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教学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教学论坛
教育教学论坛

杨才

周刊

1674-9324

0311-87760976

050061

石家庄市联盟路705号

教育教学论坛/Journal jiaoyu jiaoxue lunta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典型工程案例库的"隧道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邓声君蒋刚高洪梅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目前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内容,"隧道工程"作为一门集结构计算与施工工法为一体的土木工程专业课,重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因此以典型工程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不仅能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更能潜移默化地嵌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塑造职业价值观,提升专业认同感,进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未来工程建设者。基于"隧道工程"课程特点,阐述了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目标、建设思路,结合典型工程案例给出了具体建设举措,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试点完善,形成了包含思政元素的典型工程案例库。

    隧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工程案例库

    中药学专业"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苑春茂沈祥春陶玲肖婷...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分析学"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且实践性强的理论课程,也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研究内容涉及中药分析常用方法及基本程序、中药的鉴别、中药的杂质检查、中药植物药、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含量测定及生物样本内中药成分的分析等。针对中药学的专业特点,对于"中药分析学"课程的课程定位、师资配置、教学模式、课程考核等方面如何开展探索和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以此推动中药学专业"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药人才奠定了基础。

    中药学中药分析学教学

    "生药学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创新性教学探索

    王颖罗明和徐婷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药学实验"课程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利用生药学知识,建立了校园药用植物名录、小型药材库、显微鉴别图像库等教学资源。在实验课程实践中采用小组竞赛、互动分享、归纳对比等创新性教学方法,优化了学生"生药学实验"课程的体验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在常规的四大鉴定方法的基础上,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开设了创新性、综合性生药质量评价内容,教学和科研形成了良性的支撑和互动。

    生药学实验教学资源创新性教学

    "双碳"视域下竞赛育人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和"双碳"学术文化节为例

    束亚男吴钰蔚张莹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秉持"卓越育人"理念,通过"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双碳"学术文化节等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结合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竞赛育人的实践经验,探讨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可行之路,助力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迈上新台阶。

    生态文明教育竞赛育人卓越育人

    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践与构建——以二级学院日常教育管理下的实践为例

    王子威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二级学院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线,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构建有效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对学生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通过分析目前工科二级学院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下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培训体系、培养方式、管理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并通过实践构建了适合工科二级学院本科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助力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

    工科二级学院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以研促教、研教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以"计算流体力学"课程为考察对象

    朱玉杰孙振生胡宇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计算流体力学"以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计算流体力学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传统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研究方向脱节,且课程内容理论性强,不利于学生掌握并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结合学科特点和当前的研究方向,以科技发展为牵引,开展"以研促教、研教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实践,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重塑教学和实践内容,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流体问题的能力。

    计算流体力学研教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工厂在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王荣校陈国培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制造工厂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的工厂组织模式对人才的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弥补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数字化工厂实训教学方面的不足,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以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为背景,构建了一个流程完整的数字化制造虚拟仿真工厂,重点探索了工厂的整体布局、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仿真实验项目。实践结果表明,数字化制造虚拟仿真工厂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现代工厂的运营管理思维和全生命周期理念,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大工程观,为学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字化工厂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探究——基于"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建设实践

    李扬帆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学习共同体理论提出设计专业课程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框架,包含构建共同愿景、建设共享资源、转变教学范式、组织团队协作、融合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基于此,针对"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存在的痛点,以内容、资源、方法、思政、评价五维协同为支撑,落实课程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为学生提供"师导生创、生生共创"的课程体验,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协同创新,提升学生对设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内驱力,最终实现培育懂设计、会创新、乐创造、济民生的卓越创新设计人才的目标。

    学习共同体协同创新设计思维理实协同

    地方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的"六大结合"初探

    吴建功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院校要建设好经济管理类专业,就须注重六个方面的结合,即条件建设与队伍建设的结合、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结合、标准化建设与特色化建设的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普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以及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结合。这六个方面的结合是专业建设得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其中,条件建设与队伍建设的结合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的核心,而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结合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的落脚点与最终目标。地方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须从这"六个结合"着手,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应用型人才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专业发展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陈伟马丽娜卞玉洁陈羽...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一贯的主题。针对理论性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提出PP-BOPPPS-PP教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精准使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精确把握不同的师生任务,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海洋技术导论"课程某一课次为例,实践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基于高等院校理论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新能力培养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教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