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密柱支撑张弦铝合金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刘小蔚李志强欧阳元文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博温室项目屋盖为任意不规则曲线组成的无曲率平面,采用异形多边形网格加大透光率,基于这些特点,选型最终定为张弦铝合金网格结构.本项目挤压出新型"日"字型挤压铝合金构件以更好地承受屋盖面内弯矩,保证杆件与整体结构平面内有效传力.设计了新型刚接板式节点并通过足尺试验和精细化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节点刚度与极限承载力,试验及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类节点有较高的抗剪、平面内和平面外承载力.阐述了弯扭构件数字化加工工艺及不规则铝合金特殊单元式的装配式预拼装技术,引入立面幕墙与主体结构一体化设计技术,其中立面幕墙面板设计首次通过整体协同分析考虑了主体结构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构造满足要求.重点说明了双向正交布置拉索的施工张拉模拟计算方法,验证了索力分级张拉时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张拉完毕结构变形满足要求.

    张弦铝合金网格结构"日"字型挤压构件刚接板式节点足尺试验装配式预拼装张拉成形

    360°咬合金属板屋面风致易损性分析

    齐晓海冀骁文王斐亮程旭...
    81-8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360°咬合金属板屋面作为众多形式金属屋面中的一种,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然而在真实风环境下,该类屋面的抗风揭能力尚有待研究.针对 360°咬合金属板屋面系统的风灾易损程度开展了量化分析研究,以判定其真实抗风能力.为此,研究结合了力学试验与数值仿真等技术手段,对某TB开关站厂房的360°咬合金属板屋面系统的承载力以及风荷载效应进行分析.基于概率学知识,提出连接件失效概率的高效计算方法,进而快速分析金属板单元失效概率以及屋面整体的易损性,并提供损失的平均水准及变异程度量化结果.研究发现,荷载最不利工况通常对应来流垂直于屋脊线时,此时该类屋面在风力达到 9 级时出现破坏的迹象,当风力达到 12 级时,整个屋面极有可能被整体掀飞.

    360°咬合连接金属板屋面风灾易损性风荷载极值

    负载下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筋网加固足尺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卜良桃周恭慧杜国强
    87-9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负载下钢筋混凝土(RC)柱的轴心抗压性能,使用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筋网(RPCSM)对负载下的RC足尺柱进行加固,设计制作了 7 根RC方柱试件,其中 1 根未加固对比柱、1 根端部箍筋加密加固柱、2 根RPCSM加固柱、3 根端部箍筋加密RPCSM加固柱.考虑加固层厚度、钢筋网配筋率和端部箍筋加密对轴心受压RC柱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变形关系和应变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固柱的承载力提高了 2.81~3.82 倍;原混凝土柱与RPCSM加固层界面粘结可靠,共同工作良好;随着钢筋网配筋率的提高以及加固层厚度的增加,端部箍筋加密后整体性的提高,承载力和轴向变形能力提高,但延性有所下降.结合规范和破坏机理,给出了承载力计算公式,以促进该加固技术的推广.

    负载下加固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足尺柱轴压性能钢筋网配筋率

    含有安定性不良钢渣骨料的混凝土病害诊治研究

    唐坤胡杰唐钷纪鹏远...
    94-9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掺入钢渣的现浇混凝土高层住宅项目混凝土表面出现密集鼓起脱落,通过对从现场鼓起部位获得的块状样品和粉末状样品进行电子显微分析、能量色散谱分析和X射线荧光分析,确定混凝土鼓起的原因为混凝土中掺入了安定性不良的钢渣,并获得了安定性不良钢渣的典型微观形貌和元素构成.通过对 236 个鼓起构件进行分析统计,确定该批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破坏深度、破坏面直径等指标,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最后,本文建议采用先剔除钢渣和拉毛面层,再挂钢丝网和喷射高强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处理措施来提高构件耐久性.修复完成后由房屋使用方负责日常巡检,前 5 年要求每年定期全面巡检 1 次,5 年后每 3 年定期全面巡检 1 次.若发现已修补构件出现鼓起现象,应及时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和处理.

    钢渣混凝土耐久性安定性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修复方案

    BFRP筋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张振雷刘华新徐佳宁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玄武岩纤维筋(BFRP筋)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对其进行中心拔出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探究了其破坏形态以及粘结机理,研究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筋材直径和再生骨料替代率对BFRP 筋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粘结性能影响.结果表明,BFRP筋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粘结有拔出破坏和劈裂破坏两种破坏形态;BFRP筋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粘结滑移曲线可分为微滑移段、滑移段、下降段和残余应力段;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以延缓混凝土内部裂缝的产生与演化,进一步提高BFRP筋表面肋与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作用,增大BFRP筋与再生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因剪力滞后效应,BFRP筋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随着BFRP 筋直径的增加而降低;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会对BFRP筋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粘结应力产生不利影响.

