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发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发展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张国良

半月刊

1008-3855

jyfz@263.net

021-64034596;64038342;64186212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教育发展研究/Journal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注重决策参考和分析,适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础教育阶段职普融通的现状、挑战与推进策略

    胡卫阙明坤张晨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法》规定,"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关系到我国教育体系设计和广大学生切身利益,需高度重视,稳妥推进.虽然我国职普融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缺乏吸引力、人民群众对过早普职分流反响强烈、深入推进职普融通面临制度设计困境等.对此,需要加快职普融通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双向奔赴"推进综合高中建设,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促进职普融通,优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职普融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分流

    新形势下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实践理路

    陈松柏王一涛吴华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民办教育的比例是在各国特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逐渐形成的,目前,全球私立基础教育平均占比超过两成且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就我国来说,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补充型和选择型两大功能类型,分别发挥着补充教育资源和丰富学生教育选择的作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具备灵活性和高效率两大体制优势.随着政府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投入水平,低端补充型民办学校将逐渐退出义务教育领域,高质量、有特色的选择型民办学校将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主流,对于此类民办学校政府应大力支持和鼓励.为此,当前应疏解民办义务教育的负面情绪和发展压力,引导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形成特色,与公办学校错位发展,提供公办学校不具有的选择性功能,努力维护教育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优质教育的需要.

    民办义务教育国际比较功能价值实践理路

    家庭资本是否影响高中生高考公平性评价——基于混合研究设计的分析

    刘海峰韦骅峰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8355份"3+1+2"模式高中生的调查数据,通过混合研究方法,分析家庭资本是否影响高中生的高考公平性评价,并对其成因进行解释.量化研究表明:家庭资本不会影响高中生对高考改革与录取结果公平的评价,但家庭经济与文化资本能显著影响高中生对高考加分政策公平的评价,即家庭经济与文化资本越高的高中生越认同取消高考加分更有利于维护高考公平.质性访谈发现:不同家庭资本的高中生均认可高考改革和录取结果公正性,但不同家庭经济与文化资本的高中生对高考加分政策持有不同态度,其矛盾焦点在于高考加分政策覆盖范围和落实过程的规范性,以及具体加分分值的合理性.为此,研究建议:以规范化改革维护高考制度公平性的同时,也应适当关照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并进一步完善高考加分资格审核.

    高考公平性家庭资本高中生高考问卷调查"3+1+2"模式

    升学信息、偏好与大学专业选择:一项针对县中学生专业选择的信息干预实验

    吴秋翔李博洋叶晓阳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专业在高考升学选择中的影响愈发重要,也对用以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支持提出更高要求,而信息支持的缺乏会给县中学生带来"信息鸿沟"挑战.本文针对贵州某县级市高三学生开展一项关于医学与师范专业的信息干预实验,探究信息干预对县中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内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对医学和师范专业具有显著偏好.针对专业的招生优惠政策、积极就业前景等收益信息能显著提升县中学生的专业选择意愿,信息干预效应在4.5%.同时,信息干预具有异质性影响,对初始专业选择意愿较低学生以及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干预效果更强.此外,县中学生容易受片面限制信息的影响而做出"错误"判断.研究结果证实,在学生高考升学的关键决策节点为其提供有关专业的完备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县中开展高质量生涯教育、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畅通"大中衔接"的升学信息通道提供有益参考.

    大学专业选择县中信息干预社会经济地位医学专业师范专业

    重申使用性:打通教育评价改革"最后一公里"

    程龙吴虑
    35-4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评价作为一种改进社会实践的活动,本质上包含了使用特性.教育评价效能与对教育评价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密不可分,评价使用是激活教育评价"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重申教育评价使用性,是教育评价概念本质、专业标准、理论发展和实践问题共同推动的结果,它涉及谁来使用、使用什么、如何使用和使用条件四个根本问题.重申教育评价的使用性,必然要在清晰回应上述四个根本问题的基础上深化教育评价使用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改革,即坚持合理使用的价值导向、强调真实使用的评价效果、推进协商参与的评价范式变革.

