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施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

高振锋

月刊

1004-1001

jzsg150@163.com jzsg150@sohu.com

021-62136404、62125164

200050

上海市武夷路150号3楼

建筑施工/Journal Building Construc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于1979年创刊,其内容套萃精英、博采众长,凸现中华建筑施工之大成,是中国自然科学建筑类核心期刊,近期又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双效"科技期刊。杂志向以实用著称,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建筑材料、饰面装潢和工程质量事故防治经验:报道国内重点工程中"高"、"大"、"深"、"重"的施工新技术以及科学实验新成果:主要栏目有:"地基基础"、"结构施工"、"装饰技术"、"建筑机械"、"工程质量与安全"、"建筑经济与管理"等,可供工程设计、建筑施工、基建、科研、建设监理和大专院校等单位及专业人员参考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含水率钻孔桩排放泥浆絮凝脱水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陆朝新邓续康龚泳帆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含水率钻孔桩排放泥浆难以处理、直接外运的成本高、易撒漏及对环境影响高等问题,采用絮凝法对泥浆进行絮凝作用,使其快速泥水分离,实现钻孔桩排放泥浆减量化,为钻孔桩排放泥浆的处理提供参考。通过泥浆的沉降柱、浊度、比过滤阻力、脱水泥饼含水率试验,结合有机絮凝剂FN剂、无机絮凝剂FP剂与不同水力参数的角度,研究泥浆絮凝脱水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掺量的FN与FP,在合适的水力参数下具有优异的脱水效果;当转速为400 r/min时,脱水后泥饼含水率降至97。4%;当搅拌时长为120 s时,脱水后泥饼含水率降至90。4%;而脱水泥饼含水率则随着搅拌温度的增加呈现轻微降低,含水率从15 ℃时的97。8%降至40 ℃时的89。1%。在添加复掺絮凝剂后,钻孔桩排放泥浆的比阻值低至4。4×1012 m/kg,显著低于单掺下的泥浆比阻值。FN和FP联合投加有效发挥电中和及网捕-卷扫作用;絮凝剂通过吸附架桥作用使泥浆颗粒发生明显聚集效果。因此,在适宜的水力条件下,合适的复掺絮凝剂对高含水率泥浆处理效果显著。

    高含水率钻孔桩排放泥浆泥水分离复掺絮凝剂水力参数絮凝脱水效果网捕-卷扫作用

    钻孔灌注桩废弃泥浆快速絮凝脱水技术与机理研究

    陈祎刘明昊赵智慧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钻孔灌注桩废弃泥浆由于具有稠度大、含水率高、流动性大等特点,导致难以自然沉降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利用无机絮凝剂FC剂和FS剂、高分子有机絮凝剂FM剂、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FC-FM,通过沉降柱曲线、比阻、浊度等试验,对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进行快速絮凝脱水研究。结果表明:FS剂的絮凝效果最优质量浓度为0。05 g/mL,最优掺量为泥浆体积的10%;FM剂的最优质量浓度为0。005 g/mL,最优掺量为泥浆体积的15%;FC-FM剂的效果优于二者单掺效果,其中FC最优掺量为10 mL、FM最优掺量为15 mL,此时,液相体积为28 mL,1 d后为35。5 mL,脱水后泥饼质量最低为41。4 g,泥水能够实现快速分离,且其去浊的效果最优,去浊率达45。1%。在最优絮凝脱水组合方案下,利用固化剂S剂可高效固化下层的泥浆,当固化剂掺量从3%增加到7%时,土体的28d抗压强度从1。08 MPa增长到1。92 MPa,钻孔灌注桩废弃泥浆实现快速处理的同时,节约了1/3的经济成本,可对类似废弃钻孔泥浆的处理提供借鉴。

    钻孔灌注桩废弃泥浆絮凝脱水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固化剂

    BIM施工模型自动建模系统研究

    杨林李启明
    12-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BIM施工应用的前提是精确的BIM模型,但是对于中小型施工单位来说,很难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建立和深化高质量的BIM施工模型。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BIM几何模型自动建模的技术方案,通过研究BIM自动建模中的几何模型自动生成原理,用函数式形式化语言给出了基础算法,并用Python语言实现了该算法,在Autodesk Dynamo图形开发平台上完成了BIM几何模型自动建模的原型系统。并以工程实际案例验证了原型系统的有效性,从而证明了提出的核心算法的正确性,以及BIM自动建模系统研发的可行性。

    BIM施工模型深化自动建模系统几何模型基础算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开挖面地质类型智能识别研究

