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磁流变式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研究

    王孝鹏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车平台下建立驾驶室多体模型,通过实验获取磁流变阻尼器变电流与变频率特性曲线,把特性曲线参数编制成文件输入到驾驶室模型中;针对6×4底盘驱动形式的商用及工程车辆,考虑路面变工况输入的不特性性,提出模糊PID-D耦合算法,以车身垂直加速度判定路面输入工况,自适应实时调节微分参数,减小及避免变参数输入导致的定点冲击;速度保持仿真表明:采用模糊PID-D耦合算法后,驾驶室垂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及侧倾角速度指标参数均有改善,其中垂向加速度极值与均方根性能分别提升60.71%,74.14%;转向桥加装阻尼器后,驾驶室在磁流变主动阻尼器的基础上极值与均方根性能继续提升39.64%、65.07%;功率谱显示在全频域范围内性能均提升,低频段改善明显.

    驾驶室磁流变阻尼器变电流变频率模糊PlD-D转向桥

    汽车两级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控制研究

    李刚杨志吴迪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兼顾制动效能和制动舒适性的要求,设计了两级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控制策略.选取具有丰富驾驶经验的驾驶员在驾驶模拟器硬件在环试验台上进行试验,利用驾驶员实际制动数据确认驾驶员最舒适制动减速度,以此在单级自动紧急制动强度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前车运动状态的两级自动紧急制动安全距离模型和两级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控制策略,并通过驾驶模拟器硬件在环试验对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级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能够有效防止紧急制动车辆发生碰撞危险,具有良好的驾驶辅助功能.

    自动紧急制动驾驶模拟器硬件在环试验台安全距离模型辅助驾驶

    在主动测量中的基于灰色支持向量机的补调值预测

    职占新郑鹏刘安
    139-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磨削加工中无法实现自动补调,且传统模型无法精确预测补偿值变化趋势这一问题,提出了将灰色关联系统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预测模型,灰色关联系统通过分析比对关联度大小筛选出影响程度大的因素,并将对应的参数作为输入.以此训练出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通过模型预测的补调值通过主动量仪实现自动增减.实验结果为通过交叉验证优化后的预测值平均相对对误差为MRE=0.385,均方根误差为MSE=0.266,实验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主动量仪灰色关联系统支持向量机交叉验证

    机械式弯管内壁除锈均匀性研究

    宋贤杰张平宽张卓裴文超...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用于小口径弯管内壁除锈的机械机构在弯道处除锈不均匀性问题,首先求出弯道处内外圆弧长的比例关系,然后通过理论计算推导出关于弯道处内外圆之间的磨块磨削面积公式,得到磨块结构的通用方程,保证其在弯管弯道处尽可能除锈均匀性的同时又能高效的除去弯管直道的锈层.通过实例对磨块结构的通用方程进行验证,并且设计出磨块结构,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对整个除锈机构进行建模,运用运动仿真软件ADAMS对此机构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得到此除锈机构在不同形状及曲率的弯管中运动时各组成部分的位移、速度等曲线图,从而从理论上证明了此机构可以达到预想的除锈效果.通过对本机械除锈机构的设计、建模及仿真,实现了除锈机构对弯管除锈均匀性的理论验证,为此除锈机构的投入生产制造奠定了基础.

    弯管除锈均匀性运动仿真SolidWorksADAMS

    架空裸导线截面应力分析

    李培生熊捷刘国平高超...
    146-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运行中钢芯铝绞线(ACSR)截面应力真实分布规律,利用有限元法对导线截面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九江叶家山-柘林水电站Ⅱ回220KV工程线路所使用的LGJ-240/40钢芯铝绞线为实际对象,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模型一端面限制x、y、z轴自由度,另一端面分别施加15%、20%、25%计算拉断力,同时分两种情况进行受力分析:钢芯铝绞线内各丝间无相对滑移及摩擦;钢芯铝绞线内各丝间存在相对滑移及摩擦.分析得到了钢芯铝绞线在两种情况下的截面等效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当不考虑线内相对滑移及摩擦时,钢芯与铝股应力比约为3:1,截面等效应力呈圆环状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小.当考虑线内相对滑移和摩擦时,钢芯与铝股应力比值约为5:1,截面等效应力呈中心对称分布.将分析结果与已有文献的理论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钢芯铝绞线应力有限元摩擦

