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医药
江西医药

李利

月刊

1006-2238

jxyy6258724@126.com

0791-86258724,86207587,86217591

330046

南昌市省政府大院西二路6号

江西医药/Journal Jiangxi Medical Journ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面氧合仪对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

    汪海涛
    849-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创面氧合仪对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2023 年 3 月在我院接受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的患者 96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48 例,对照组创面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采用创面氧合仪治疗,观察两组的创面愈合效果(肉芽组织覆盖率)、创面周围炎性反应、创面愈合时间,比较两组的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诱导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HIF-1)]含量.结果 治疗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周围炎性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bFGF、VEGF、HIF-1 含量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创面氧合仪治疗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创面,能够诱导细胞生长因子的产生,促进创面愈合.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创面氧合仪创面愈合生长因子

    自体听骨听骨链重建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韦永豪袁锦锦胡晓勋
    852-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听骨听骨链重建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12 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60 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依据听骨链重建材料分为钛合金人工听骨听骨链重建组(对照组)和自体听骨听骨链重建组(观察组)2 组,其中对照组 30 例,观察组 30 例.术后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手术费用、术前及术后 3 个月纯音听阈测定结果、听力重建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力重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听骨听骨链重建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中听力重建成功率较高,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听力,并可大幅度减少患者诊疗费用,可选择性使用于部分患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自体听骨听骨链重建术钛合金人工听骨听骨链重建术耳内镜听力重建

    高位虚挂线引流术治疗肛提肌以上马蹄形肛周脓肿对患者括约肌控便功能的影响

    肖九根
    856-857,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位虚挂线引流术治疗肛提肌以上马蹄型肛周脓肿对患者括约肌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2018 年 1 至月 2019 年 1 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肛提肌以上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采用减压引流术治疗)与观察组(n=40,高位虚挂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 3 个月时肛管直肠控便功能,比较两组术后 3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时,观察组肛管直肠控便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 3 个月内,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虚挂线引流术相较于减压引流术在肛提肌以上马蹄型肛周脓肿手术治疗中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以及肛肠控便功能恢复.

    高位虚挂线引流术减压引流术肛提肌以上马蹄型肛周脓肿肛肠控便功能

    脑卒中患者于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谭菁黄颖
    858-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于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间因脑卒中入院,病情稳定后行康复治疗者 11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跌倒分为跌倒组(n=25)与未跌倒组(n=85).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语言软件构建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校正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决策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临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在 110 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跌倒 25 例,未发生跌倒 85 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既往跌倒史、肢体偏瘫、平衡能力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跌倒恐惧、认知障碍、精神药物、既往卒中史与是否发生跌倒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跌倒史、视觉障碍、精神药物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跌倒的风险C-index为 0.941(95%CI:0.873~0.951);模拟预测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风险阈值>0.17.结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分别为既往跌倒史、肢体偏瘫、平衡能力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跌倒恐惧、认知障碍、精神药物、既往卒中史,其中既往跌倒史、视觉障碍、精神药物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以这三个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的个性化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预测评估,以期尽早干预,降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概率.

    脑卒中跌倒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

    AE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病原学、耐药性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黄芩
    863-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患者痰液中病原学、耐药性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AE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70 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痰液标本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70 例痰液标本共检出 79 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 49 株(62.03%),种类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两种;革兰阳性菌有 27 株(34.17%),种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真菌有 3 株(3.80%),种类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辛等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及头孢呋辛等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及庆大霉素耐药性处于中低水平,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较高,肺炎链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及克林霉素等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妥布霉素及环丙沙星耐药性处于中低水平,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性较高.结论 AE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革兰阳性菌次之,真菌较少见,各种致病菌的抗药性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之前,必须根据病原学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保证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耐药性抗生素

    黄芪多糖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林远志
    867-868,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给予黄芪多糖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66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各 33 例.两组均采取化疗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黄芪多糖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情况、不良反应及客观缓解率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O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采用黄芪多糖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使疾病得到控制,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黄芪多糖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CTA对不同危险因素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差异性分析