    BFRP筋再生骨料混凝土粘结性能拔出试验

    我国建筑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体系分析研究

    张惠锋梁锋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建筑结构检测与评定技术及标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介绍了我国建筑结构检测与评定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基于标准层级、应用范围、检测技术和评定内容四个维度,对我国现有的建筑结构检测评定标准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现行标准体系存在整体性、系统性不足以及缺乏有力技术支撑等方面的问题,尤其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标准体系亟需更新和完善.基于上述研究,建议全面梳理和整合现有检测与评定技术,加强标准与科研的互动,推进标准体系的改革,优化政府供给的推荐性标准,并加强团体标准的质量管理.这些建议旨在为我国建筑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检测技术评定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化

    某上浮地下车库结构检测及加固处理方案

    张学智霍喆赟王颖贺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在建地下车库发生上浮事故,结构上拱现象严重,结构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事故发生后对该工程及时采取了临时应急措施.通过详尽的结构检测,精准定位了地下车库的上浮影响范围,全面掌握了受影响构件的损伤情况.根据检测结果,结合原始设计资料和现场实际施工状况,分析了地下车库上浮的主要因素及构件损伤的机理.对上浮影响区域的结构采取了注浆、补桩、构件置换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本工程处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地下车库抗浮结构上拱结构检测承载力结构加固

    软土地层45m级超深基坑工程实测变形性状分析

    徐中华王卫东宗露丹朱殷航...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挖深 45m级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其实测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大,且变形空间效应显著;由于开挖深度大,地下连续墙的绝对侧向变形量也较大,但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与开挖深度的比值仅为 0.43%,与上海软土地区挖深小于 30m的基坑变形统计平均值接近;地下连续墙及立柱受开挖卸荷影响,竖向位移表现为隆起,且在底板浇筑工况下隆起值趋于稳定,立柱的最大回弹达 65mm;各道支撑轴力增量基本发生在紧邻下方土体开挖工况,且最大轴力值基本发生在第六、七、八道支撑中;基坑外地表沉降均呈"凹槽形",随施工阶段的推移地表沉降逐步增加,且发生最大沉降的位置随之逐步向坑外发展,而无量纲化地表沉降仍处于上海软土地区统计的沉降包络线范围之内;此外,基坑周边管线、磁悬浮的变形均较小,表明基坑工程的安全可控.

    超深基坑软土变形性状地下连续墙变形地表沉降建(构)筑物变形

    采空影响区高层建筑抗变形设计方法及应用案例

    王媛李伟强穆亮孙宏伟...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紧张,煤炭采空区不再只是进行城市绿化,而是越来越细分,在可利用的场地上进行工程建设.重点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采空影响区域内,基于数值沉降抗变形分析,高层建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更加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及抗变形措施,这一设计方法的实施可以解决很多采空影响区内建筑活动因为过高抗变形措施费而停滞的项目,缓解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用地需求.基于目前国内外采空影响区域内砌体结构及高层建筑抗变形设计分析方法,提出采用岩土有限元软件精细化模拟正常施工沉降变形及残余变形影响下的沉降变形;基于典型项目案例计算分析,提出抗变形设计的量化分析结果.分析方法及量化结果为后续煤炭资源型城市高层建筑的抗变形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煤炭资源型城市采空影响区高层建筑沉降变形分析抗变形分析

    考虑埋深影响的地下LNG罐振动台试验研究

    杜斌高文生赵晓光肖立...
    13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LNG罐与地上LNG罐相比,拥有更好的抗震性、更高的安全性等优点,其工程应用是LNG罐结构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大陆尚无地下LNG罐的应用先例.振动台试验是研究地下LNG罐地震响应的一个重要手段,为考察不同地震动强度、不同液位、不同埋深情况下地下LNG罐的地震响应特性,基于1 个结构模型设计并进行了2 组层状剪切试验箱的振动台试验.LNG罐模型参照某 22 万m3 LNG罐进行简化,考虑储液与结构、土与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关系对储液、结构、土(包括基岩)进行了相似设计.通过试验设计对模型和边界进行了合理的设置,振动台试验考察了不同工况下的地震响应规律,获得了LNG罐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试验中展现出的储液-结构-土相互作用的部分特征与相近工程实测结果、经典理论具有一致性.

    振动台试验地下LNG罐储液-结构-土的动力相互作用相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