最后,对废旧硬质合金行业再生钨资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废旧硬质合金回收再生钨资源

    CSAMT勘查对铜多金属矿控矿地质因素的分析

    岳想平韩松车子强
    557-560,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山里铜多金属矿经过多年的地质勘查研究,对矿体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普遍认为主要是断裂带控矿,但矿区内断裂带极为发育且错综复杂,对控矿的主要断裂带的认识还不清晰。为进一步查明区内的控矿断裂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以及地表的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控矿地质构造在深部的空间展布特征,同时对矿体在深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圈定。结果表明,在控矿的诸因素中NWW向断裂构造是最主要的主导因素,而岩性及其他控矿因素在形成构造的前提下才能起到相应的控制作用。在NWW向断裂构造的高极化率异常与低电阻率异常结合部位为矿体赋存富集的有利地段。

    CSAMT断裂带控矿地质因素铜多金属矿

    江西饶河流域大暴雨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曹佳琪马中元张晓芳邱雯婷...
    56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做好江西饶河流域大暴雨的短临预报,使用 2013-2022 年江西饶河流域(南支乐安河)大暴雨资料以及天气图、雷达回波等资料,采用统计学、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及方法,对饶河流域大暴雨天气进行研究,主要结论:1)饶河流域大暴雨次数逐年增长,短时强降水与大暴雨呈正态分布,出现在 6 月。2)短时强降水多由带状回波造成,表现为絮状回波短带、絮状回波带、回波带、回波短带。3)低槽、切变、急流、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是饶河流域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4)絮状回波团(带)结构较为松散,回波短带结构密实,当回波系统合并时,回波加强发展,可能出现强降水极值。这些研究结果均为江西饶河流域大暴雨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饶河流域大暴雨短时强降水天气形势雷达回波

    玻璃蚀刻含氟废水处理污泥危险废物鉴别研究

    汪帅马饶安琪唐勇辉
    567-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AG(防眩光)玻璃生产企业玻璃蚀刻含氟废水处理污泥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明确了含氟污泥的固体废物属性。运用溯源分析为主、检测分析为辅的方法,通过AG玻璃原辅料、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工艺确定了含氟污泥有害成分的来源,结合初筛检测明确了含氟污泥危险特性分析指标,通过系统采样、检测分析判定含氟污泥的固体废物属性。结果表明,初筛分析判定含氟污泥不具有感染性、反应性、急性毒性,采样分析表明含氟污泥不具有腐蚀性、浸出毒性,毒性物质含量未超过标准限值要求,综合判定含氟污泥不具有危险特性。研究结果可作为玻璃蚀刻含氟污泥固体废物属性判定的参考,鉴别思路可为其他固体废物鉴别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玻璃蚀刻含氟污泥固废鉴别

    "四好农村路"交通建设项目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侯明岩任海林
    574-581,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四好农村路"交通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探索影响其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在文献调研统计基础上,由采用率确定了影响"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质量评价的因素层,然后应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对应因素层的指标因子;最后,由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质量评价模型,采用集值统计理论确定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因素层权重从高至低依次为生态环境(0。189 3)>工程效果(0。156 8)>运输能力(0。137 3)>项目建设(0。135 8)>与新农村建设关系(0。131 6)>资金管理(0。110 3)>社会经济效益(0。103 2)>对基层执政能力影响(0。035 7)。由综合权重可知,影响"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质量评价最重要的因素分别为空气污染(0。100 8)、噪声污染(0。088 5)、农村路硬化率(0。069 4)、日出行距离(0。061 9)和生活宽裕的提升率(0。060 6)。因此,"四好农村路"建设应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提升建设水平,从而发挥"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的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四好农村路"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