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州珠江大桥历史与工业遗产价值研究

    李炎千诗慧唐重平
    22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60年的珠江大桥,是联通广三、粤汉铁路的广州跨珠江第一座铁路桥梁,为适应2025年广湛高铁建设而面临改造诉求.文章通过追溯珠江大桥工程档案,深入挖掘珠江大桥选址与建造历史,总结其遗产价值:作为公路铁路交通节点的使用价值;见证广州城市规划的历史价值;具有地域特色建造技术的科学价值;塑造城市文化景观的社会文化价值.以此为珠江大桥的遗产保护与改造提供依据.

    珠江大桥铁路遗产桥梁遗产工业遗产遗产价值

    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术语应用研究概述

    成丽徐蓉晶
    23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关于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术语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适时地梳理已有研究,回溯其应用情况和研究方法,将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文章以闽南传统营造术语相关成果为基础,结合应用历程和成果表现形式分析其应用情况,从工匠、文献、实物三个层面出发探讨研究方法,提出术语应用现存问题,以期为闽南传统建筑及其营造术语的研究助力.

    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术语术语应用研究综述

    流动与共融——地域性视角下岭南政务服务中心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初探

    康悰智包莹裴越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政务服务中心特点,结合地域性视角与实地调研,提出岭南地区部分政务中心公共空间存在整体能耗较大、空间使用率低、场所气氛单一等问题.通过现状分析与文献研究,剖析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多元化、日常化的趋势,并结合典型案例,从公共空间室外化、多首层设计、体块消解以及优化不同类型空间特征等角度(这些角度包含地域特点、发展趋势和使用者的考量),提出政务服务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为岭南地区的相关设计实践提供初步探索.

    政务服务中心岭南地区信息化公共空间

    基于GIS的晚清民国时期山东潍县城市寺庙空间变迁研究

    孙思捷
    238-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潍县城是晚清民国时期胶东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文章以寺庙空间为切入点,对城市格局进行分析.文章运用GIS技术,通过平均最邻近分析、核密度分析、变异系数法和标准差椭圆与平均中心分析的方法,解读清末民初潍县城寺庙空间的分布模式和变化过程.

    GIS潍县城寺庙空间分布

    菏泽前王庄村防御性民居墙体营造技艺研究

    段梦莉付衍健梅剑平
    24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菏泽市巨野县的前王庄村,是明清时期的古村落.该村落中仍保存着众多完好的石砌建筑.因受历史文化和区位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建筑墙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文章以菏泽市前王庄村传统民居墙体的营造技艺为研究对象,对前王庄村的传统民居的防御性建筑、墙体的营造技艺以及墙体中的其他构件进行解析,以探究其营造特征和构成逻辑,为保护和传承菏泽前王庄村传统民居建筑墙体的营造提供有益参考.

    前王庄村传统民居墙体营造技艺

    基于ENVI-met的苏州水乡老旧街区冬季热舒适景观提升策略研究——以32号街坊为例

    吴捷吴浩然王香治芮铭达...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影响苏州水乡老旧街区空间形态对室外热舒适的影响,研究选取苏州32号街坊进行现场热环境实测,发现目前冬季街巷热环境差异较大,具有可提升潜力.选取街坊内典型空间进行景观优化设计,采用ENVI-met软件,基于生理等效温度(PET)等指标,对优化后的室外空间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1)滨河附近区域相较于街坊内部舒适度较高,应充分发挥水域的微气候调节优势,对驳岸区域充分利用以服务于原住民和外来游客.(2)街巷内部的绿地空间微气候相对稳定,对于街坊内开阔无遮挡的硬质公共空间,较宽的道路空间应增加绿植形成一定的绿地空间以调节街巷微气候.研究结果可对改善冬季室外热环境及未来老旧街区更新设计提供参考.

    苏州水乡老旧街区冬季室外热环境ENVI-met景观提升策略

    寺院园林及植物设计探析——以莆田囊山佛教文化主题公园为例

    范思哲
    248-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莆田囊山寺佛教文化公园是第5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会场之一,文章通过对莆田囊山佛教文化公园自然现状与人文景观的剖析,提出主题园林营造及植物设计策略,并对公园总体布局和主要植物设计进行了概述,为八闽寺院园林的营造和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佛教论坛文化公园寺院园林佛教植物

    基于参数化虚拟体验与AI情感分析的风景园林教学优化研究——以风景园林工程实践课程为例

    李钏源
    25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参数化设计、虚拟体验来提升学生的设计理解力和创新能力,通过AI情感分析获取学生的实时反馈,以优化教学策略.研究发现,参数化设计和虚拟体验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而AI情感分析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调整依据,有助于提升风景园林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数化设计虚拟体验AI情感分析风景园林教学

    城市绿地空间社会效益研究综述

    姜雪满殊含李南
    25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绿地承载着城市中人与自然互动下的多重社会效益,结合西方国家城市绿地建设经验,我国城市绿地社会效益提升已进入时间紧、任务重的关键期.文章以182篇中文文献和665篇英文文献作为基础,通过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CiteSpace、VOSviewer等分析工具,提炼出城市绿地的美学价值、娱乐价值、文化价值、康体价值等社会价值提升路径,以期对基于社会效益提升的城市绿地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城市绿地社会效益研究综述文献量化分析

    探讨图像生成式AI在变革本科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张冠亭王一婧李艳张林瀛...
    257-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迅猛发展,AI课程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开设AI课程的教学案例,并深入探讨了图像生成式AI在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文章探讨了如何运用AI提升设计效率、创新能力以及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同时也关注了引入AI技术所带来的伦理挑战和对创意表达的影响.最终,文章强调了在风景园林教育中合理整合AI技术的重要性,以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设计师.

    图像生成式人工智能风景园林教学设计类课程本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