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科学
建筑科学

赵基达

月刊

1002-8528

busc@263.net

010-64517786 84272776

100013

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

建筑科学/Journal Building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8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技术期刊。本刊内容丰富、可读、实用,在建筑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本刊依托建设部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得到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有许多国内建筑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编委会,使得本刊更具权威性、指导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潜孔锤引孔灌土打入管桩法抗压承载力性能试验

    林惠庭周文超唐健彬唐俊...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硬岩层地质条件下使用管桩破损比例高,在珠海市类似地质条件项目分别对孤石场地、淤泥地层直接到强风化花岗岩或中风化花岗岩、有效桩长小于8m多种PHC500管桩难以穿透的特殊地质情况,创新性使用潜孔锤引孔灌土打入管桩法.对不同沉桩方法进行了 9根桩的抗压承载力性能试验,对潜孔锤引孔灌土打入管桩法与液压锤锤击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两种沉桩方法均能达到设计单桩竖向抗压特征值要求.对比传统的引孔灌浆打入桩方法,采用引孔灌土的方法同样能达到设计单桩竖向抗压特征值要求,能减少灌浆湿作业,提高工程效率.

    潜孔锤引孔灌土潜孔锤引孔灌土打入管桩法抗压承载力

    T形钢管混凝土柱-带楼板钢梁框架节点地震损伤试验研究

    耿凯刘孝禹杨浩张继承...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T形钢管混凝土(CFST)柱-带楼板钢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制作了 6个不同梁柱线刚度比和轴压比的T形CFST柱与带楼板钢梁框架节点试件,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在高轴压比下延性和耗能能力明显下降,刚度和骨架曲线基本不变;随着梁柱线刚度比提高,试件的刚度减小,延性和耗能能力先下降后上升;楼板对试件正向加载时的抗震性能有一定提高,负向加载时的影响很小;所有试件的滞回曲线均为较饱满的梭形且各试件的平均等效阻尼系数为0.270远大于普通钢筋混凝土节点试件,说明T形CFST柱-带楼板钢梁框架节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T形钢管混凝土柱梁柱节点低周往复抗震性能

    U型UHPC与再生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分析

    秦朝刚杜锦霖吴涛刘伯权...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预制工艺,在再生混凝土(RAC)外围复合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形成U型UHPC与RAC组合截面梁,提升力学性能.以U型UHPC及配筋率为变量,设计了 U型UHPC-RAC组合梁.通过四分点抗弯性能试验,分析了裂缝形态和破坏机理,UHPC与钢筋应变和荷载-位移曲线.结果表明:U型UHPC与RAC形成的组合截面配筋梁,弯曲裂缝宽度小,分布均匀且间距小,最终形成1~2条宽度最大的主裂缝,为延性破坏;U型UHPC薄壁可显著提高开裂荷载,增幅约72.1%,而配筋率将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增加25.4%和35.7%,改善了再生混凝土梁的初始刚度、延性和耗能性能;组合截面内RAC、UHPC与钢筋协同受力,应变线性变化,符合平截面假定;按照叠加原理,简化应力分布曲线,建立了 U型UHPC-RAC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超高性能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组合截面破坏形态受弯性能

    框架-核心筒结构基本周期计算公式研究

    邱盛源陈才华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往往需要通过控制基本周期来实现更合理的设计.现有针对建筑基本周期的理论研究中,对于弯曲变形为主的剪力墙结构和剪切变形为主的框架结构,均有显式表达,但对于高层建筑常用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则缺少显式表达.本文基于哈密顿原理出发,采用变分法对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基本周期进行推导,在考虑了框架柱轴向变形后,通过引入弯剪协同周期系数得出框架-核心筒结构基本周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高层建筑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

    高层建筑基本周期框架-核心筒结构哈密顿原理有限元模型

    带钢桁架转换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研究

    刘劲松孙逊孙锋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一栋带钢桁架转换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和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地震反应及其损伤.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轻微塑性状态,刚度退化缓慢,弹塑性变形满足位移角限值要求;钢桁架转换层及其相邻层为薄弱层,剪力墙边缘构件内置型钢提高了其延性和水平承载力,增强了薄弱部位的抗震性能;型钢混凝土框架柱损伤轻微,抗震承载力冗余较多,能够起到"第二道抗震防线"的作用.带钢桁架转换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良好,满足大震下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

