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石油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石油化工
精细石油化工

王立新

双月刊

1003-9384

jxsyhg.tjsh@sinopec.com

022-63804759、63804996

300271

天津大港区天津石化公司内

精细石油化工/Journal Speciality Petro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发表油田化学品、日用化工产品、纺织染整性助剂、胶粘剂、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催化剂、合成材料助剂、炼油精细化学品、石化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中间体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等方面的成果,介绍国内外发展精细化工工业的经验及精细石油化工领域 的新成就和技术进展。主要栏目有专辑、研究与开发、综述、分析与测试、国内外动态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精细石油化工研究的科技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色油溶性量子点示踪剂合成及示踪性能研究

    郭永华徐国瑞杨光李玲玉...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上油田缺乏新型高效示踪剂的难题,通过加热回流法制备了油溶性量子点示踪剂,采用XRD、TEM、TGA等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结构分析,评价了不同条件下的荧光测试对示踪剂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油溶性量子点示踪剂具有典型CdSe半导体结构,呈纳米球形貌,能够耐180 ℃高温.该示踪剂在400~900 nm具有多谱色荧光特性,抗干扰能力强,寿命可达813 d.

    量子点示踪剂产液剖面氯化镉硒化镉

    共振光散射增强-双波长叠加法测定对乙酰氨基苯酚的含量

    庄颖马卫兴田美郑璐...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共振光散射增强-双波长叠加法(ERLS-DWSM)测定对乙酰氨基苯酚含量的新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pH值为2.40的B-R缓冲介质中,考察对乙酰氨基苯酚-结晶紫体系优化实验条件下对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苯酚的质量浓度在0.05~0.40 mg/L范围内与散射强度(ΔIRLS)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2 5 mg/L.所拟方法用于对乙酰氨基苯酚含量的测定与紫外分光光度法一致.

    对乙酰氨基苯酚结晶紫共振光散射增强-双波长叠加法含量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石脑油中痕量砷

    林清江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四氢呋喃(THF)有机溶剂稀释试样,以硝酸镍Ni(NO3)2为基体改进剂,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进样测定石脑油中的痕量砷,以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石脑油中砷含量在0.5~100.0 μg/kg时的回收率为(100±5)%;砷含量在2~10 μg/kg时,变差系数均小于5%;砷的标准工作曲线呈现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2.该法能够准确、快速测定石脑油中痕量砷.

    砷元素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原子化温度标准曲线基体改进剂

    气相色谱-质谱在石油行业的应用

    张悦陈仕兵蒋文军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该技术在石油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上游油页岩有机质母质来源鉴定,汽油、润滑油、矿物油等下游产品组分分析,以及化工生产过程分析和预测等方面均效果显著.随着石油产品的高端化和精细化发展,GC-MS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系列新技术如快速GC-MS、GC+GC-MS、GC×GC-MS和GC-TOF-MS等的出现,将为石油行业的上下游分析开辟新的途径.

    石油分析GC-MS应用有机质母质燃料油

    接枝法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研究进展

    赵敏郭岩锋贾庆龙王莹...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聚丙烯腈纤维化学接枝改性的主要方法,并对改性后纤维存在的机械性能差、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指出采用温和的化学改性方法以及扩展规模化改性纤维应用领域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聚丙烯腈纤维接枝法改性偕胺肟基胺基氰基

    聚乙烯亚胺氧化改性的研究进展

    杨志宇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聚乙烯亚胺材料的结构、性质、功能、应用领域和改性策略,重点介绍了聚乙烯亚胺氧化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不同氧化剂的聚乙烯亚胺氧化方法、氧化后不同结构聚乙烯亚胺衍生物在纳滤膜、核酸载体、水凝胶领域的应用等,展望了聚乙烯亚胺行业的发展前景.

    聚乙烯亚胺氧化改性应用

    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研究进展(Ⅱ)

    殷俊荣武俊文王金冉王艺博...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制备乳液常见的固体乳化剂出发,分析了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总结了pH值响应、CO2响应、光响应、磁响应、温度响应和多重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的响应机理,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Pickering乳液的响应原理设计合成高性能、低成本的两亲性响应纳米颗粒,制备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Pickering乳液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响应型Pickering乳液乳化/破乳研究进展响应机理

    煤基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离及组成鉴定研究进展

    张生娟杨涛姬鹏军宋凯利...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氮化合物的分离提取是实现煤基油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固相萃取法、酸碱萃取法、离子液体萃取法和低共熔溶剂萃取法4种分离提取方法以及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MS)、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MS)和红外光谱法(FT-IR)四类组成鉴定方法的研究现状和优缺点.展望了技术发展趋势,指出含氮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应加强固相萃取法中高效吸附剂的开发,加快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的研究制备,含氮化合物的分析鉴定将会更多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

    煤基油含氮化合物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