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师
建筑师

黄居正

双月刊

1001-6740

010-58933828 58934821

100037

北京三里河路9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师/
查看更多>>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 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建筑类学科发展地貌图解析

    王建国杨俊宴
    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类学科作为历史悠久、基础深厚而常用常新的重要工程学科,由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物理和更加广义的学科交叉方向共同构成.本文从未来中国建筑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出发,系统整理和收集了近十年的中外权威学术期刊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数据集,探讨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建筑物理学科的关键研究领域及其演进脉络,进而建构了学科发展地貌图,对建筑类学科的"学科高地""学科热点""学科前沿""学科洼地""学科边缘"作出研判.基于建筑类学科的内核式交叉、外延式创新等发展趋势,探讨了建筑类学科的几大热点科学问题.

    建筑类学科学科地貌图

    导言

    张波
    16页

    赋魅四策:公共设计中的感性魅力营造理论初探及案例研究

    王雨嘉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建成环境学科中,公共领域设计的一个重要吸引力,即设计令人着迷、奇妙和兴奋的魅力的构建.可以将这一构建描述为设计的"赋魅".基于文献和案例研究,本文描述并总结赋魅在当代公共设计中相关性,并将其理论化为设计过程中生成魅力的"赋魅四策",结合案例分析,检验和探索赋魅在不同特征的项目背景中的实际运用、生成特点和手段及其效果.

    赋魅设计原则情感反应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设计设计过程

    城市设计之魅:"乱糟糟"的日常

    胡兴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将魅惑不清、高度混杂的日常生活,视为城市设计中难以被理性化的处理对象,本文分别从认识论与方法论上讨论了设计师应该如何理解并拥抱这种日常之魅.

    日常生活城市设计祛魅

    具身情感与环境调控——制造氛围的两重面向及其潜力

    毕敬媛吴皎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氛围是在当代建筑理论和实践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概念,其提出源自对现代主义中形式几何理性空间的情感回应.本文拟回溯"氛围"作为一个新现象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在建筑学话语与实践中的发展,指出这一概念具有气象学与美学两重辩证的属性,从具身情感和环境调控两条线索切入,揭示制造氛围的潜力以及建立技术时代情感复魅的可能图景.

    氛围新现象学具身情感环境调控空间媒介

    祛魅、赋魅与复魅——马塞尔·布劳耶钢管椅的多重位移

    闫丽丽满锦帆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马塞尔·布劳耶设计的钢管椅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探讨它在 20 世纪 20 年代、30 年代、60 年代以及当下,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及意识形态下,是如何作为设计改革社会的工具、纳粹帝国繁荣进步的象征和一种有品位的文化资本而存在的.揭示了在与钢管椅相关的意义链中,几乎相反的意义是如何在同一个物体中出现,探索了其时间性和物质性的轨迹以及它所形成和塑造的多重位移.本文认为,正是由于这些家具是基于功能主义的合理化计算的结果,剥除了传统物品中人文、历史和心理的深度,呈现为一种单纯而赤裸的物,才使得不同意义的注入成为可能.这违背了作者的初衷却成就了其现代经典的地位.

    马塞尔·布劳耶钢管椅位移物质文化现代性

    国际化与国族化:20世纪早期西方国族建筑中的现代主义

    潘曦朱安琪朱逸云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强调"国际化"的现代主义建筑与强调"国族化"的国族主义产生深刻交集,在现代民族国家国族身份认同的塑造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本文阐释了这分别带有排他性和包容性、看似矛盾的两者形成交集之成因,丰富了建筑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这一议题的讨论:一方面,现代主义建筑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与部分新生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达成一致,参与到后者对其国族身份认同的塑造中;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逐渐国际化,这一国际式风格成为主流话语的一种体现,使西方世界中的"边缘"国家效仿跟进,成为其国族建筑风格的选择.

    国族建筑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国族主义

    被遗忘的叛逆者OR坚守者?——西班牙建筑师费尔南多·伊格拉斯的设计思想解读

    幸周澜屹龙灏
    5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荆棘王冠"的设计者西班牙建筑师费尔南多·伊格拉斯是一位特点鲜明的建筑师,他是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浪潮中不折不扣的"叛逆者",其精彩的设计作品——即使是永远停留于纸上的未建成作品——也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建筑师.然而,对费尔南多·伊格拉斯的研究却异常稀少,几乎找不到一篇关于他的中文或者英文论文.本文通过对有关费尔南多·伊格拉斯的西语资料的详细阅读、建成作品的实地调研以及相关学者和机构的交流访问,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传统与永恒、秩序与结构、自然与有机三个层面对他的设计思想进行深度解读,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建筑创作现状,探讨了费尔南多·伊格拉斯的所思所为对中国建筑设计学科与行业发展的启示.

    费尔南多·伊格拉斯西班牙建筑师地域建筑设计思想

    中国现代早期砖拱壳历史遗产之建造组织方式研究——1958年重建工大型空心砌块筒拱厂房设计建造一体化实验回顾

    夏珩殷嘉悦张轶伟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示节约"三材"约束条件下,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师生探索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快速施工方式,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基于历史文献研究、三维图式、口述采访的工作方法,从设计过程、施工组织、机械工具、人员协调等多方面回顾了1958 年重建工师生使用大型空心砌块筒拱技术承建江陵厂厂房的史实.它是新中国早期砖薄壳结构谱系中的重要类型,对当下的建造教学也具有参考价值.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大型空心砌块筒拱可移动模架1958年教育——生产实践结合

    由《学宫图说》看明代江浙地区营造传统在日本书院类建筑的传播与交流

    吕颖琦李浈王之玮
    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朱舜水《学宫图说》中的建筑构架、布局的对比研究,从建筑的尺度控制、构架特征、构件样式、学宫建筑布局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以朱舜水为代表性传播人物,明末清初的江浙营造文化与技术对日本的影响.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上,日本书院类建筑以重要建筑单体以及庙学轴线布局等方式学习中国庙学建筑.但后期日本书院类建筑发展则有选择性加以改良运用;在建筑构架上,以轩廊、蜀柱样式等细部展现出中国江浙地区的特色.这种影响正是一种典型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案例.建筑布局与样式易于学习,而技术和施工则倚重工匠较难改变.发展到一定时期,本土文化自觉则会从中发展出匹配自身建筑体系的方式并以此传承.

    《学宫图说》庙学平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