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古园公园化背景下基于游人行为反馈的设计优化方法

    马瑞雪吴语婧沈洁
    26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古园公园化改造背景下,遗存古园往往因扩建/改造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对游人时空行为的挖掘分析有助于识别扩建后场地的特性与空间问题,进而指导改扩建项目进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古猗园为例进行两个维度的分析:对旅游者路径轨迹、兴趣点位等精细化时空数据进行聚集性分析以获知游客景观偏好;对游客网络点评进行内容分析以了解游客感受与潜在需求.基于游人行为反馈的设计优化方法为古园改扩建项目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古园公园化过程中的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古园公园化设计研究古猗园行为反馈设计优化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医院等候空间设计研究

    吴贤同
    270-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承载师生医疗保健的高校医院往往备受关注,但许多位于老校区的高校医院已无法应对扩招带来的学生压力,亟待改造升级.其中,等候空间在高校医院公共空间中是停留时间最长,互动行为主要发生的区域,因此文章以北京某高校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绘、问卷访谈等调研方法,对其等候空间的使用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同时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期望为高校医院等候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提供设计参考.

    高校医院等候空间环境心理学环境设施

    浅析苏俄地铁建筑美学特征

    盛琳李爽
    274-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国内地铁交通建筑发展中地铁建筑设计对美学方面欠缺考虑,出现地铁造型相似等问题,文章选取苏俄地区的地铁建筑进行介绍与探讨,对这些地区地铁的建筑设计进行提炼,总结概括出建筑形式美法则及建筑的韵律节奏美学,以达到体现苏俄地铁建筑美学、彰显地域艺术风格的目标,为今后我国地铁建筑设计提供灵感和指导.

    建筑美学地铁建筑苏俄地区形式美法则

    "交通与建筑文化"美育课程建设探讨

    冯锦艳杜博文童朝霞
    278-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工科院校美育课程存在的学校特色不突出、信息化技术应用匮乏等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了"交通与建筑文化"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线,突出交通运输工程"双一流"学科优势,建成了工、美融合的校级精品美育课和校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融合慕课、知识图谱、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数字化教材和微信公众号为一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升了课程的视觉体验和精神享受.学生可以沉浸式体验古建筑文化的底蕴与现代交通基础设施设计理念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面向社会群体开放,实现全民共享,有利于全民素质提升.

    美育课程数字化资源古建筑交通基础设施民族文化自信

    清代闽南崇德堂民居中堂装饰探析

    郑慧铭
    281-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注重装饰,地域特征明显.中堂是家庭的仪式空间,布局严谨、雕饰精致,强调尊祖敬天的文化传统.中堂是家庭内部的仪式空间,多为男性活动场所.文章重在分析崇德堂中堂的装饰元素、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细部意匠,探索建筑装饰载体,对朴素的地域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的弘扬.

    闽南传统民居中堂建筑装饰文化内涵

    生态美学视野下陶瓷装置中的现代"自然观"文化逻辑隐喻

    陈健张鑫宋庆璐
    284-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生态美学观念应运而生.此观念启发了各界学者对于中国"天人合一"观念的回溯.文章首先阐述传统文脉中的生态观念,以此引出生态美学概念的由来.核心章节以对都市文明的批判、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主题创作的优秀案例分析为论据,通过当代陶艺作品表达生态美学观在现代性"自然观"文化逻辑中的隐喻,剖析生态美学观念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漠视传统审美思维中人与自然被视为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性,重构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永续关系.

    当代陶艺生态美学自然观文化逻辑隐喻

    工业文化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类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张航霖
    287-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遗产蕴含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其工业文化中.目前,工业遗产的开发大多停留在其自身的改造与再利用上,对工业遗产资源在文创产品转化的关注相对较少.为了传承工业文化,文章从工业文化的角度探索工业遗产类文创产品的意义,提出工业文化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类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并以广东省国营紫坭糖厂为例进行设计实践.

    工业文化工业遗产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装配式住宅剪力墙结构在高烈度地区的设计研究

    申彦兵
    290-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科技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占据了大量的空间.通过对18层装配式住宅在高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下的抗震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做好对竖向构件及水平构件的连接至关重要,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必须满足全国及地方的设计要求,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指标要求,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剪力墙设计中需要预留一定的富余度,保证竖向构件可靠连接,以确保后期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能在8度和9度抗震设防烈度条件下更好地设计和使用.

    装配式住宅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高层住宅高烈度

    略论地球重力场对建筑设计的制约及其呈现

    孟刚
    294-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力垂线决定了我们生存在一个横观各向同性空间中.从物理环境到生理机能,再到空间知觉,无不被其制约,它并且进一步渗透到意识领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垂直象征.建筑设计也在层化和线条处理等各方面反映了象征的存在.重力是生活空间的恒定条件,是一个常量.然而日新月异的空间技术,已经让我们看到了重力将来成为变量直至消失的可能.今天深入研究重力对建筑所起到的始于物理止于象征的影响,意义就在于,当有机会进行零重力建造时,我们不必从零开始.

    重力层化空间知觉现象学

    论文投稿指南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