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与职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与职业
教育与职业

李益生

旬刊

1004-3985

zazhishangxun@263.net

010-87279634

100075

北京市崇文区永外安乐林路甲69号

教育与职业/Jour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育与职业》杂志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17年创办,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在目前中国近万种期刊中创办最早、刊史最长,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覆盖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教育与职业》杂志现为旬刊,其中上旬刊为综合版,内容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从民间角度出发,反映教育领域的前沿资讯,探讨当前社会关注的重大教育问题,报道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的具体领域包括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职业培训等。读者对象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教育一线工作者等。中、下旬刊是本刊专门设立的教育学术研究版,以倡导学术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为目标,以刊登教育研究学术论文为主,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探讨当前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重大教育问题,广泛交流国内外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所刊登论文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职业知道、职业培训等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技进道:指向人机协同的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李赛培张天雪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既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技能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人机协同是人工智能时代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突破口,指向基于"任务分配"的精准角色定位、基于"素养本位"的动态适应过程以及基于"结果导向"的持续效能优化。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结构是数智知识、批判性思维、技能集合、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系统性整合,共同建构起适应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框架。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发展性,需优化课程内容体系,聚焦数智素养培育;重塑人才培养理念,促进思维范式更新;强化真实情境教学,推动实践技能落地;健全评价方式改革,完善治理框架构建。

    人机协同拔尖创新人才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风险研究

    曾光宋以华黎新华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应用给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双重影响,使其在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存在机遇与风险。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风险主要是教育技术伦理风险,其具有多面性、系统性、动态性、持续性等特征,并且在个体伦理、教学伦理、制度伦理以及社会伦理等向度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风险的生成逻辑主要体现在技术演进、职教转型、学情多元等因素的影响。为更好地应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风险,建议技术筑基,构建稳固的伦理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教育引领,营造蕴含伦理教育的教学生态环境;以生为本,确保学生权益与全面发展的深度融合;体系支撑,建立多方协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等。

    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化解路径

    技能型人才培育适应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问题与进路研究

    彭娅伦李仲阳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乡村技能型人才培育是促进乡村先进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的重要举措,形成乡村生产力在劳动者要素、劳动资料要素以及劳动生产关系三个要素层面的质态提升。在分析我国乡村地区技能型人才培育难以适应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表征基础上,提出基于时代内涵、制度体系、知识结构及生态环境四个维度的职教发展进路,以乡村技能型人才培育新高度、新基石、新技术及新模式为探索,赋能适应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乡村经济、产业、人才的长效发展。

    新质生产力技能型人才乡村职业教育生产力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时代意蕴、实践困境与行动路向

    任胜洪张兆惠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建设,对于助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产业经济需要、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满足人的发展需求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实践层面仍然存在文化建设意识不强、保障制度建设不足、主体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氛围营造不浓、发展特色优势不显等现实问题。对此,应通过加强意识引导、制度支撑、主体参与、环境优化和特色凝练等方式,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文化高质量发展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策略与反思——基于15份省域政策文本的NVivo分析

    李轶张凯张云龙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运用NVivo11软件的文本分析功能,通过对15份省域推进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政策文本的分析后发现,各地政策文本基本符合"一体两翼五重点"的结构布局,从多方面规划了各省构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蓝图,但仍存在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不足、政策文本结构缺乏创新性,政策操作难度大、政府建立组织协调机制的参与度不高及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等问题。基于此,建议强化政策的地方适应性与创新性,提升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执行力,完善政策监督和反馈机制等,以期探索出符合时代需求和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之路。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省域政策文本分析NVivo11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发展的驱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程萍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为职业教育高速、优质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资源平台。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发展表现为,技术迭代增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动能、应对工作世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新需求和推动职业教育治理转型升级。在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渗透。但从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现状来看,还存在数字化应用理念有待突破、数字化基础设施未能发挥赋能作用和数据驱动的管理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的现实困境。对此,需要强化数字布局,规划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蓝图;构建数字生态,转变职业教育理实分离的教学模式;防范数字隐患,营造职业教育人机融合的生态环境。只有全面推进数字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效能。

    数字化职业教育驱动逻辑挑战

    敏捷治理视域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究

    朱亚林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是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需求的创举,自2019年试点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的建设模式,但同时也显现出了协同育人理念不强、科技赋能水平不高、学生参与治理不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敏捷治理凭借其"快速感知、灵活响应、持续协调"的特征,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采用敏捷治理模式,在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之上,突出学生中心、强化数字赋能、创新协同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治理效能,深化育人成效。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敏捷治理数字化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的现实困境、价值遵循及实践策略

    武雪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质量评价是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信息反馈、教学实践的优化,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对于广大高职院校而言,开展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从认知层面到政策层面再到实践层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当前,正确认识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的现实困境,有效把握职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规律,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非常紧迫且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

    高职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现实之困与应对之策

    张红瑞李青张宇婷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实现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可以为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职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旨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高职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教学资源支撑度不足、培养模式灵活度不够、管理制度体系化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从数字化赋能教育转型、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改革和完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等方面入手,助推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人才成长需求。

    高职院校学分制学习成果学分银行

    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制度的超越与构建

    逯长春叶媚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遵循一种闭环逻辑,其以结构化的制度设计,展现出极高的效率和专业化优势。但这种封闭性的培养制度也存在一些局限,如招生评价方式单一、专业覆盖范围有限、培养规模超额供给、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等。为突破这些局限,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制度需要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有效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制度的开放性转型,可以从主体、招生、培养和就业四个方面着手,构建教师职前培养制度,进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师范教育培养制度"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