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转盘式间歇运动机构的设计与特性分析

    王源张耀成杨兆建高慧芳...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一种新型转盘式的间歇运动机构进行了研究,这种间歇运动机构设计更加灵活多样,使用范围更加广泛.简述了设计其间歇机构中凹槽曲线所需要的数学解析式.通过Pro/E三维软件建立和装配了该间歇机构的模型,利用Pro/E下的运动仿真模块模拟了间歇机构的运行,验证了转盘式间歇机构的可行性,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图像中得到了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杆数下与三种不同动停比下间歇运动机构的特性参数和各自的特点.

    转盘式间歇机构凹槽弧Pro/E动停比

    RV减速器回差分析及其参数优化设计

    高跃巩云鹏房立金
    5-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RV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回差是其传动精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RV减速器回差的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采用负等距与负移距的修形方法对摆线轮修形;以RV-40E-121型减速器为实例,对其摆线针轮啮合副中参数的公差带进行优化,合理确定其各个关键构件尺寸的公差;提出了错位装配两个摆线轮的消隙方法来减小RV减速器回差.基于MATIAB对其回差进行了蒙特卡洛仿真计算分析,仿真计算回差值在1'以内,满足机器人用高精度RV减速器的回差要求,结果表明通过对摆线轮参数优化、合理分配尺寸公差和调整摆线轮装配结构来控制RV减速器回差的正确性.

    RV减速器回差摆线轮修形消隙参数优化

    反手性蜂窝橡胶覆盖层面内冲击动力学分析

    李俊杰陶猛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敷设于舰船壳体具有抗冲击能力的超弹性橡胶覆盖层,利用显示动力学有限元ABAQUS/Explicit建立四韧带反手性蜂窝覆盖层面内冲击计算模型.选择合适本构模型对非线性材料试验数据拟合确定参数,分析了不同加载速度下的覆盖层变形特征、动力学响应和比吸能.结果表明:在中、低速冲击下,反手性蜂窝橡胶材料表现出旋转变形机制的负泊松比特性,且随冲击速度增大,惯性效应显著.随冲击速度增大和壁厚增加,冲击端压力和支反力增大,同时能量吸收能力提高.相关结果可对反手性蜂窝覆盖层的设计提供参考.

    四韧带反手性蜂窝超弹性橡胶覆盖层负泊松比变形特征比吸能

    量子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锅炉燃烧优化控制

    董胡适蒋国璋段现银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锅炉燃烧优化控制技术是一种对发电厂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污染排放控制的最节约成本、最有效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量子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混合优化方法,借助发电厂锅炉燃烧特性试验数据,建立神经网络的锅炉燃烧模型,使用量子遗传算法优化锅炉燃烧的二次风门开度和燃烧器摆角度,从而调节各优化目标的最佳设定值,来实现锅炉燃烧对热效率和氮氧排放量的整体优化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调节优化二次风门开度和燃烧器摆角度对锅炉燃烧效率和氮氧排放量有着较好的改善,证明该方法具有泛化能力好和求解速度快,对锅炉燃烧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控制效果.

    发电站锅炉燃烧优化量子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基于实时定位的离散制造车间物料配送方法研究

    张世文袁逸萍李明李晓娟...
    18-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离散制造车间物料配送过程的精准管控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实时定位的物料配送方法.首先通过引入无线射频识别(RFID)和超宽带技术(UWB)结合的混合定位技术,对物料在配送过程中的动态位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然后对UWB实时位置信息过滤和RFID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瓶颈物料识别方法,对物料制定定位控制策略.实现物料的唯一标识及配送过程的动态位置跟踪,提高物料配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物料配送实时定位信息过滤数据处理瓶颈物料

    间隙比对近壁单圆柱绕流影响的PIV实验研究

    周磊许慧喜冠南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过渡流下间隙比对近壁单圆柱绕流流动特性的影响,搭建了开式循环水槽实验台,通过粒子图像测速(PIV)的方法,对过渡流下不同间隙比的近壁单圆柱绕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雷诺数为200时,间隙比对圆柱尾流的流动特性有明显影响.间隙比的改变主要影响圆柱与壁面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分离剪切层以及尾流旋涡形态的变化.随着间隙比的增大,圆柱尾流的流动形态由单个顺时针运动的旋涡逐渐演变为逐渐对称的旋涡对,且尺度逐渐减小,同时壁面对圆柱尾流的影响逐渐减弱.根据研究的工况,在C/D<0.6时,壁面对圆柱尾流的流动特性影响显著;反之,尾流的流动特性几乎不受影响.

    过渡流实验研究间隙比近壁单圆柱分离剪切层流动特性

    基于全矢CEEMD的轴承故障诊断研究

    汪一飞王鸣明郝旺身董辛旻...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矢谱的CEEMD故障诊断方法.CEEMD是为了在保证所得到的分解与EEMD有相当的分解效果的前提下,还要有效的抑制由白噪声引起的重构误差.具体做法主要是在分别进行EMD分解之前把两对相反的白噪声信号加入到原始信号中.此外,CEEMD对比EEMD,筛选迭代次数大大的减少了,进而使计算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根据分解得到的IMF分量的频率及其能量特点,通过全矢谱技术融合特定的IMF分量,得到基于CEEMD的全矢谱,进而进行故障诊断.由实验结果证明,经过该方法提取的故障特征更全面、精确.

    CEEMD全矢谱IMF故障诊断

    数据融合在护理机器人排便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刘晓军陶晋宜杨刚王帅...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护理机器人大小便监测采用单一传感器准确性不高而引发误报或漏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BP神经网络和改进的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监测算法,并通过采集的湿度、温度和氨气浓度数据对融合模型进行仿真验证.首先利用BP神经网络对测量数据进行特征级监测,而后用BP网络的输出结果和训练误差获得D-S证据理论的基本信度分配,针对D-S证据理论无法解决证据之间的冲突问题,引入矛盾系数改进D-S证据理论实现决策级的融合监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监测的不确定性,实现了异类信息的互补,提高了智能护理机器人排便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融合护理机器人大小便监测BP神经网络D-S证据理论

    四轮独立液驱混合动力车辆试验台架设计

    周海成徐照平刘梁
    34-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因制动能量回收效率高而广受关注.针对提出的一种四轮独立液驱混合动力车辆技术方案,设计了半实物仿真模拟试验台架.对试验台架的液压系统、机械系统和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液压蓄能器充能过程与释能驱动过程进行了试验和分析,验证了试验台架的功能以及测控系统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液压蓄能器充能和放能的能量转换效率为88%左右,为四轮独立液驱混合动力车辆试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平台.

    液驱混合动力四轮独立驱动试验台架设计试验分析能量转换效率

    基于模式识别的纯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

    罗润牛志刚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纯电动汽车驱动模式单一及模式切换操作复杂,提出基于车速、加速度及电池SOC值,通过模糊控制自动识别驱动模式策略.为了解决在复杂路况和环境下纯电动汽车动力性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系统(ANFIS)的转矩补偿模型,对基础MAP转矩进行一定程度转矩补偿.通过Simulink/Cruise联合仿真,驱动控制策略可以有效识别驾驶员操作意图选择相应驱动模式给予合适的转矩补偿,提高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此外,驱动控制策略可以很大程度增加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高经济性能.

    纯电动汽车模式识别驱动控制策略模糊神经网络转矩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