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文化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文化论坛
教育文化论坛

封孝伦

双月刊

1674-7615

gzujywhlt@126.com

0851-8292961,8290919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北区

教育文化论坛/Journal Tribune of Education CultureCHSSCD
查看更多>>坚持以马列主义、马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贵州大学以及省内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管理、实践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为促进和推动教育文化事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企事业单位参与提供托育服务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基于民国时期工厂托儿所的分析

    洪秀敏刘友棚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分析民国时期工厂托儿所的政策实践,总结其关键经验,对于当前探寻新时代企事业单位参与提供托育服务的适切路径具有重要价值.20世纪20-4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围绕工厂托儿所施行了一系列政策实践:明确工厂托儿所的法律定位,观照劳动妇女育儿权益;关注工厂托儿所的规范运行,遵循托育服务专业要求;施行工厂、家庭、社会和政府的成本共担模式,回应托育服务资金需求.这些政策实践促使当时工厂托儿所逐渐兴起,为工人安心工作提供了一定保障,但也存在相应不足,如托儿所的规范化严重堪忧.当前,我国正积极部署推进企事业单位参与提供托育服务,民国工厂托儿所的一些政策经验可供借鉴:推进托育服务法治建设,筑牢企事业单位办托的法律保障;加强托育服务规范化监管,提升企事业单位办托的专业质量;加大托育服务资金支持,建立企事业单位办托的成本共担机制.

    企事业单位托育服务工厂托儿所职工福利民国时期

    刘佛年教育科学研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李宜江刘琦
    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佛年对教育科学研究有着系统论述和独到见解,其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思想依然具有当代价值.刘佛年认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目的包括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服务社会需求,内容分为应用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包括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保障工作包括人才保障、管理保障和后勤保障.刘佛年教育科学研究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坚持教育理论研究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本土化发展,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建设.

    刘佛年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理论教育改革

    为穷人孩子办学:裴斯泰洛齐学校教育思想的重点

    郭法奇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裴斯泰洛齐的学校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穷人孩子办学是其学校教育思想的重点.裴斯泰洛齐认为:为穷人孩子办学,可以使其得到良好的全面教育,有利于消除社会的无知和贫困.裴斯泰洛齐的学校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学校改革近代化思想、学校德育家庭化思想、学校管理秩序化思想、学校教学要素化思想,其学校教育思想的重点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穷人孩子,教育要从家庭开始,注重学校管理,使教学成为有序的过程.裴斯泰洛齐的学校教育思想是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他倡导为穷人孩子办学,把解决贫困及教育问题与国家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显示了他对社会底层儿童教育的关注,使其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裴斯泰洛齐为穷人孩子办学学校教育

    国内"ChatGPT+教育"研究热点综述

    于慧梅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分析如何将ChatGPT技术有效纳入教育,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分析文献下载量和引用量,总结ChatGPT介入教育新趋势、ChatGPT介入教育新问题、ChatGPT介入教育新思路三个研究热点.首先,ChatGPT在不同教育阶段介入程度不同:在高等教育领域,ChatGPT不仅更新高等教育传授知识的内容和方法,更赋能高等教育提升人才思辨水平;在职业教育领域,ChatGPT在职业教育的内容、方法、资源、评价、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次,ChatGPT在不同学科领域发挥作用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ChatGPT不仅能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效度,还能拓展思想道德教育广度;ChatGPT技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同时对中国外语教育的教育政策和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影响.最后,ChatGPT介入教育过程中产生了技术、教育异化、伦理、意识形态、法律与知识产权等诸多风险与挑战.为有效应对ChatGPT技术在教育领域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学者们提出以下对策:改良智能技术,加快人机协同育人;回归教育本真,促进教育向善;激发科技伦理主动性,提升人工智能使用素养;坚定思想政治定力,自主研发智能工具;强化政策导向,协调ChatGPT技术应用和社会责任的关系;等等.

    ChatGPT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教育医学教育

    人机融合教育:内涵特质、应然取向及实践路径——基于教育复杂性视角的审视

    姜新生董惠仪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机器简单对接的教育方式破坏了教育对象的敏感性,违背了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忽略了教育评价的价值多元性,无法改变机器缺乏共情能力以及人类精力有限的基本事实,也无法满足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人机融合教育的基本取向是人机共育、人机共教与人机共学.人机融合教育具有整体共生性、内在融通性以及动态生成性的特征,能够跨越人与机器的边界,发挥人与机器两类主体的各自优势,在交融共生的过程中育人.教育对象的敏感性需要充分协调人的价值理性与机器的工具理性,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呼唤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的双向贯通,教育评价的价值多元性吁求人的灵活性与机器的标准化操作交织互动.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在贯通机器智能与人之智慧的过程中,需融合人的价值理性与机器的工具理性,将客观性的机器评价与人类观照具体情境的理性评价结合起来,筑就技术教育应用的理想坐标,推进教育数字化的现代转型.

