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接触网绝缘子带电水冲洗的关键参数研究

    张霆吴文海蓝天周小飞...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接触网绝缘子带电水冲洗过程中喷嘴入口压力、喷嘴出口直径、风速等关键参数的影响,采用CFD软件Fluent进行气液两相流仿真,对比分析不同参数对水冲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压力是影响水射流速度的关键参数,出口直径是影响水射流水气比的关键参数;入口压力、出口直径、风速等参数都会影响水射流的直线性能及冲洗效果,尽量在风速低于2.5m/s或无风环境下进行冲洗作业,且尽量增加喷嘴入口压力以及选择直径较大的喷嘴;得到了喷嘴直径、射流距离与水气比的关系,为不同水冲洗情况下的喷嘴直径选择提供了参考.

    带电水冲洗CFD铁路绝缘子安全冲洗距离喷嘴高压水射流

    CEEMDAN和改进多尺度熵的声音信号故障诊断

    付国梓吕勇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音信号采集具有非接触测量的优点,但易受到附近声源的影响而含有较大噪声,不利于故障特征识别.为此,提出一种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和改进多尺度熵的声音信号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中CEEMDAN改善了 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的模态混叠,针对传统多尺度熵中粗粒时间序列长度不同和数据丢失的情况,提出一种平滑粗粒化处理的改进多尺度熵.将该方法应用于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中,可以对不同状态下的声音信号进行识别分类.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数据分析,表明了提出的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改进多尺度熵平滑粗粒化故障诊断

    基于等效模型矿用车零件加工性能优化分析

    杨晨李伟
    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网格应变测量系统,对典型深拉延类零件车门内板成形破裂风险区域的应变状态进行分析;基于AutoForm建立车门内板拉延工序模型,分析不同应变破裂极限类型下,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与零件成形安全裕度的关系;根据性能参数与安全域度的对应关系,基于Matlab建立不同屈服强度下性能参数的双响应面选材模型;利用危险点应变状态及应变大小相同,则其经历的极限变形能力相同的原理,提出简单有效地等效选材模型;结合实际车门内板冲压开裂及材料性能优化,对选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可知:车门内板成形破裂风险区域应变属于平面应变;厚向异性指数r值对平面应变类成形安全域度影响要大于硬化指数n值,危险点属于平面应变的应着重考虑提高r值;通过优化材料性能,车门内板原开裂区域减薄率小于23%,安全裕度高于10%,解决了车门内板开裂的问题;实际冲压结果表明等效模型的可靠性.

    矿用车车门内板工艺参数冲压应变状态开裂模型

    动力锂电池温度场仿真分析

    郭凯丽王晓佳王若琦林文梁...
    196-200,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力锂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较高的温度会减少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燃爆事故.针对锂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的发热问题,根据电化学反应理论与电池生热理论,建立了基于NTGK模型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的最大温升和最大温差的变化情况.搭建试验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试验温度变化曲线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且随着放电倍率增大,电池的温升越快,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越大.

    锂电池温度场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双树复小波与宽度学习在轴承故障诊断的应用

    张文兴徐佳杰刘文婧王建国...
    20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滚动轴承时域信号难以有效提取其故障特征,且信号频谱在高低频区域内较为存在对分类无意义的冗余特征使得故障分类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做无用功的问题,提出使用双树复小波进行故障特征提取.在此基础上,将双树复小波和宽度学习模型结合,提出了基于双树复小波与宽度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双数复小波将采集到的振动信号分解为不同频带的子信号;然后提取子频带作为特征向量;最后用宽度学习对样本进行训练以完成快速故障分类.

