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湿煤聚团与弛张筛筛板碰撞解聚的离散元模拟

    唐弦熊晓燕唐建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潮湿煤发生团聚造成难以筛分等问题,研究了湿煤聚团与弛张筛筛板碰撞解聚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聚团筛分实验确定了湿煤聚团颗粒的粒径组成,结合液桥力接触模型构建了基于实验数据的湿煤聚团模型.建立EDEM-RecurDyn联合模拟分析了湿煤聚团与柔性体弛张筛筛板的碰撞解聚机理及不同偏心距对聚团碰撞解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团聚体的碰撞解聚首先发生在聚团与筛面的接触区域,碰撞通过中心大颗粒传递至聚团中上部,引起聚团的快速解聚,随后聚团颗粒整体向上和四周运动,解聚过程趋于稳定;弛张运动的筛板相比静止筛板对团聚体的解聚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在合适的取值范围内增大弛张筛偏心距有利于聚团的解聚.该研究为弛张筛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弛张筛湿煤聚团碰撞解聚离散元法

    高速精密压力机多杆机构弹性动力学研究

    郑昊高媛钱峰邱聪...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精密压力机机构运动精度是冲压产品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机构弹性动力学研究对提高冲压机构运动精度有重要意义.以高速压力机双滑块六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弹性动力学理论建立多杆机构弹性变形分析数学模型,提出考虑弹性变形冲压机构运动精度求解方法.以梁单元作为等效单元,综合考虑了横向位移、纵向位移、转角位移以及曲率的影响,建立机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实振型叠加法进行求解.最终确定构件弹性变形及其导致的下死点精度误差,同时获得弹性构件最大动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弹性变形是精密冲压机械运动精度主要影响因素,高速精密压力机弹性动力学研究对运动精度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高速精密压力机弹性动力学运动精度动应力

    磁流变阻尼器Bingham力学模型改进及参数辨识

    王群马继超朱雨睿郭海霞...
    10-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磁流变阻尼器不仅具有阻尼快速响应、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内部结构简单等优势,而且可以通过调节控制电流使阻尼器的出力值连续变化,实现阻尼力可控.由于磁流变阻尼器阻尼特性与内部磁流变液的磁流变效应有关,具体表现非常复杂,现有力学模型目精度不足,无法精确描述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在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性能测试基础上,应用分段拟合函数方法同时结合反正切函数模型改进模型,并辨识改进后力学模型中各参数.将改进后的Bingham模型与实际测试出力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Bingham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Bingham力学模型在非线性滞回阶段出力值曲线与实际测试数据不符的问题,改进后模型总体出力值曲线与阻尼器实际出力值基本相同,模型精度大幅提升.此种改进方法为磁流变阻尼器建立高精度力学模型提供参考.

    磁流变阻尼器Bingham模型非线性滞回参数辨识

    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能量管理策略仿真分析

    陈准张瑞亮徐乐鹏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燃料电池重卡综合性能,首先确定了其动力系统构型方案,依据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要求对驱动电机、燃料电池以及动力电池进行部件选型和参数匹配,利用AVL Cruise软件搭建了整车物理模型.制定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方法的能量管理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模糊控制能量管理策略模型.通过MATLAB DLL方式实现了能量管理策略模型与整车物理模型的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整车动力系统设计方案和能量管理策略能够满足整车动力性并有效地提高了整车的燃料经济性.

    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模糊控制

    Solidworks应用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

    余丽伍哲施冠羽郭文勇...
    20-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Solidworks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该软件特有的运动仿真功能,建立闭式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开式齿轮传动、链轮绞盘机构的虚拟模型,装配各传动机构,检查、优化设计方案,实现了传动装置的运动仿真,完成了该锚机系缆装置的模拟设计,锻炼了学生的软件使用技能,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激发了学生对机械课程深入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机械设计水平,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Solidworks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虚拟仿真装配设计