    周鲁刘胜利王宇超谢雄耀...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法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项目中,但是复杂的地质环境会让盾构施工发生卡机,刀盘磨损,超欠挖、地面塌陷等问题。因此,准确、及时地感知地质条件变化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多通过钻孔手段进行地质勘察,而先进的地质预测方法也不能满足盾构快速掘进的要求。因此,提出了一种识别盾构开挖面地质类型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将遗传算法(GA)与分布式梯度增强库(XGBoost)相结合,通过GA来确定XBGoost模型的最优超参数。同时,依托福州滨海快线三标段项目盾构与地质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其他3种经典机器学习模型LightGBM、Random Forest、SVR进行对比,以进一步验证模型的鲁棒性。结果表明,GA-XGBoost模型精度具有明显优势,通过GA来搜寻模型超参数也可提升模型准确率。

    盾构法地铁隧道地质勘察围岩识别机器学习模型遗传算法(GA)分布式梯度增强库(XGBoost)

    基于隐式物质点法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甄亮陆小龙陈峰许达...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设计开挖面支撑力是保证盾构隧道稳定性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数值模拟方法作为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技术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隧道工程设计中。因此,基于自编物质点法程序,对隧道开挖面模型进行计算,其中通过应力控制法对开挖面施加支撑力,并根据模型的动能和开挖面的位移对开挖面的稳定性进行判断,从而建立了一种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方法。首先,通过与已有的试验模型和理论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随后,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一系列参数分析,探究了土体内摩擦角、黏聚力和隧道埋深对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撑力和破坏形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强度参数中摩擦角相较于黏聚力对模型失稳区域范围的影响更大,两者与模型极限支撑力都呈现负相关关系,隧道失稳破坏区域的范围会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而减小。

    隐式物质点法隧道工程开挖面稳定性数值模拟极限支撑力失稳破坏

    FRP-ECC加固对钢筋混凝土方柱轴压性能影响的研究

    杨焕奎韦有信黄斌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常见钢筋混凝土方柱的FRP-ECC加固方案开展轴向抗压的力学性能研究。引入混凝土塑性损伤(CDP)和钢筋三折线等特征模型建立构件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明确了加固后钢筋混凝土破坏时的应力分布状态,探究了FRP的厚度和布置间距、ECC厚度及构件配筋率等因素对加固后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方柱最终以核心混凝土束进入塑性状态而破坏,而FRP加固条仍处于弹性状态。随着FRP片材、ECC黏结层厚度的增加和加固条中心距的减小,加固效果逐渐凸显。FRP厚度达到20 mm或加固条宽度与间距的比值达到0。4时,极限承载力幅值提升分别达到11。29%和5。12%,同时,对于配筋率较高的方柱,FRP-ECC加固效果更明显。

    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案FRP片材ECC黏结层轴向抗压数值计算

    盾构管片应用HDPE锚固板防腐技术研究

    何建罗云峰陈伟邹峰...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地下空间开发深度不断加深,隧道工程常常在具有腐蚀性或地下水环境中施工,对其盾构管片的防腐性能要求较高,传统涂抹防腐砂浆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防腐要求。以上海龙华污水处理厂雨水调蓄工程为依托,针对隧道管片所处的特殊环境,对管片内部防腐材料性能展开研究,并进行对比试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DPE锚固板作为盾构管片内防腐材料具有良好的防腐、防水性能,手孔封堵采用嵌入和热熔搭接的方式结合完整、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不仅为背景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也为后续其他类似工程环境提供可靠依据。

    盾构管片HDPE锚固板管片防腐黏结性能

    DMPC工法可视化泥面扫测技术应用

    于顺利熊菲刘桂荣卢荣...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着重介绍了数字化微扰动压入式沉井(DMPC工法)可视化泥面扫测关键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声呐测量技术原理及核心设备参数、数据采集技术、测深系统校正及测深线布设、多波束换能器校准、可视化处理等方面,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应用情况总结了技术实施流程及扫测误差,可为DMPC工法可视化泥面扫测技术提供经验借鉴。

    DMPC工法泥面扫测多波束测深可视化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精细化调平综合施工技术研究

    夏阳刘贝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和性能。预制构件在安装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和变形,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和性能。鉴于此,介绍了预制构件精细化调平综合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创新应用,通过使用新型实用工具,改变传统的调平加固方法,使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精细化调平防偏位防错台

    数字建造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综合改造项目的应用研究

    陈楠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建造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综合开发项目的应用中会经历数据采集、标准化、综合应用和交付的过程。以上海市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为案例,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多种数字化装备与历史保护建筑平台技术,实现了历史建筑修缮、功能提升和数字化保护的目标。

    历史建筑保护三维激光扫描建筑信息模型综合管线数字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