    双树复小波宽度学习故障诊断轴承故障

    半导体颗粒整列的整列板运动振型分析

    李延民王振刘锡山庄天宇...
    205-208,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制冷片中半导体颗粒的自动整齐排列问题,根据颗粒之间排列的间距和方向设计整列板上表面的凹槽,让半导体颗粒在整列板上运动并落入凹槽中,从而实现半导体颗粒的自动整齐排列.运用ADAMS软件建立半导体颗粒在整列板上的运动仿真模型,对整列板添加不同的运动振型,运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仿真方案,以半导体颗粒完成整列花费的时间为仿真指标,运行仿真并得出不同运动振型下的仿真结果.通过对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适合半导体颗粒整列的最佳运动振型,为半导体颗粒自动化整列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半导体颗粒ADAMS仿真振动正交试验

    考虑配合偏差的装配尺寸链本体化方法研究

    黄美发江艳燕刘智勇丁国臻...
    209-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不同配合类型下配合偏差对尺寸链生成的影响,使生成中相关的公差信息能被计算机更好的理解和共享,将本体技术引入到装配尺寸链的自动生成中.首先,通过网络本体语言(OWL)构建装配尺寸链表示模型,根据特征面之间是否有间隙将装配约束类型分成漂移配合和固定配合,将间隙量映射成漂移配合.在此基础上运用OWL断言描述模型中各层的约束关系.然后,构建装配尺寸链本体模型及其推理规则,采用OWL描述其结构化知识,建立相关的类、对象属性和数据属性.其次,对漂移配合类型的装配约束关系进行标记,并进行计量分析,利用SWRL描述推理规则得出偏差影响最小且最短的尺寸链.最后,在建立的本体模型和规则语言的基础上,以滚轮为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本体装配尺寸链自动生成配合偏差

    FlexRay通信网络的车载信息终端嵌入式系统设计

    吕绪浩史红伟
    216-219,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车载信息终端系统存在传输能耗较大、传输时间较长、丢包率较高的问题,设计FlexRay通信网络的车载信息终端嵌入式系统.采用GPRS模块接入通信网络车载信息移动终端,选用MC9S12XF512芯片微处理器控制硬件电路,根据嵌入式Linux的车载信息终端连接网络信息数据,完成车载信息终端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通过计算FlexRay通信网络周期结构中动态段,连接车载网络通信标准和信息数据,引入时间因子降低丢包数,设计相应终端缓存管理机制,确保网络信息终端驱动程序有效运行,实现车载信息终端嵌入式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的车载信息终端传输能耗较小,能够有效缩短传输时间,降低丢包率.

    FlexRay通信网络车载信息终端应用程序驱动程序时分多址

    迁移学习在热轧钢带表面缺陷分类中应用研究

    张立王桂棠陈建强王国桢...
    22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热轧钢带表面缺陷分类的检测准确率和速度,同时鉴于热轧钢带缺陷的数据库规模较小,提出结合参数迁移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解决少量样本导致网络过拟合和精度低的问题.使用源域的最优参数作为模型的参数初始化,节省训练的周期;构建训练目标域的神经网络模型,使用预训练模型网络中的参数和结构,对目标域进行特征迁移;进行finetune,结合inception-v3结构的全连接层映射到目标域所需要的特征向量维度.实验使用现有热轧钢带表面缺陷数据库中的图片,有6类缺陷.通过对比改进AlexNet模型和结合迁移学习的模型,在测试集的实验平均准确率分别约为96.6%,99.8%,分类效果优于传统视觉分类算法.并且在实验中观察到结合参数迁移学习的损失更小和权重收敛速度更快.

    参数迁移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热轧钢带AlexNetfinetune

    机器人柔性负载残余振动抑制及测量方式研究

    张铁李熙尧邹焱飚
    225-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挂载柔性负载时由于运动状态的突变及其内部零件的柔性引起的负载振动问题,设计了一种立足于输入整形的振动抑制方法.为了有效地抑制柔性负载的残余振动,对机器人柔性负载进行数学建模,设计了一种零振动一阶微分输入整形器(ZVD),并针对现有的实验平台设计了一种立足于激光跟踪仪的振幅检测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在机器人末端移动速度分别为45mm/s、55mm/s、75mm/s、85mm/s(随机取值)的情况下柔性负载残余振动抑制幅度均可达到90%以上,移动速度在85mm/s时,抑振程度最大,达到97.9%,说明该方法对柔性负载残余振动抑制效果十分明显.

    残余振动输入整形柔性负载激光跟踪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