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0-579X

wkxb@jxnu.edu.cn

0791-88506185

330027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省内最早发行的学术期刊,迄今已有45年历史。承蒙诸多作者朋友长期大力支持,本刊得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共数据信托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究

    辛苑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公共数据开放与利用为抓手是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公共数据利用面临可用性低、基础制度缺失、市场机制单薄等现实困境.明确公共数据持有权是构建数据开放利用与治理体系的关键.基于公共数据持有权设立公共数据信托,通过引入数据运营商的受托人管理模式,公共机构与市场主体基于信托关系建立公私合作机制,运用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管理与隐私保护,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公共数据的经济与社会价值,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公共数据持有权公共数据信托公共数据受托人

    文学史上的"跨界"现象与文学史的学科边界

    陈文新蒋璇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与哲学的"跨界"、文学与史学的"跨界"、文学与艺术的"跨界",构成了文学史上三种主要的"跨界"现象,哲学史、史学史、艺术史、文学史等因而有不少共同的关注对象.在"跨界"现象的编纂处理中,文学史的学科边界以两种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首先,中国文学史是否给予一个历史人物较多篇幅,依据的是其文学史地位,而不是哲学史、史学史或艺术史地位.其二,文学史面向历史上的文学活动,而哲学史、史学史、艺术史等面向历史上的哲学活动、史学活动或艺术活动,它们有不同的知识体系、不同的描述重点、不同的评价尺度.

    文学史跨界学科边界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中国文集日本写本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卞东波
    11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域外汉籍中存在着大量中国典籍的汉文写本.这些写本或为中国失传的文献,或与传世之本多有差异.域外汉文写本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在日本公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公私文库、寺院以及个人手中皆有收藏.自江户时代开始,学者就已经注意到这批文献的价值,《佚存丛书》《古逸丛书》《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景印旧钞本》等丛书中皆有收录.晚近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也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但仍有大量文献未进入研究视野.应尽快展开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全面的调查、编目与叙录,并从"东亚汉文写本学"与书籍史的角度对其进行整体研究,同时深入对五山时代中国文集汉文"抄物"写本的研究.

    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东亚汉文写本学书籍史抄物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问题研究

    颜敏陈海艳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根本意义上是新时期之初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念变化的基本体现,它实现了批评方法从一元到多元的深刻变革,彰显出一种时代性的、难能可贵的理论品格,其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协和一致,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体性等现代性价值诉求.这一变革有力地冲击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模式,开启了新时期文学批评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并为当下文学批评理论探索包括文学批评主体性建设、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的建构及文学批评学科意识的持续增强等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方法论变革新时期文学批评创新发展批评主体性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

    行政效率低下与制度路径缺陷——清前期文官升转壅滞问题探析

    王敬雅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升迁是官僚系统人员流动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也影响官僚队伍的行政效率和活力.清代官员难以进阶,造成官僚队伍的壅滞,这一现象在中低级官员中尤为严重.这种壅滞除人员出入不平衡所导致的人多缺少外,还有制度设计和路径规划的缺陷.在清代的不同时段内,官员壅滞表现的特点有所不同.早期尚可以用制度上的调整来疏通,中期后则表现出一种"壅滞且稳定"的状态,是官员激励制度失效的表现之一.

    清前期文官升转壅滞行政效率制度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