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人都可挖掘的巨大潜能—谈科学方法论的应用效果

    闻邦椿
    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章首先举出如何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及全局形态的普适型的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来挖掘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巨大潜能.作者通过亲身实践,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通过对总结出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和规则的学习与运用,挖掘出了能被利用的巨大潜能.

    科学方法论体系和规则挖掘潜能培养人才实现创新

    发动机主动悬置LQG权值优化时滞补偿控制

    潘公宇陈玉瑶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发动机悬置系统中,将压电陶瓷作动器运用到主动悬置系统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除了主动控制力,时滞是评价的重要指标,时滞会导致主动控制力与发动机运动状态不合拍,从而降低发动机的隔振性能.建立发动机含时滞的三自由度数学模型,从压电陶瓷作动器力学模型,运用实验对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特性做了研究,建立主动控制力与电压的关系.由于反馈控制中实际的控制力与理想的控制力之间有时滞,论文提出LQG控制与泰勒级数的结合用于时滞补偿控制设计TLQG控制器.对于LQG控制器权值没有固定的解析方法,运用了遗传算法对LQG控制器的权值进行优化.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TLQG控制进行时滞补偿能很好的改善发动机悬置的性能.

    主动悬置压电陶瓷作动器时滞补偿泰勒级数遗传算法

    扒谷作业数值模拟及优化

    宋守许章帆吴仲伟姚遵友...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扒谷作业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粮食的破碎率,选用RNG k-ε 模式的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应用流体软件FLUENT仿真分析粮食颗粒在绞龙机构中的动力学规律,研究扒谷机工作过程中,绞龙机构螺距、外径及转速对粮食运动速度、应力及破碎率的影响,结合输送量和消耗功率的理论公式,建立了基于三因素的绞龙机构性能分析模型,为扒谷机的设计和性能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根据该模型对扒谷机的绞龙机构进行了结构及性能优化,实测验证了优化效果.

    绞龙机构输送效率湍流模型破碎率优化设计

    作用于转子系统的叠加正弦载荷识别研究

    杨波杨兆建杨亚东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电机电流信号的分析与处理,对作用于转子系统的两种正弦载荷的线性叠加载荷进行定性与定量识别,提出了以下识别方法:采用小波分析方式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对载荷进行定性识别;采用希尔伯特模量法、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滤波以及支持向量机(SVM)方式,在电机电流信号中获取两种正弦信号的频率与幅值,对两个正弦线性叠加后的叠加载荷进行定量识别.运用转子系统试验台,进行叠加正弦载荷定性与定量识别的试验,验证了识别方法的可行性以及识别准确性.

    载荷识别小波分析支持向量机回归快速傅里叶变换滤波希尔伯特模量法转子系统

    车辆稳定换道时的侧向加速度分析

    王树凤孙文盛刘宗锋
    17-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车辆安全稳定换道,以换道时的侧向加速度为研究对象,分析车辆在换道过程中侧向加速度与车速及路面状况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车辆换道试验及侧向加速度的常规取值,然后从运动学角度,根据换道轨迹的推导以及约束,给出侧向加速度随速度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ADAMS/Car建立车辆虚拟样机模型,从动力学角度进行仿真分析,获取不同车速下的最大侧向加速度,并与理论分析结果、常规取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汽车换道时的侧向加速度随速度以及附着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可为智能车辆自动换道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车辆换道侧向加速度车速运动学动力学

    缸内直喷汽油机极寒工况快速起动高压多次喷射优化研究

    李军芮玉品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极寒工况快速起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发动机动力学模型,制定了拖动控制策略、起动控制策略和三次燃油喷射控制策略.将单次燃油喷射、两次燃油喷射和三次燃油喷射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30℃的极寒工况下,单次燃油喷射控制策略无法起动发动机,两次燃油喷射控制策略起动较慢,采用三次燃油喷射控制策略相对于两次燃油喷射起动时间减少54.7%,极大地缩短极寒工况下的起动时间,可提有效升发动机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

    GDl快速起动多次喷射

    实测车轮六分力激励的车架疲劳寿命分析

    吉志勇王铁李国兴汤正浩...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架疲劳寿命分析多以实测振动信号为动力学模型的输入激励.由于振动信号不能全面地反映出路面对整车的多维激励作用,导致基于动力学模型仿真预测的车架疲劳寿命精度和可信性偏低.而车轮六分力传感器可同时采集路面作用于轮心的多维力,复现路面-轮胎-整车的复杂耦合关系.为分析两种激励方法对疲劳寿命预测结果的影响,建立某自卸车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作为车架边界载荷的提取载体.然后基于车架有限元模型,通过惯性释放法获取应力分布,对比分析车轮六分力和轮心振动激励下车架的疲劳寿命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轮心六分力载荷加载的半分析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地提取车架边界载荷,提高车架疲劳寿命预测的精度和可信性,为商用车辆结构更为准确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借鉴.

    自卸车车架车轮六分力动力学仿真疲劳寿命

    TC4钛合金焊接管件端口电磁胀形校圆线圈的分析

    聂鹏朱树峰王哲峰李聪...
    29-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形线圈的结构参数是影响管件校形精度的重要因素,针对直径23mm,壁厚1mm的TC4钛合金焊接管件端口进行电磁校圆,通过改变线圈截面形状、层数以及线圈与管件的相对位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胀形时管件受到的电磁力和不同结构参数下校形线圈的电感和电阻,得到了成形瞬间的放电电流波形.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放电回路电感一定时,矩形线圈自身电阻较小,产生的电磁力较大;校形能量低时可以采用增加校形线圈层数来提高管件校形精度,过多增加校形线圈层数后校形精度提升不明显;合理选择校形深度可以改变电磁力的分布,提高管件端口圆度.

    校形线圈结构参数TC4焊接管件校形深度管件端口圆度

    联轴器特性对柴油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性能影响研究

    董焕彬王伟江郭耀华闫兵...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轴器作为连接主从动轴的关键部件,对轴系扭振性能有显著影响.文中以匹配典型高弹性联轴器和大刚度联轴器的柴油发电机组轴系为对象,采用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轴系固有特性;进而在相同激振力矩作用下,分别对稳态均衡、非均衡工况时两种轴系曲轴自由端扭振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联轴器特性对电机转子振动的影响;在启动停机过程的研究中,指出匹配高弹性联轴器的轴系会发生扭振共振,联轴器会产生远大于机组在正常工作转速时的交变扭角差,这是目前国内外相关标准(GB15371-2008和ISO3046-5)尚未提及但值得评估的问题;针对匹配大刚度联轴器的轴系扭振共振问题,提出了通过优化轴系关键参数等方法进行轴系的减振设计.

    柴油发电机组联轴器轴系扭振全工况性能优化

    涡旋压缩机非对称单圆弧修正方法

    刘国平张帅刘慧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涡旋压缩机排量,提出了一种涡旋齿型线的非对称单圆弧修正方法.阐述了修正圆弧的生成方法,建立了修正圆弧方程,证明了修正圆弧能实现完全啮合,推导了不同修正展角下排气体积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采用单圆弧修正和双圆弧修正时涡旋压缩机的排气体积和排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称双圆弧修正方法相比,非对称单圆弧修正方法在同等修正展角下提高了涡旋压缩机排气体积,同等排气温度下提高了涡旋压缩机排量.非对称单圆弧修正方法为大排量涡旋压缩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涡旋压缩机非对称单圆弧大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