    参数优化设计与TRIZ理论集成设计方法研究

    刘尚郭霄霞韩刚王红艳...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消除存在于设计方案中的设计冲突,扩展可行解的备选空间,在研究设计冲突的捕捉方法以及资源引入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将参数优化设计与TRIZ理论集成的设计方法.分析了参数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以及冲突的特点,提出了以ENV(Element Name Value)模型来表达优化设计冲突的方法,该方法用于支持优化设计冲突向TRIZ冲突问题的模型转化.提出了优化设计冲突的四种求解方法及冲突求解路径,构建了参数优化设计与TRIZ结合应用的过程模型,并解释了过程模型中的关键步骤.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对X型竖矩形驳接爪进行再设计,应用Ansys Workbench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及仿真,通过仿真数据的对比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概念设计参数优化设计TRIZ冲突网络

    螺栓连接随机振动下的疲劳分析

    刘召辉项继圣孙清超穆晓凯...
    30-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机控制器关键结构的连接大多采用螺栓作为紧固件,而连接部位是整体结构的薄弱部位,在振动工况中连接结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疲劳断裂等问题.因此螺栓连接在电机控制器中尤为重要,螺栓连接疲劳破坏会影响设备整体的可靠性.针对这一需求,基于高斯分布和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根据Steinberg提出的三区间法利用应力幅值计算螺栓结构疲劳寿命,对电机控制器螺栓连接结构进行了随机振动疲劳分析,发现原有结构疲劳寿命不能满足需求,通过Workbench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对螺栓结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计算的可行性.对原有结构进行改进,减小了螺栓长径比,通过Steinberg提出的三区间法与仿真计算,得出改进后的结构疲劳寿命提高了1011倍,并通过试验对结构改进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螺栓连接随机振动理论分析疲劳仿真结构改进

    钢绳环式无级变速器钢丝磨痕几何特征研究

    张武刘怡杉吴景亮韩飞燕...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摩擦磨损分析对钢丝绳的寿命预测和可靠性理论具有关键意义.以6×7+IWS钢绳环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软件对其内部钢丝间的微动磨损进行仿真.在接触载荷为1N和循环次数为50000的情况下,研究了交叉角度为30°、45°、60°、90°时下钢丝试样的磨痕深度、面积和体积的演变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θ=30°时,磨痕深度和磨痕体积最小,分别为0.0034mm、1037.483×10-5mm3;在θ=90°时,磨痕深度和磨痕体积最大,分别为0.0082mm、1040.831×10-5mm3.在相同交叉角度下,上钢丝的磨痕深度小于下钢丝的磨痕深度,上钢丝的接触面积总是大于下钢丝的接触面积.当上、下钢丝总磨痕深度达到报废标准时,30°、45°、60°和90°交叉试样所需的循环次数依次为608696、509091、466667和437500次.本研究为钢绳环在微动磨损下的磨痕几何特征和寿命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钢丝微动磨损交叉角度磨痕深度磨痕体积

    拓扑优化结构中棋盘格式的光滑及等面积处理方法

    曹陆建买买提明·艾尼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拓扑优化后出现的边缘棋盘格式问题,提出了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对边缘棋盘格式进行线性化处理.在拓扑优化棋盘格式边界线性化处理后,出现了小梁结构端面面积在长度方向不相等和不均匀等问题,对实际工程应用带来不便.针对此问题提出了首先用常规的单边中心分割等面积处理方法对线性光滑处理后的模型进行优化,使重构模型趋于均匀化、规则化,但是发现单边中心分割等面积法处理后重构模型的小梁中心出现了偏离.为了保证小梁结构端面面积相等、同时保证小梁中心线不偏离,又提出了双边中心分割等面积法,这种方法避免了小梁结构等面积变化后的中心线偏离问题,保证拓扑优化结构的完整性.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发现双边中心分割等面积法处理后的重构模型在静力学分析中的性能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验证了双边中心分割等面积法处理的可行性.

    拓扑优化棋盘格式最小二乘法等面积法有限元分析

    散热管型对汽车散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太科黄瑛
    47-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汽车散热器的传热性能,利用FLUENT软件,对车用散热器常用类型散热管管内和管外流体的流动和传热情况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在同等流通面积和相同工况下,散热管的管型对温度场、速度场、性能参数、强化传热综合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工况下,收腰管在管内和管外与圆管、椭圆管和扁管相比具有更好的传热效果,同时也导致压降的增大,通过综合评价因子发现收腰管在管内和管外的综合性能都好于其它散热管型.其研究方法对今后新型散热管的设计,单个散热元件的研发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散热器管型收腰管传热特性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