    王颖琦高阳傅瑜红刘霖...
    869-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表现的差异性及特征性.方法 选取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血管检查合并危险因素患者 80 例,由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糖尿病组、混合组(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4 组各 20 例组成.对病变程度较重患者结合CTA检查,对照 4 组间下肢动脉病变的声学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动脉管壁钙化、病变范围、管腔狭窄程度、管腔内血栓形成、侧枝循环形成,下肢动脉病变部位分布情况等进行对照研究,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对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糖尿病组及混合组 4 组患者间病变部位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不同特征比较,按易损斑块、动脉管壁钙化、长段弥漫性病变、动脉管腔中度及以上狭窄、动脉管腔内血栓形成、侧枝循环形成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糖尿病组、混合组、高脂血症组、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上方股动脉、腘动脉血管病变,以高脂血症组、高血压组患者为主;膝关节下方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管病变,以糖尿病组、混合组患者为主;好发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略高于高脂血症患者;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以膝关节以上大动脉为主,多为局限性、稳定斑块,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及管腔内出现血栓几率低.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主要以膝关节以下中小动脉为主,以弥漫性长段多节段受累,且血管钙化严重、易损斑块多见,易形成管腔狭窄,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至管腔内血栓,最终导致血管闭塞;狭窄、闭塞段血管走行区侧枝循环多见."三高"患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增加.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危险因素差异性

    CT影像学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勇冯玉生余伟鲜见...
    874-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影像学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 114 例经病理诊断分为良性组 34 例,恶性组 80 例.收集一般资料分析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行CT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良恶性和浸润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组与恶性组比较,在分叶征、毛刺征、囊状透光影、界面、密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分叶征较其他征像诊断价值高,界面模糊诊断价值最低;浸润性腺癌的病灶大小和实性成分大小均高于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P<0.05);ROC曲线显示,病灶大小诊断浸润性腺癌曲线下面积 0.882,灵敏度 82.1%,特异度 80.0%,最佳截断值 14.83;单因素分析,年龄、吸烟史、居住地、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0 岁、有吸烟史、居住地为农村、CT值增加是影响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影像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病变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其病变程度受年龄、有无吸烟史、居住地及CT值的影响.

    CT影像肺部磨玻璃结节诊断价值影响因素

    江西省麻风病受累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郭亮周小军王腊梅徐鑫...
    878-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江西省麻风病受累者的生命质量现状,并探究其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其生命质量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随机抽取江西省 3 个市现存麻风病受累者 288 例,调查了其患病现状及基于SF-12 量表的生命质量,运用t检验、F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结果 麻风病受累者生命质量评分(85.9±13.8)分,其中生理健康评分(39.5±9.0)分、心理健康评分(46.4±8.2)分,均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常模(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影响麻风病受累者的生命质量的因素包括:畸残等级(Ⅱ级畸残vs无畸残:β=-4.54,95%CI:-8.47~-0.62)、麻风分型(瘤型vs界限类偏瘤型:β=-6.76,95%CI:-12.51~-1.01)、居住方式(独居vs 与亲属同住:β=-7.29,95%CI:-11.57~-3.00)、性别(女vs男:β=-5.32,95%CI:-8.94~-1.71).结论 麻风病受累者生命质量较差,提高其生命质量宜重点关注Ⅱ级畸残、麻风瘤型、独居、女性麻风病受累者,加强生理与心理综合干预,帮助提升该人群的生命质量.

    麻风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SF-12

    江西地区13 545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回顾性分析

    吴翠婷刘艳秋卢婉黄宁...
    884-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江西地区 13 545 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异常核型类型、发生概率,探讨异常核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13 545 例检查者,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及秋水仙素处理,使其停止在分裂中期,经G显带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3 545 例受检者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 398 例(2.94%,染色体多态性除外).其中数目异常 182 例(45.73%),结构异常 210 例(52.76%),有 4 例被纳入《中国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数据库》,性反转综合征 6 例(1.51%).结论 通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协助查明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停育等病因,为临床诊断、遗传咨询、优生优育及生殖医学等提供重要依据及指导意义,从而减少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提高总体人口质量.

    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