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

周畅

月刊

0529-1399

aj@aj.org.cn

010-58933628

100835

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大楼

建筑学报/Journal Architectural Journal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建筑学报》简介 《建筑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每月20日出版。大16开,96页,铜版纸彩色印刷。 《建筑学报》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建筑专业杂志。创刊近50年来,涵盖了国内建筑学专业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论文和重要建筑实践,记录了新中国建筑创作发展的历程,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在国内建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发行量一直在同类期刊中居前位,年发行量50余万册。 《建筑学报》的特色:立足国内,以繁荣促进中国建筑创作为宗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 《建筑学报》的内容:涉及建筑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两大部分,设有建筑理论、建筑评论、建筑教育、城市设计、设计研究、建筑实录、建筑技术、住宅设计、传统建筑、国外建筑等栏目。 《建筑学报》的读者群:建筑师、建筑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建筑学专业师生和各级建筑管理人员。 近年来,《建筑学报》已成为全国各设计单位的必备资料,为广大商家提供了直接向建筑设计人员展示产品的平台,将为您的企业经济发展助力。 欢迎征订2004年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的责任——写在《建筑学报》70周年之际

    崔愷
    1-6页

    从《建筑学报》70年看中国建筑理论话语的变化与发展

    王骏阳
    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建筑学报》70年的内容为讨论对象,对其中建筑理论话语的变化和发展进行梳理,形成具有不同议题的3个阶段,即1954-1979年间的国家政治话语主导下的建筑理论、1980-1999年间的"国外建筑理论"的全方位"引进"与"建筑创作"论的兴起、2000-2024年间的"建立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到"建筑学基本问题".最后以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以及"两个建筑学"与建筑学的"迂回"之路作为对建筑学"内涵"和"外延"问题的回应.

    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学理论议题中国特色建筑理论体系建筑学基本问题建筑学的"迂回"之路

    中国建筑现当代史的书写及相关议题

    李华王诣童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建筑学报》各纪念专题纪念方式的转变为起点,《建筑学报》中有关中国现当代建筑的历史回溯与研究文章为线索,结合相关文献,考查不同时期的写作背景和动因、作者身份、写作视角、阐述方式及面临的问题,揭示其作为一个研究方向的形成:从为政治宣传服务到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研究工具、议题和阐释逐渐丰富、历史观念不断变迁的过程;并对中国语境中,其写作方式和特点,及与之相关的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现当代建筑史史学史建筑历史与理论复数历史

    《建筑学报》70年知识生产——兼论建筑学学术的独特性

    顾大庆吴茜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出版模式、征稿启事、栏目编排及写作文体等期刊基本要素为线索,对《建筑学报》的知识生产特征进行系统考察,进而延伸至对建筑学学术独特性的讨论,提出《建筑学报》是一个以建筑设计为核心,同时覆盖建筑学相关广泛议题和领域,并容纳不同知识生产和呈现方式的专业学术期刊,其多元特征体现了建筑学学科的独特性.

    《建筑学报》建筑学知识生产学术学术期刊

    《建筑学报》透镜下的中国建筑创作70年

    李翔宁周渐佳莫万莉王雪睿...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建筑学报》过去70年间刊登过的近3000个建筑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对建筑实践的关键信息,包括设计主体、地域分布、功能类型展开分析,将作品中反映出的创作观念与《建筑学报》的议题相关联,以此勾勒出中国建筑创作的轮廓.

    建筑创作设计主体地域分布功能类型议题知识网络

    建筑评论70年与中国建筑共同体的周期性生态再造

    周榕韦思彤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共同体生态"维度梳理了《建筑学报》从创刊至今的建筑评论类文本,重新认识并定位了作为"共同体生态交互机制"的建筑评论的作用与价值,尝试通过建筑评论这一生态认知指标,回溯新中国建筑生态70年来所经历的3个代谢周期,探究中国建筑共同体周期性生态再造的基本规律;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当下建筑评论在面对新危机、再造新生态时的共同体使命.

    建筑评论共同体生态周期性生态再造

    从《建筑学报》看城市设计的议题、理念与实践

    朱昊昊王艺彭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建筑学报》中城市设计相关话语的分析,从概念/认知、内容/对象、议题/理念3个维度切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建构、实践推进与理念生成,及其与中国城市发展历程的内在关联.回溯城市设计概念与认知在中国城市化驱动下的建构与完善过程,结合城市空间生产的实践类型与特征,梳理城市设计的话语流变与观念演化,探讨城市设计随着议题的多元化而不断被拓展的知识体系.

    建筑学报城市设计城市化话语议题理念实践

    中国传统园林研究70年——以《建筑学报》(1954-2023)为分析对象

    顾凯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建筑学报》(1954-2023)这70年分为3个阶段,对其中每一时期中涉及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研究情况加以概述总结,并重点分析其中呈现鲜明特点的关键概念:第一阶段为"空间与构图",第二阶段为"意境与神似",第三阶段为"情趣与方法".从中体现出学者与建筑师对我国传统造园及其在当代意义的深切关注,在对传统园林自身认识不断深化的同时,也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学报历史理论设计实践

    中国民居研究70年——以《建筑学报》(1954-2024)为中心的回顾

    党晟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建筑学报》创刊以来发表的民居相关研究与建筑设计作品,回顾过去70年我国民居研究的历程及其与实践的互动关系.描述了民居调研从1954-1978年以"采风"为旨趣到1979-1989年全国"补白"工作基本完成的历程;再到1990-2008年民居研究总体史的写作取得进展,保护与更新成为实践主战场,至2009-2024年渐成体系,同时城市更新、乡村建设中的建筑实践则呈现多元化,学术研究与建筑实践的分野扩大的全过程.

    民居调查研究学术史保护与更新城市更新乡村建设

    《建筑学报》与中国革命旧址保护与建设

    董哲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视《建筑学报》70年来刊登的关于革命旧址保护与建设的论文.通过分析历史环境、纪念性构筑物、纪念性建筑物3种类型的建造对象,勾画出革命旧址保护与建设在70年间的演进脉络,提出旧址营造的核心是激发纪念者的历史意识,并据此剖析建筑师们在不同时段探索的纪念性建筑实践与学术讨论话语.

    《建筑学报》革命旧址纪念性建筑纪念碑革命纪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