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师
建筑师

黄居正

双月刊

1001-6740

010-58933828 58934821

100037

北京三里河路9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师/
查看更多>>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 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代表文明吗?

    村松伸赵齐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史学在 20 世纪发展迅速,其背后是将城市与文明相连的巨大推力.经历近代与世界大战,在全球格局的变动之下,我们对城市的定位,从一种特定的社会状态,提升到了城市代表人类文明的高度.然而,城市是否真能代表文明?本文将回顾欧、美、中、日近现代城市史发展中观念演变的脉络,在今日重新思考这一问题.

    城市城市史文明爱国主义

    近观与远望:研究张永和建筑实践的几个切入点

    朱剑飞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在一个大的历史和世界的背景下研究一位建筑师?如何在此大背景下研究现当代中国建筑?个体建筑师与整体建筑设计文化呈何种关系?建筑师自身的话语和历史地理大背景下的整体建筑学术判断,又是什么关系?在众多关于张永和的研究的当下,我们又有什么新的视角?本文试图在方法论上思考这些问题.本文以远观和近看的不同焦距,考察并提出研究张永和建筑实践的几个切入点:个体履历在世界地理上的穿梭;路径中的关键节点;1990 年代后期关于"基本建筑"的提出的突破和意义;"基本建筑"与"叙事建筑"的内在关联性;三十年来"基本建筑"在实践中的扩充和渐变;张永和建筑实践的"话语"活动及其多重形式;建筑文化和建筑媒体的重要性;以及中美关系和中外关系在研究个体建筑师和整体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性.

    个人履历节点国际关系政治地图叙事建筑基本建筑西格德·莱韦伦茨砖魂建筑实践作为话语建筑文化建筑展陈东亚建筑圈国际空间

    我思故我在——非常建筑第三个十年的在与思

    王辉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从笛卡尔、康德到梅洛-庞蒂对"我思故我在"这个哲学命题的思辨,来平行考察非常建筑三十年实践中张永和的智性发展轨迹,以眼、手、脑、心、灵五个官能为切入点,用空间的具身性来理解张永和近十年的建筑创作,展开一个从作者角度解读设计作品的建筑评论方式.

    张永和非常建筑梅洛-庞蒂具身性我思故我在

    回看30年——实践建筑师张永和与理论历史学者朱剑飞的网络对谈

    张永和朱剑飞李鸽易娜...
    27-41页

    超越二元——读弗兰姆普敦《批判的地域主义》

    张永和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是一篇阅读笔记,其中逐一解读了弗兰姆普敦文中的一些关键理念,试图厘清弗氏的抵抗建筑学是如何建构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弗氏最一致的一个努力是超越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批判的地域主义抵抗建筑学前卫大众主义后现代主义本体建筑学

    延续与融通——董大酉西北区期间大学校园作品解读(1952-1955)

    吴思睿王军王元舜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董大酉1952-1955 年在国家"支援西北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赴西北区任职期间的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作品进行解析,提出董大酉这一时期建筑风格和设计思想的历史延续性.新中国成立初期,董大酉在西北地区设计实践中,立足于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背景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调适,将上海时期对"西方古典主义""中国传统复兴""现代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以"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并重的姿态持续探索民族建筑、地域建筑的发展道路.董大酉的作品和思想是连接中国东部、西部建筑实践和理论的重要遗产.

    董大酉西北区大学校园设计民族性现代性

    云南普洱地区南传佛寺殿堂建构的异同特征分析

    杨大禹尹蕾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于云南普洱地区的南传佛寺,地理区位夹在西双版纳与临沧两个地州之间,地理维度要比临沧地区更偏南偏低一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因受到其周边地区傣泰文化和汉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普洱地区的南传佛寺呈现出由南向北、从传统的傣泐风格向汉式风格逐渐过渡转化的趋势,大致形成景迈型、孟连型和景谷型三种典型的佛寺殿堂形态特点.本论文以这三种典型案例为例,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并与西双版纳和临沧两地的南传佛寺殿堂相比较,以期展示出普洱地区南传佛寺存在的诸多异同特征,同时反映普洱地区南传佛寺在一些建筑空间形态与局部装饰构造处理方面的独特建构技艺,给读者呈现出南传佛寺殿堂建筑所具有的不同类型风格、地域特征及其成因.

    南传佛教佛寺殿堂建构技艺地域特征

    从规律认知到类型建构——城市设计的入门探索

    蔡永洁黄林琳沙永杰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空间具有明确的建构规律,它通过建设单元地块划分与类型建筑的组织,展现出"建筑—街坊—街区"的空间逻辑.为帮助首次接受城市设计训练的高年级学生快速认知这一逻辑,本文通过国际现代城市成熟案例的分析,完成空间建构规律总结,将其作为操作工具并完成一个当代城市街区的城市设计.具体操作分两步走:首先通过建筑的组合建构城市街坊;然后通过街坊的组合构成城市街区.不同寻常的是,要求学生在上海城市语境下完成一个抽象基地的设计工作,从而避开复杂现实条件的干扰,专注空间规律,以此揭示这种简单逻辑的深刻性及其跨越文化的属性,从而验证其对城市设计的普适意义.

    城市设计入门训练空间规律建筑类型

    坂茂木构建筑设计方法与技术策略研究

    赵亚敏任睿
    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坂茂近年来十分关注木材,其通过发挥材料的优势,不断挑战新型木构建筑创作,诸多作品已成为世界先进木构建筑设计的典范.文章以坂茂的木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首先解析其设计观念内涵;继而从木网壳编织、树状木结构塑造、纯木框架建构三方面剖析坂茂的木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并论述其用材与细部技术策略;揭示出如何协调概念设计、材料、构造、建造间的关系从而拓展木构建筑的可能性,以期对我国当下木构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坂茂木结构设计方法技术策略建造

    机器与社会理想:莫西·金兹堡的构成主义功能性设计方法逻辑探析

    吴寒杨豪中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20 年代,金兹堡面对新旧风格之交替、艺术与技术的争辩提出了一种集社会理想与机器性为一体的建筑设计方法——"功能性设计方法",其成为各先锋思潮在建筑本体域的一次聚合与重要接驳点.然而鉴于政治因素之介入,功能方法一度在建筑历史理论研究中处于失语状态.文章将从功能方法之历史时代特征出发,探究其思想之源并着重探析其以社会理想为目标、内化于机械生产逻辑的机器范式,揭示其对构成主义建筑理论与现代主义理性设计方法的重要奠基作用.

    莫西·金兹堡功能性设计方法机器范式构成主义设计流程理性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