    随机动态规划和粒子群嵌套寻优的PHEV能量优化

    李红娟郭向阳刘宏建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同时降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消耗和电池寿命衰减速率,提出了随机动态规划和粒子群嵌套寻优的能量管理方法.建立了车辆的传动系统模型和电池模型,在电池寿命模型中引入寿命影响因子,使电池累计电量由理想情况转化为实际情况;为了描述车辆状态,建立了具有概率统计模型的驾驶循环模型;根据以上模型,将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问题转化为带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了随机动态规划和粒子群嵌套寻优的求解方法,使用粒子群搜索最优权重,达到能量消耗和寿命衰减速率最佳平衡.经仿真验证,相比于固定权重系数,嵌套寻优方法具有更优的控制结果;与文献[10]控制方法相比,等价燃油消耗减少了43.74%,电池寿命衰减率减少了35.53%,充分证明了嵌套寻优方的优越性.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消耗电池寿命衰减嵌套寻优随机动态规划

    纯电动汽车机电复合制动的模型预测分配策略

    郭兆松吴士力文爱民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纯电动汽车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回收率和制动稳定性,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制动力矩分配方法.建立了纯电动汽车机电复合制动系统关键部件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提出了适用于任何地面的改进Burckhardt轮胎模型,用于实时计算当前路面的最佳滑移率.以跟踪最佳滑移率和控制量增量最小为目标,使用模型预测控制完成了前后轮制动力矩的分配.设计了制动踏板对复合制动系统的控制方案和再生制动优先使用原则,完成了后轮复合制动力矩的分配,同时获得了良好的制动踏板感觉.经仿真验证,在初速为78km/h、路面附着系数为0.8的工况下,控制器与文献[11]模糊控制器相比,制动时间减少由2.95s减少为2.80s,制动能量回收率提高了20%,实现了研究目标.

    纯电动汽车机电复合制动改进Burckhardt模型模型预测控制

    空调系统传感器自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苗雨阳刘成刚
    161-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空调系统运行过程具有非线性和动态特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核主元分析的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核主元分析提取系统中的非线性冗余信息,建立核主元模型,再引入指数加权的定义,进行在线诊断的同时对模型进行实时更新,得到了改进的动态核主元模型.选择SPE统计量作为系统是否发生故障的依据.最后通过贡献图法实现了对故障变量的分离.将此方法应用于某地源热泵系统的传感器故障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更新核主元模型和置信限,成功分离故障变量,且和传统主元分析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故障诊断效果.

    核主元分析空调系统传感器故障检测贡献图

    基于数量化Ⅰ类理论的电动代步车造型设计

    王新亭王灿王欢欢何蕊...
    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动代步车外观与用户感性需求匹配为目标,采用数量化Ⅰ类理论分析方法,构建基于感性工学的设计要素相关性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法、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代步车的意象空间,分解电动车外观各元素并用数量化一类理论方法将代步车量化,构建多元回归数学模型预测各设计因子与感性评价之间的相关性并验证.结果: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良好,符合验证条件.结论:对于半包式产品外观设计,应以系统的角度考虑各设计部件对产品意象的影响,构建多因子感性评价模型有助于优化造型设计.

    感性工学数量化一类理论电动代步车造型设计

    可移动机器人检测铣削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杨继之林晓青乐毅张斌...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天器大型密封舱体的组合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加工装调流程复杂,修配与测量反复迭代,制造周期长,且精度和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移动机器人检测铣削系统的制造模式,通过工艺层、规划层、系统层耦合设计的方法进行系统建模,基于仿真结果评价系统模型的有效性,对于不满足要求的结果需反馈至对应层级进行再设计并进行仿真验证.并以实验舱体舱外支架组合加工为例,搭建可移动机器人检测铣削系统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建模和仿真能够有效的避免干涉、提高效率,并能够对整个工艺过程进行优化.

    大型舱体ProcessSimulate软件系统建模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