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

周畅

月刊

0529-1399

aj@aj.org.cn

010-58933628

100835

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大楼

建筑学报/Journal Architectural Journal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建筑学报》简介 《建筑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每月20日出版。大16开,96页,铜版纸彩色印刷。 《建筑学报》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建筑专业杂志。创刊近50年来,涵盖了国内建筑学专业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论文和重要建筑实践,记录了新中国建筑创作发展的历程,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在国内建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发行量一直在同类期刊中居前位,年发行量50余万册。 《建筑学报》的特色:立足国内,以繁荣促进中国建筑创作为宗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 《建筑学报》的内容:涉及建筑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两大部分,设有建筑理论、建筑评论、建筑教育、城市设计、设计研究、建筑实录、建筑技术、住宅设计、传统建筑、国外建筑等栏目。 《建筑学报》的读者群:建筑师、建筑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建筑学专业师生和各级建筑管理人员。 近年来,《建筑学报》已成为全国各设计单位的必备资料,为广大商家提供了直接向建筑设计人员展示产品的平台,将为您的企业经济发展助力。 欢迎征订2004年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家屋社会·城市家屋——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大楼

    阮昕
    66-71页

    及舍·后湖当代建筑文化中心

    魏春雨张光
    72-76页

    另一种透明性——及舍·后湖当代建筑文化中心设计

    魏春雨关明浩张光
    77-79页

    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

    尤根·恩格尔钟乔赵宝森托马斯·布瑟...
    80-83页

    与城市联动的建筑——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的建设思考

    郝秋实冼宁刘然赵宝森...
    84-85页

    埃米尔·考夫曼建筑自主性理论的思想辨析与评述

    叶征冰青锋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埃米尔·考夫曼的建筑自主性探索展开引介、分析与评述.首先,简要归纳考夫曼的建筑自主性论证;其次,将考夫曼建筑自主性理论的主要智识来源追溯至沃尔夫林和德沃夏克的影响,并指出考夫曼的"在之间";最后,阐明考夫曼在论证时未区分勒杜和康德分别从卢梭那里继承的是两种不同的自由,直接将勒杜的建筑与康德的自主性进行联系导致了其根源性的不足.

    埃米尔·考夫曼独立性自主性建筑形式自由

    全球的在地——安东宁·雷蒙德的建筑思想演变与在日设计实践

    胡雅婷杨涛袁唐鹏赟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美籍捷克裔建筑师安东宁·雷蒙德的作品与思想作为解读对象,梳理了以赖特、奥古斯特·佩雷、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建筑师对其建筑探索过程中的阶段性影响,阐述了雷蒙德作为一个"外来者"如何在建筑设计中逐步巧妙地将日本与西方的建造技术方法、生活方式、精神文化彼此圆融,从而使传统与现代共同服务于最终的建筑目的,并指出其设计思想与实践的当代建筑学价值.

    安东宁·雷蒙德现代建筑日本建筑赖特奥古斯特·佩雷勒·柯布西耶跨文化

    罗马风亦或罗马——布鲁乃列斯基立面形式的历史溯源

    慕启鹏刘颖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建筑史著作中对布鲁乃列斯基立面形式是源自古代罗马还是罗马风的不同观点,大量梳理了古罗马建筑的形式范式,并深入探究西方古代至中世纪早期建筑史的演变逻辑,尝试厘清布鲁乃列斯基建筑立面形式中的历史线索,进而相对清晰地揭示出其作品中的设计暗语.

    布鲁乃列斯基罗马罗马风文艺复兴立面形式

    "穿贯连柱"与"通经断纬"——鄂西土家族穿斗体系和西兰卡普织锦的意匠关联

    徐涵张彤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田野调查和对地方匠人的访谈,从材料与技艺的建构性、几何与符号的象征性方面,对鄂西土家族吊脚楼穿斗架营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织锦两种艺术形式之间制造意匠的关联与互通性特征展开探析,从而建立了一种对土家族穿斗木构体系形式解读的新的研究视角和非物质立场,并对由此阐发的有关乡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问题,提出了以文化系统作为整体性认知的构想.

    土家族穿斗架西兰卡普宇空性技艺建构理论

    "组构"与适应性演化——从设计原理类教科书解读中国建筑教育的知识体系(1950-1960年代)

    张轶伟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1950-1960年代设计初步、设计原理、构图原理3类国内建筑设计类教科书的阐释,指出关于建筑设计的认知与方法已脱离宽泛的工程学范畴,以本土化的"组构"理论为代表.并以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材、教学为例,揭示出建筑设计的知识体系显现出"布扎"原理和现代建筑空间观念的双重影响,体现了"组构"理论在国内现代建筑教育适应性演化的特征.

    布扎组构教科书知识体系现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