    教育评价评价使用性评价效能评价改革

    溯源与正本:关于"过程性评价"的再认识

    张红霞刘志军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对"过程性评价"在政策术语与学术术语语境下的考察,揭示了过程性评价的"全过程论""单一过程论""双重过程论",以及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替代说""混同说""差异说"等认识问题.通过对过程性评价及其相关概念的溯源考察,历经滥觞、转向、消弭、融合等发展阶段,研究认为,过程性评价中的"过程"是一种相对时间意义上的理解,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虽然具有天然的联系性,但两者本质上是时间意义和价值意义上的区别,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看似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两者在作用指向上具有高度联系性,可以在形成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中实现相依交融.最后,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的践行要略包括:准确把握评价价值定位,重点聚焦典型行为表现,持续完善反思性自我评价机制,技术赋能实现精准改进.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认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变革的逻辑与实践

    袁春艳王琳熊余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ChatGPT、Sora以及脑机接口技术等纷至沓来,认知智能大模型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智能化工具,为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内生动力.作为教育评价变革的重要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历经了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再到认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并推动着教育评价从单一的自动化、结果性评价转向多维的智慧化、结果性与过程性相融合的评价.今天,认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实现全息性教育评价指标生成、通用型算法模型创新架构与迭代式反馈流程设计,深化了教育评价的智能化应用,推动构建了多维评价体系,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培养范式.面向未来,认知智能大模型可以通过重构教育评价人机共生的行动主体、完善教育数据多态共驱的行动机制和涵养科技向善的教育评价生态等行动路径,为教育评价改革现代化提供更加高效和智能的支持,进而推动我国教育评价事业加速迈向数字化新阶段.

    人工智能认知智能大模型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

    全球教育"最佳实践"的塑造:社会情感学习在美国发展及溢出的政策网络分析

    金津彭琛玮
    6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情感学习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被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学习、借鉴,现已成为全球流行的新教育"最佳实践".本文以社会情感学习兴起的关键政策结点——CASEL为聚焦,运用社会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追踪和呈现了这一流行的"最佳实践"如何在美国兴起、兴盛并向全球流动的政策轨迹.本文基于对CASEL所在政策网络的建构、变化和拓展的分析,呈现了该政策网络在理念建构、网络联结、治理系统和政策迁移中的塑造技术和主导政策理性.研究结论呈现了"应用型政策"的新形态、新逻辑、新过程和新影响,对教育治理和全球教育"最佳实践"进行了重新审视.本文也结合政策网络分析,为我国开展社会情感教育提供了相关建议.

    社会情感学习政策网络社会网络民族志政策社会学教育治理

    我国教育公平网络舆论的主体、情感、焦点与治理——基于2023年微博数据的Python分析

    龚伯韬刘荟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Python抓取、分析新浪微博2023年度教育公平话题数据发现,我国网民广泛参与了教育公平网络舆论的制造与讨论,但不同地区、性别的网民群体在参与意愿、话题制造、表达与传播方面存在差异,而弱势群体则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信息茧房"与"沉默的螺旋"等多重困境;积极情感表达为我国教育公平网络舆论的主要情感特征,舆论情感态度与舆论内容是否表征民众的教育公平诉求相关,而与舆论事件公平与否无明显关联;教育公平网络热点事件是网络民众教育公平观点与利益诉求的直接反映,具有突发性、地方性与事件叠加性等特征,而基础教育质量相关的教育过程公平问题则是当前的舆论焦点.舆论治理需重视舆论群体差异、赋能数字弱势群体,把握舆论情感特点、合情合理合法引导,紧扣舆论热点焦点、推进高质量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网络舆论弱势群体社会心态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评《信息技术教学论》

    张徐玮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