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田园城市"理论对城乡规划及应急防灾的启示

    张锐连华肖建虎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深入解读"田园城市"理论及空间形态,从"社区-城市-城市群"三个层面分析其对城乡规划及应急防灾的启示,提出在社区层面应鼓励居民自治,提高社区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补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功能转换能力;在城市层面应控制城市规模及人口,充分利用冗余空间,注重健全综合防灾规划,采用城市"多中心"发展模式,完善多层级的应急生活物资网络体系;在城市群层面应注重调整区域功能结构,缓解中心城市压力,以形成高效的城市群网络化协调发展格局.

    "田园城市"理论城市防灾"社区-城市-城市群"

    古丹阳湖区传统圩田聚落文化景观构成与变迁初探——以高淳杨家村为例

    潮书镛文啸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高淳杨家村为例,梳理因产业结构、交通方式变革导致的聚落变迁历程,描述了当代杨家村文化景观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构成,提出了以日常性、历史意识与层级性为主要特征的要素互动形式,并将其诠释为当地人对文化身份、集体记忆和社会结构的隐性表达,希望为古丹阳湖地区传统圩田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古丹阳湖区传统圩田聚落文化景观

    基于"五态共融"理念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研究——以漳州市黄田村为例

    严巍章韩荣杜星月赵冲...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面临着过疏化、产业失活等问题,传统风貌格局及建筑破坏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出发,通过梳理村落发展的周期特点及其内部逻辑,在系统分析传统村落的文态、生态、业态、形态、社态内涵和协同配合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五态共融"理念,系统性地对传统村落发展特征进行解构同时,通过五态共融理念尝试构建了符合传统村落保护实际的发展体系框架.最后,以福建省漳州市黄田传统村落为例,初步构建了基于五态共融理论下的村落保护发展路径,为促进我国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示范性借鉴.

    传统村落五态乡村振兴黄田村

    创新型建筑类人才思维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以吉林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杨柯吕静郑秋玲李冰心...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城乡规划专业转型,城乡规划专业高校教育改革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思维、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以吉林建筑大学为例,运用SPSS分析、研究、更新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其研究性思维能力,实现双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符合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创新型人才思维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反馈

    集体生活的空间容器——20世纪理想农村模型的分析与比照

    郑丹彤朱薏余飞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进城乡融合和协同发展的当下,如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并有效统筹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关乎经济、社会等上层建筑层面,又与城乡人居环境的物理空间规划密切相关.以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三个"理想农村"提案为主题,深入解读勒·柯布西耶的"光辉村庄"、苏联的"集体农庄",以及我国人民公社并展开横向对比,厘清各提案作为理想空间范式的构造特征及反映出的背后思想,以期为当下我国城乡空间融合路径的探讨提供历史模型参照.

    城乡构造理想农村光辉村庄集体农庄人民公社

    居家养老模式下乡村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以聊城市范尔庄村为例

    付德龙陈泽伟逯海勇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梳理乡村住宅建筑结构和适老化改造的现状问题,构建了乡村住宅适老化的总体逻辑框架,并以范尔庄村为例进行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形成以下结论:(1)乡村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区别于城市住宅,其改造策略更关注房屋结构的特点、老年人家庭经济状况、政府对乡村适老化住宅改造的推动等多方面.(2)利用观察访谈等方法对乡村住宅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并对乡村住宅出现的空间布局、采光通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3)以范尔庄村为例,进行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针对乡村地区普遍性问题提出合理性的解决方案,构建了乡村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为其他地区的适老化改造提供理论借鉴.

    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乡村住宅范尔庄村

    "实体-线上"商业节点与科创园区融合发展研究——以杭州蒋村和永福为例

    吴越李相宜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业节点是科创园区发展中必要的城市要素之一,正在向实体和线上方向分化.文章分别以蒋村和永福社区作为"实体-线上"功能混合和以线上服务为主的商业节点代表,归纳两类商业节点与科创园区的融合发展模式.结果表明,"实体-线上"功能混合的商业节点可以为科创园区提供多样化的商业服务,优质的商业氛围有利于吸引科创企业集聚.以线上服务为主的商业节点可以为科创园区提供基础商业服务,在科技城建设初期可以快速弥补实体商业功能的缺失.文章为未来科技城合理布局商业与产业功能提供参考.

    "实体-线上"商业节点科创园区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社区融入视角下综合养老设施功能布局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两个颐康中心为例

    周玄星黄嵩苏畅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社区融入"视角,通过对广州市天河区两个综合养老设施的功能空间构成与使用现状进行调研,运用空间句法量化解析两个设施的空间构形.对比后发现,各个设施的功能空间构成虽然相似,但由于各自的功能布局存在差异,其与空间构形的适应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到设施的运营管理,所呈现出来的对社区的开放程度也有差异.研究最后为综合养老设施更好融入社区提出功能布局上的建议.

    社区养老综合养老设施社区融入空间句法空间构形

    GIS技术在城市蓝绿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江宇琨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GIS技术为基础,选择重庆主城区为研究目标,对该区域蓝绿空间特征以及区域蓝绿空间演变进行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意见.以中心城区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在2005-2020年期间,城市化建设导致农田面积急剧减少,部分蓝绿空间的土地被建筑覆盖.文章对区域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巴南区目前绿色空间面积为907.65km2,优于别的区域;同时对区域空间演变进行研究,发现近15年城建用地明显增加,对区域蓝绿空间造成影响,不过在2010年后蓝绿空间有所增加.未来,该区域需要强化对蓝绿空间的保护与开发,从而为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GIS技术蓝绿空间空间特征演变特征规划

    夏热地区"常全影"空间缺影的影响机理与分析步骤

    罗国辉何凌茜刘颖琪龚兆先...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热地区夏季晴日室外公共空间日晒严重,构建可使活动人群在确定范围内全时段遮阴的"常全影"空间十分必要.但因其中普遍存在多种成因类型的"常全影"缺影.为后续充分补足公共活动场所中"常全影"空间中的缺影,首先须探明各类缺影的影响机理并确立相应缺影分析方法与步骤.分析"常全影"空间中缺影的影响因素、成因类型,阐明构影体形态尺度与空间关系相关、构影体材质相关、周边界面日光反射相关三个方面的主要影响机理,并确立缺影分析基本步骤,为后续补影提供可靠目标指引和验证参照,并支撑"常全影"空间构建的方法体系.

    常全影缺影构影体影响机理夏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