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技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

魏星

双月刊

1674-6635

atd@cadg.cn

010-57368778 68322631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中国建筑设计集团

建筑技艺/Journal Architecture Technique
查看更多>>《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本刊编委会由建筑设计界的专家及有影响力的建筑师组成,编委会主任由崔愷设计大师担任,并得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团体的支持。 应2008年底编委会的提议,本刊于2009年4月更名为《建筑技艺》,简称AT。《建筑技艺》秉承过往特色,以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为办刊宗旨,全面报道国内外精彩新锐的建筑设计实例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建筑技术,强调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的配合,突出节点细部构造、实施技术等。 主要栏目:名师档案、主题建筑、技术专栏、人物专访、建筑与文化、产品速递等。 读者对象:建筑师、房地产商、结构工程师、科研管理人员、大中院校教师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维立体化设计的城市高密度空间优化策略——以东莞国际商务区首开区为例

    杨旭张慧若宋诗雨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城市立体化设计作为解决高强度开发与空间资源不足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城市空间为人服务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以东莞国际商务区首开区为例,具体说明在有限用地内,如何以立体分层、空间腾挪、单元统筹等策略,营造地面、地下、空中多层次的城市基面系统,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弥补高密度功能复合带来的城市公共空间与生态活力缺失等问题.

    立体化设计空间优化高密度城区

    一体化视角下的高铁片区交通组织策略思考

    张辉黄伟黄亚丽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站城融合逐渐成为共识,不少城市的高铁片区成为城市建设或更新的重点区域,如何针对新要求优化高铁片区的交通系统是重要议题之一.从一体化的视角探讨高铁片区开发建设中重点要素与交通组织的协同策略,并以雄安高铁片区为例,总结高铁片区的交通组织、土地开发互馈、建设运营协同的技术方法,供类似高强度地区开发建设参考.

    高铁片区站城融合交通组织土地开发互馈建设运营协同

    多站点聚合地段碳排放定量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尹茹昕张改景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以功能业态复杂、高开发强度为特点的多站点聚合地段,聚焦科学量化各项减碳措施的具体方法,从地段基本要素出发,阐述现有研究中建筑、交通、土地利用等领域碳排放定量化评估方法,并指出其内部联系,最后探讨多站点聚合地段碳排放定量评估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碳排放多站点聚合地段定量评估

    高强度片区类地面连接效能量化指标研究

    彭飞付本臣曾诗彦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强度片区立体开发及连接缺乏管控指标,对过往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领域关于类地面、立体城市、多层地表等内容进行梳理总结,进而提出"高强度片区类地面"的概念,并提出能够表征类地面连接效能的三个指标,即面积系数、楼层连通率和类地连接工效比,为总设计师在城市设计阶段的立体连接导控提供更全面、精准、高效的量化评估方法.

    城市设计高强度片区类地面连接效能

    全生命期低碳化目标下既有办公空间改造——"绿之屋"的低碳营造

    刘恒徐风黄剑钊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全生命期低碳化"为主要目标和设计手段,对既有办公空间展开建筑改造实践,通过空间用能、灵活适变、轻量建构、绿量提升、循环再生和智慧调控六个方面展开建筑营造.

    全生命期低碳营造既有办公空间改造轻建构

    回馈社区的景观基础设施——东西通道风塔及轨交14号线浦东大道站风井

    张斌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西通道风塔及轨交14号线浦东大道站风井项目在应对毗邻历史建筑、居民区密集、实施界面复杂等难题基础上,通过空间、功能、环境与形象的复合,将其塑造成融入城市环境、回馈社区生活、激发地区活力的绿色景观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公共性回馈社区激发活力

    观音圣坛内部空间设计及技术策略

    万千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音圣坛内部建筑空间的设计构思来源于两个方面:佛教内涵与空间形态的结合、结构形式与建筑造型的结合,在内部空间设计中既体现了佛教的文化传统,同时借由现代建筑空间取得强烈的感染力.通过消防性能化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以建筑专业为主的多专业多手段圆通大厅须弥山的消防安全体系,保障了消防安全.

    佛教内涵建筑结构一体化空间感染力圆通大厅须弥山消防性能化

    轨道上的城市枢纽设计创新与实践——以郑州航空港站为例

    张少森樊鹏涛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高铁建设快速发展,回顾国内铁路客运枢纽的建设发展历程,借鉴TOD圈层理论模型界定高铁客运枢纽关联城市的空间范围,以郑州航空港站等枢纽建设实践为依据,从交通、换乘、空间系统等多个层面探索提炼出枢纽设计创新的六个维度——畅通、便捷、融合、舒适、低碳、智慧.

    铁路客运枢纽站城融合郑州航空港站

    模块化建筑数字定义方法及编码规则研究

    樊则森徐卫国李新伟曾涛...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模块化建筑由结构、围护、机电、内装四大系统的建构特征,形成了用目标函数定义模块化建筑系统的数字建构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套面向模块化建筑产品的数字定义方法和编码规则,以期对建筑产业数字化全过程的贯通给出启示.

    模块化建筑数字定义模块化建筑编码目标函数参数化

    通用航站楼差异化创作的可能性——以建德航空小镇千岛湖通用航站楼为例

    朱子晔牟健汪浩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航空小镇的背景下,以浙江省建德航空小镇千岛湖通用航站楼为例,基于建筑类型学的方法,从形态特征、功能紧凑、体验丰富的角度阐述通用航站楼的设计策略,并总结与交通航站楼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性.

    杭州亚运会特色小镇通用航站楼差异性建筑类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