    钢桁架转换层弹塑性时程分析模型试验

    预应力薄壁钢约束圆木柱轴心受压性能分析

    刘德贵李建春张华
    13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出性能更为优越的钢木组合柱,对薄壁圆钢筒施加预应力以形成主动围压,并设定预留量制作了预应力薄壁钢约束圆木柱试件,进行了其轴心受压性能试验,明确了其破坏过程和失效模式;整理获得了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和荷载-应变关系曲线,以及初始刚度、残余承载比和耗能等轴心受压性能指标,进行了轴心受压性能分析.同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了预应力薄壁钢约束圆木柱轴心受压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并提出了其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预应力薄壁钢约束圆木柱受预留量、螺栓间距、薄壁钢厚度和长细比的影响,表现出四种不同破坏模式;考虑木材和钢材弹性模量差异大而设定一定的预留量,并采用合适薄壁钢厚度、螺栓间距和长细比,预应力薄壁钢约束圆木柱具有较好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初始刚度、残余承载力和耗能等优越轴心受压性能.所建立的预应力薄壁钢约束圆木柱轴心受压有限元模型与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用于相应的受力计算分析.

    预应力薄壁钢约束圆木柱轴心受压试验性能数值模拟

    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墙板系统受力性能研究

    王雪陈威威艾明星柳培玉...
    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两组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墙板和1组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墙板系统的抗弯试验,研究了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墙板的抗弯性能和与主体连接节点抗拉承载能力.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计算,在建立合理假定的基础上,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墙板作为非组合墙板时,分析了内外叶板跨中截面内力分布和应力、应变分布,提出了内外叶板弯曲正应力计算方法.根据试验验证,证明了墙板及连接节点满足设计要求.

    内力分布组合度抗弯性能设计承载力

    旋喷静压复合桩芯桩-水泥土界面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尹浩
    15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旋喷静压复合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受力合理,可在既有建筑加固与改造工程的低净空条件下施工等优势;旋喷静压复合桩具有双层荷载传递模式,芯桩-水泥土界面和水泥土-桩周土界面是控制旋喷静压复合桩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的关键因素;针对此特性,对旋喷静压复合桩的芯桩-水泥土界面进行研究,通过水泥土试块强度试验,验证了水泥掺量、水灰比和龄期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通过界面强度特性试验,证明了芯桩-水泥土界面侧阻力与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有关,得出了钢管-水泥土界面和混凝土-水泥土界面的粘结系数.试验表明: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受水泥掺入量和含水量的双重控制,随水灰比的增加而减小,对于不同水灰比的水泥土,存在最优水泥掺量;芯桩-水泥土界面的极限侧阻力与水泥土强度存在近似线性关系,钢管-水泥土界面的粘结系数平均值为6.66%;芯桩-水泥土界面在受荷过程中经历了弹性阶段、脆性破坏阶段和剪切滑移阶段.

    旋喷静压复合桩芯桩-水泥土界面强度钢管-水泥土界面粘结系数极限侧阻力

    冻融循环作用下轻骨料混凝土及普通混凝土后锚固化学锚栓抗拔性能对比分析

    杜红凯许鹏王海萌杨富雄...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轻骨料混凝土锚固化学锚栓的拔出抗拉性能,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对抗拉性能的影响,并和普通混凝土后锚固化学锚栓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倒锥形化学锚栓,制作轻骨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化学锚栓试件各24个,进行静力约束抗拉试验,对比试验现象,分析化学锚栓在混凝土中的拔出承载力和粘接强度.研究发现倒锥形化学锚栓在两种混凝土中的破坏模式均为胶-筋界面破坏;粘结强度与拔出承载力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但在轻骨料混凝土中的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在普通混凝土中的下降速度.

    化学锚栓轻骨料混凝土冻融循环粘接强度拔出承载力

    大型会展建筑消防设计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刘静刘春光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会展建筑一般具有规模大、功能需求复杂、人流集散量大、火灾荷载高等特点,存在消防车道布置、防火分区划分、安全疏散组织、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计难点,需要采用特殊消防设计手段来解决.本文以某国际会议中心项目为例,通过对其消防设计难点进行深入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了建筑的消防安全,成果可供类似会展建筑参考.

    大型会展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分区安全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