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居实态与住居理想

    金日学
    1页

    渭南地区农村住宅厨房空间实态特征及空间行为研究

    金日学刘文彤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厨房,渭南地区方言称之为"灶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在特定时期的生产水平与物质追求.文章以渭南地区农宅的厨房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观察、案例分析的方式对 80 余户厨房的位置、室内布局、空间行为多方面进行分析,厘清空间行为与厨房空间的形态与尺度、灶具更迭与并存、功能布置的密切关联,在空间与人的双向互动中,为农村厨房的品质化提供思路.

    渭南地区农村住宅厨房空间行为分析

    基于径流路径先导理念的校园设计探讨——以三个依山而建的校园为例

    陆超王扬佟肖萌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校园设计中,地形条件、水文情况是影响设计的重要环境要素.依山而建的校园,往往具有历史形成的场地径流记忆.山上水流形成特定的径流路径,并随时间而固化.尊重场地既有水文条件,考虑原有地表径流路径,以径流路径为先导理念进行设计,可以令依山而建的校园布局有充分的场所理论依据.利用场地径流路径的不同特征,可以结合校园规划因势利导,增添校园空间特色,实现一定的水利价值,发挥更大的生态价值.

    径流径流路径先导理念依山而建校园设计

    基于中华文化传承的住区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李世芬王艺锦张宇范熙晅...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本源.文章从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切入,尝试从建筑教育层面推进中华文化传承.提出课程改革策略,并从思维模式建构和分阶段、多角色协同等层面介绍实践环节.最后,通过课程成果介绍,展示、解析了包括概念引领、功能转换、"三生"对接、元素与手法传承等设计片段.

    传统文化现代转译教学改革

    基于共享理念的深圳中小学校园边界空间研究

    伍兆琳朱亦民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与教育理念变革,中小学校园边界空间面临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挑战,"共享"是在存量时代下激活并高效利用此类城市空间资源、营造有活力的教育与日常生活交往空间的有力手段.以深圳中小学校园的边界空间为研究对象,从物质环境和人群活动特征两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现状问题,并从模糊校园边界、复合多样功能、置入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更新策略,实现多元人群对中小学校园边界空间资源的共享.

    共享理念中小学边界空间多元参与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设计创新研究——以仪征客运中心为例

    万钟刘松张启菊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构建更加绿色便捷和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综合客运枢纽的一体化设计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针对推动客运枢纽的可持续性与一体化设计的前沿需求展开研究,以仪征客运中心为实证案例,详细分析了该项目的设计定位、目标以及现存的问题和挑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积极探索一体化设计策略,以期为实际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可持续发展一体化设计综合客运枢纽设计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探究

    刘建邦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事业发生了极大变革.文章简单介绍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此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研究了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使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帮助和借鉴,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互联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基于Ladybug+PHOENICS的医院室外风环境模拟与优化

    李文慧曹鹏王菲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依托Ladybug和PHOENICS软件对医院夏季和冬季室外风环境进行模拟,并对风环境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总结研究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所处地域气候特征和建筑布局形式,从建筑平面布局与细部设计、绿化布局模式等方面,提出医院风环境优化策略;最后,对优化方案进行模拟对比,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医院夏季风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其舒适区比例由37%提高至76%;冬季主导风向模拟条件下,西侧建筑背后街道风影区面积大幅减少,极大提高了自然通风效能,优化效果明显.

    医院室外风环境数值模拟ladybug+PHOENICS

    传承文化的城市活力胜境——安徽省文化馆新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方案设计思考

    张振辉仇佳琪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政策的推动和传统非遗文化保护需要,文化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文化建筑逐渐演变成一种开放、复合、共享、生态的传统文化学习和日常交往场所.作为一种文化馆和非遗馆两馆合一的项目类型,文章回顾和分析了安徽省文化馆新馆和非遗馆项目的设计思路,并从中总结出能帮助文化馆及非遗馆成为文化、自然、城市活力共构的文化场所的设计策略,为文化馆及非遗博物馆等多馆合一类文化场所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文化建筑文化传承城市胜境多元复合开放共享

    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初探——廖俊波纪念馆设计

    闻佳琳吴震陵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念性场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同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念性场所缺乏日常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纪念性建筑尺度巨大,形制固化,纪念内容和功能单一的现状与公众渴求更多的公共空间和贴近日常生活的纪念方式产生了巨大矛盾.文章通过分析廖俊波纪念馆设计实例,从群体组织流线、外部公共空间、建筑体量、建筑功能,这四个方面探讨了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方法.

    日常性纪念性场所多元化公共空间纪念馆场所精神廖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