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社会科学

龚建文

月刊

1004-518X

jxsheke@163.com

0791-8596531 8592529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江西省社科院内

江西社会科学/Journal Jiangx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西省社会科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所刊发的文章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原创性。在学术界影响较大,所刊发的文章被引用率和转载率都居全国同类刊物前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唯物史观意蕴

    顾红亮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物史观是我们观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创新的一个好视角.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的提出,不仅为我们思考唯物史观的现实应用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观点,比如,关于历史传承与创造的观点,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关于科学是历史杠杆的观点,关于历史规律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的论述等.唯物史观的这些观点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语境中获得了新的意义,被赋予新的理论阐释可能性.分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唯物史观意蕴,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的唯物史观理论依据.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科技力量中国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定位:基于辩证的现代文明发展观

    姚中秋
    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并创造和维护不公正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体系,处在不同位置上的民族、国家展开斗争,推动现代文明在世界范围内辩证地发展:英国率先创造现代文明,但将其转化为进行世界性压迫和剥削的工具,英国式现代文明也就转化为寄生的、腐朽的;后发的民族、国家通过"批判性吸纳、抗争性创新"的路径发展现代文明:首先是美国、德国,在文化、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均有创新,但在实现工业化之后也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而寄生化、腐朽化.在俄国,布尔什维克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创新,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在中国,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最为全面、彻底的批判性吸纳、抗争性创新,创造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破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垄断和霸权,并以其先进性和普遍性开启了多元现代文明共同发展的人类历史新阶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批判性吸纳抗争性创新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主要特性及里程碑意义

    金伟王少光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传统文明与现代性的有机融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创造的中华文明新形态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丰富,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为基本构成,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世界文明交往理念"为内在遵循,以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现实目标.既赓续中华传统文明优越性,彰显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又继承马克思主义先进性,体现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是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在中国式现代化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传统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

    会计师事务所监督与投资者反应——基于政策实施背景下的事件研究

    李青原洪嵘李昱
    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旨在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持续提升审计质量.以此事件为背景,基于A股上市公司样本,通过观察《意见》引起的市场反应,考察监督力度加强与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意见》印发期间,上市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法律制度环境较好、聘请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聘请不具有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生过财务重述、信息透明度较低、属于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拥有更高的累计超额收益率.

    会计师事务所监督超额收益率事件研究

    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的监管溢出效应——基于审计联结视角

    肖土盛金泽宇阳杰
    4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放管服"政策的逐步深化,证监会于2016年开始实行随机抽查制度,旨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与监管方式创新.不同于以往文献大多关注该制度对被抽中主体的直接影响,基于审计联结视角探究了随机抽查制度的监管作用是否具有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审计师的客户公司被抽中后,审计师其他客户公司的审计质量也会显著提高.同时,上述监管溢出效应在实际抽查比重较高的城市与行业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主要通过增强审计独立性和强化审计师风险感知能力来系统改善其工作质量.这一研究拓宽了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的作用边界,也为将来进一步创新监管手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随机抽查制度溢出效应审计质量盈余管理

    政府审计治理与公共环保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

    李田雨张振堃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上,公共环保补贴能有效降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风险成本,化解企业进行污染防治的外部性以及调节和改善企业动力不足问题,从而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然而,因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监管部门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环保资金的运作是否合理,甚至无法有效甄别企业申请环保补贴的流程是否合规,致使公共环保补贴政策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政策效果.因此,探究如何对公共环保补贴资金监管以更好地发挥公共环保补贴政策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公共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政府审计具有很好的外部监督作用.研究发现:虽然公共环保补贴对企业环保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但政府审计能显著抑制这一"挤出效应",表现为显著强化公共环保补贴对企业环保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研究结果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在股权制衡度高、行业竞争更激烈及资本密集程度低的企业,政府审计强化公共环保补贴的实施效果更为显著.该研究证实政府审计治理对公共环保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拓展并深化政府审计治理的相关研究,对发挥国家治理机制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审计环保补贴环保投资挤出效应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别性

    宋志红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别性不是其宽泛意义上的特点或特殊性,而是该组织稳定且独一无二的标识性特征.其本质特别性可以被归纳为四个逐层拓展的方面:在功能上承载集体土地所有权,在职能上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在财产和成员上具有法定性和固有性,在设立上是先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后被改造为特别法人.这些本质特别性是贯穿立法始终的底层逻辑,是凝聚立法共识的理论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系列特点和具体制度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特别法人集体所有特别性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的法理逻辑与立法表达

    管洪彦
    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是困扰立法和司法的经典疑难问题.成员身份自治确认和法律认定在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具体原则以及规范性质和表达等方面均有差异,不宜等同,应当在廓清两者内涵边界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制度和规范体系.基于成员身份认定样态的复杂性和立法的天然滞后性,需要坚持一般标准和特殊标准的相得益彰,以实现成员身份认定标准清晰的目标.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应当以引起成员身份变动的法律事实为主线,分别围绕法定事实和意定事实展开成员身份取得和消灭的立法表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成员身份认定法理逻辑立法表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的归属、经营与管理

    肖鹏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的权利归属,应当坚持成员集体的集体所有权主体地位,并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成员集体行使集体财产所有权的具体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经营制度,是其代表行使制度的核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自主决定直接经营或者间接经营集体财产,既可以直接利用集体财产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依法通过发包、出让、出租、入股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同时,应当区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管理制度和财产管理权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管理权能应当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明确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用集体财产的优先权,管理集体资产的利用行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集体财产

    社会治理效能的本质、内涵与提升路径

    胡颖廉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反映出政党、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新时代社会治理效能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兼顾活力和秩序为价值目标,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制度基础,其本质是把人有效组织起来.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影响社会治理效能的因素有三大类:党的领导和政府能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结构功能以及新技术的采纳和适配.据此构建包括社会治理共同体、资源投入、方法和行动、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等要素的分析框架,提出制度优势转化为高效能社会治理的路径:一是党建引领效能,二是法治保障效能,三是投入支撑效能,四是数字促进效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当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高度,超越"国家—社会"二分法,推动建立社会治理效能的自主知识体系、实践运行体系和评价体系.

    社会治理活力和秩序共建共治共享高效能治理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