    人机融合教育教育复杂性智能体系生命价值

    教育经济学实证研究范式的进展与反思——以《教育与经济》1985-2023年的文献分析为例

    宁本涛陈祥梅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教育与经济》1985-2023年的文献为研究样本,系统梳理了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脉络.通过关键词、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紧追国家教育政策导向,研究焦点逐步从宏观、国家和区域层面向宏观、微观和个体并重层面转变,研究方法范式由定性向定量转型.未来,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需致力于构建与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中国式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促进跨学科融合与创新,探索适切的研究方法与融合路径,扩展人力资本视角与强化教育参与,以应对教育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教育经济学文献统计分析范式研究方法

    短视频场境中高校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

    张蕊郑文宝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可以为高等院校价值观教育提供技术便利,但其碎片化、低俗化的价值表达,易在表象层面和逻辑层面"反噬"青年学生尚未定型的价值观.目前高校亟需规范、引导学生对短视频的使用,应在充分认识高校学生群体、高等院校以及价值观教育特殊性的基础上,恪守系统化治理理念,遵循道德规律建构综合性治理方案.短视频场境中高校学生价值观引导原则在于辩证认知短视频的价值传递规律,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规约;引导核心在于对内搭建、丰富短视频娱乐平台,对外通过技术手段规避不良内容.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对待短视频的价值传递功能,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信息文化空间.

    短视频大学生价值观治理模型

    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背景下工科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

    阳艳珠杨靖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科研究生已逐渐成为高精尖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如何培养满足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科研究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工科研究生应当加强自我能力认知,调整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与积极的学习心态,提升科研幸福感与社会责任感,实现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的转变;研究生导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与教育思维,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状态与科研能力,为不同的研究生分配适切的科研任务与课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与科研使命感;高校应当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进一步发挥人才与学科优势,为国家科技进步培养所需的高端技术型工科研究生.

    高等工程教育工科研究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

    集体记忆建构:青少年学生公共关怀的兴发路径及其优化

    蒋红斌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体成员对所属共同体的公共关怀是共同体存续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生的公共关怀状况,直接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运.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起培育青少年学生公共关怀的重任.公共关怀是一种兼具公共性、实践性、关系性和向善性的态度和行为.就此而言,集体记忆的建构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关怀促发因素,它赋予个体成员特定的身份,为个体成员提供践行公共关怀的体验情境与实践机会,从而实现共同体的凝聚和团结.这为学校教育兴发青少年学生的公共关怀提供了新思路.时下,集体记忆异构,模糊的叙事文本框架、随意化的叙事主体和繁芜的叙事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公共关怀的生发基础,强烈冲击着学校对学生公共关怀的培育.对此,学校教育需要从把关叙事文本框架的内容与基调、消除叙事主体的随意性、规范叙事方式等方面采取措施,更好地实现集体记忆建构对青少年学生公共关怀的兴发价值.

    青少年学生集体记忆建构框架公共关怀兴发路径

    儿童叙事的特征、倾向及内容——基于儿童的诗歌创作考察

    梁昱坤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写的诗歌有别于成人为儿童创作的儿童诗,它不仅直观地反应出儿童叙事的主要特征、基本倾向和核心内容,也为了解儿童的视角,进入儿童生活世界提供了路径.儿童的叙事在内容上具有自传性,是他们本人的生活史以及关于过去、可能的现在、未来的反事实,构建出关于自己和家庭的档案;在方式上具有具身性,儿童用身体、动作感受并描述世界,以己度人、推己及物的思维方式使儿童写的诗呈现出万物一体且有灵的特征.儿童叙事表现出三种倾向:表象即本质,韵律先于意义,叙述先于逻辑.这些倾向不仅使儿童的叙事呈现出鲜明的诗性,也反映出他们极佳的美学表现力.儿童叙事围绕事物如何诞生、世界如何运转、我们如何生活这三个核心内容而展开.儿童易受到暗示和引导的特征,使其诗中并非完全保留了 自身的感受和表达,因而完全的儿童视角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研究方法.

    儿童写的诗儿童叙事儿童的视角叙事特征叙事倾向叙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