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供需关联视角下的适老化生活圈医疗卫生设施便利性评价——以天津市红桥区为例

    李军丽肖少英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对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进行供需便利性评价有利于健全社区适老化服务体系.文章以天津市红桥区为例,综合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发现,红桥区老年人口与社区卫生设施均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聚集性较强的特征,设施布局均等性较差;医疗卫生设施供需可达性整体水平不高,呈现由区域外围向中心降低的趋势;分析设施与老年人供需适配度,识别出"L-L""L-H""H-L"三种供需类型,同时将"H-L"供不应求型细分为老年人聚集类、设施缺乏类和人均不足类,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升老年人使用便利性.

    老龄化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匹配GIS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场所现状及适老优化研究

    冯帅苏艳骏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乡村振兴政策提出以来,我国对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建设还缺乏一定的关注,不少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场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场地破损、设备损坏、场地功能性或针对性不足等等,加之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因此对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适老化建设也应当受到重视.文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考察等方法,对典型村庄进行深入调查,解析了当前农村公共体育健身锻炼场地的特征,结合建筑空间、人场环境、运动设施、锻炼场景等方面,从用户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农村公共体育优化与适老化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乡村振兴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锻炼场地用户分析适老化

    苏州苏纶场工业街区更新活化策略探讨

    申磊王玲张颖曹惠敏...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中的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城市文明与人类发展的进程,加强工业街区的整治与保护是城市更新工作的关注重点.文章以苏州苏纶场为例,通过梳理街区发展历史变迁和深入调研街区交通、景观、功能等方面的现状问题,从交通梳理、景观营造、功能植入三个层面探讨街区活力提升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城市工业街区更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工业文化街区更新苏纶场规划设计

    基于空间句法的老旧街区公共空间研究——以成都市望平街区为例

    梁芊芊黑清敏单舒勤韩腾飞...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成都市有机更新背景下,旧城改造中的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成为提升街区活力的关键要素.文章旨在通过运用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集聚分析、Agent(智能人)模拟对成都市望平街区这类更新中的老旧街区的院落空间、街道空间、已改造空间进行分析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提出对老旧街区消极空间或潜力空间的更新改造策略.

    望平街区空间句法公共空间空间改造

    基于历史传承的老城更新探究——以宜川老城为例

    邓妍吕攀杨芊芊
    18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着未被列入法定保护框架但又有一定价值的老城地段,在过去快速城镇化发展中沦为"城中村".如何实现对这一类老城地段进行历史文化传承与持续复兴是城市更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议题.文章以陕西省宜川县老城片区的更新实践为例,提出基于历史传承的针灸式有机更新模式.从赓续历史、传承文脉、补齐短板、经营导向等多个维度切入,通过对历史文脉的研究与保护,挖潜存量空间,重塑历史空间节点,从而以点带面地激发老城活力,逐步带动城市自发更新,旨在为这一类老城的历史传承与更新发展提供参考.

    老城地段城市更新历史传承保护发展

    基于图片正投影纠偏成像描测法的传统建筑特征影像量化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何振岱故居为例

    张诗曼张鹰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古建测绘调研费工费时,为提高传统建筑普查测绘建档效率,有必要对传统调研模式进行改良研究.文章以三坊七巷何振岱故居为例,基于现场踏勘检测、采集的传统建筑摄影图片,发展一种以图像纠偏成像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建筑正投影图的快速且满足精度规范的绘制方法:确定特征图的选取方法与透视测算方法;设置三维尺寸标尺,采集不同拍摄角图片数据,确定对象建筑拍摄角的区间值及其尺寸标尺设置位置;以何振岱故居为例,采集符合精度要求的立面影像特征图,基于图片正投影纠偏成像描测法,绘制何振岱故居传统建筑特征正投影图,并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建筑特征影像图射影几何正投影纠偏图像测量何振岱故居

    遗产廊道视角下成渝铁路的文化资源构成与空间分布特征

    戴秋思吴任清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渝铁路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西南地区辐射全国的交通干线,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但缺乏遗产视角下的系统研究成果.文章立足于遗产廊道理论,从形态学和类型学切入,按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种空间形态要素对成渝铁路两侧10千米范围内与铁路在功能、历史、空间上存在相关的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统计;最后分别得出"双峰型""冷却塔型"和"三峰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铁路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及沿线城市空间更新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基础.

    遗产廊道成渝铁路文化资源空间分布

    基于BIM技术的福州市连江县仁坂黄家祖厝建模研究

    季宏张旭林万荣
    1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三维激光技术对福州市连江县仁坂黄家祖厝进行数据收集,对建筑要素进行系统性梳理,利用BIM技术的"族嵌套"方式构建"族"库以及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将BIM技术与福州古厝结合,为福州古厝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仁坂黄家祖厝模型建立对福州其余古厝保护研究工作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BIM古建筑仁坂黄家祖厝建模族嵌套信息

    场景理论视域下浙东运河(绍兴段)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孙琳琳姜宇王涛陈思...
    194-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东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大、种类多,对其开展活态传承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文章结合场景理论七要素,提出非遗活态传承三大路径.包括打造浙东运河非遗文化带、加大非遗传承人扶持力度、提升浙东运河文化影响力的文化传承发展路径;创新非遗展演新形式、打造江南水乡新场景、输出浙东运河文化IP的旅游创新发展路径;非遗融入社区空间和非遗融入社区生活的社区宜居发展路径.

    浙东运河场景理论非遗活态传承

    基于全民健身视角的城市体育公园的使用后评价(POE)的研究——以茂名市奥林匹克公园为例

    刘长飞安静
    19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茂名市奥林匹克公园的使用者的使用评价进行分析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运用SD法进行问卷结果的量化,通过实地考察,以建设设施、景观要素、交通特征、公共服务为四个准则层因子,进一步划分了16个评价层因子,构建了城市体育公园的使用满意度的评价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到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得到使用者评价结果,并针对评价数据提出意见.提出了城市体育公园的使用后评价(POE)体系,并对城市体育公园的建设提供了理论研究.

    全民健身城市体育公园层次分析法使用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