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昆虫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昆虫学报
环境昆虫学报

庞义

双月刊

1674-0858

insect1979@yahoo.com.cn,J.Env.Ent@gdei.gd.cn

020-84456131

510260

广州市新港西路105号

环境昆虫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原刊《昆虫天敌》,是由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1979年创办,广东省昆虫学会主办的省级学术性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收录的科技类期刊之一。随着我国昆虫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原刊《昆虫天敌》由于名称的局限,接受和发表文章的范围显得太窄,不利于本学科的学术交流与研究成果的推广。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新出报刊[2007]390号文件),自2008年1月起《昆虫天敌》将正式更名为《环境昆虫学报》(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为CN44-1640/Q,ISSN1674-085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洲柑橘木虱对两种寄主植物嫩芽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高萌鸽谢鹏何嘉伟何青翠...
    498-505,中插9-中插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洲柑橘木虱 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嫩梢期的重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e cv.Shatangju不同发育状态嫩芽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亚洲柑橘木虱成虫对九里香和砂糖橘嫩芽中的4种共有挥发性成分葎草烯、正己醛、石竹烯、反式-2-己烯醛的趋性反应,从行为学反应和化学成分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亚洲柑橘木虱和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关系,以期探究植物源气味在亚洲柑橘木虱寄主选择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砂糖橘未展开嫩芽、半展开嫩芽分别含有36种、41种挥发性物质,全展开嫩芽和新叶分别含有32种和37种挥发性物质,九里香未展开嫩芽和展开嫩芽分别含有20种和14种挥发性物质;(2)两种植物不同发育状态嫩芽的共有挥发物有8种,分别是萑草烯、正己醛、石竹烯、反式-2-己烯醛、[S-(E,E)]-1-乙基-5-亚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烯、a-荜澄茄油烯、γ-芹子烯和δ-杜松烯;(3)亚洲柑橘木虱成虫对10 μL/mL石竹烯、100 µL/mL反式-2-己烯醛以及1 μL/mL萚草烯有明显的正趋性,研究结果可为亚洲柑橘木虱引诱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亚洲柑橘木虱寄主选择植物挥发物行为反应

    不同地区甜菜夜蛾解毒酶活性测定和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

    周利琳熊凯凡王攀杨帆...
    506-51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测定了广州白云(BY)、武汉黄陂(HP)、上海崇明(CM)、阜阳界首(JS)4个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田间种群和敏感种群多功能氧化酶(MF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酶活性,发现4个田间种群的3种酶活性中仅MFO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采用浸叶法测定了 MFO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对BY和HP两个田间种群已产生抗性的药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BO分别与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混用时,对BY和HP种群均有显著增效作用.进一步以这3种制剂最高推荐用量分别与PBO两个浓度(100 mg/L和50mg/L)混用进行室内盆栽药效试验,与各自单剂最高推荐用量相比,PBO浓度在100 mg/L和50 mg/L时均对高效氯氰菊酯有显著增效作用,PBO浓度在100 mg/L时对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有一定增效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制定有效的甜菜夜蛾抗药性治理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撑.

    甜菜夜蛾解毒酶酶抑制剂增效作用抗药性

    榕属植物上9种粉蚧雌成虫的显微特征和28S rRNA分子鉴定

    吴福中林秀莲傅卫民李惠萍...
    515-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榕属植物上粉蚧发生危害的种类,本文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榕属植物上调查的粉蚧开展鉴定.通过制作粉蚧雌成虫的玻片标本,从触角、刺孔群、盘孔和管腺等部位详细比较了9种粉蚧的主要显微特征,并制作了检索表.通过28SrRNA基因片段,扩增出38条序列,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相似性比对,相似度达到99.35%-100%,构建系统进化树,每种粉蚧与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已知序列单独聚在一支,系统进化树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果表明28S rRNA基因片段鉴定粉蚧具有可行性.该方法为农林业监测预警和精准防治粉蚧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榕属植物粉蚧显微特征28SrRNA分子鉴定

    米缟螟蛹及成虫雌雄个体的快速鉴别方法

    饶永超罗丽林王济红黄振兴...
    524-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米缟螟Aglossa dimidiata蛹及成虫雌雄的方法,分别利用超景深数码显微系统及扫描电镜对米缟螟蛹和成虫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统计.结果表明:雌蛹第8腹节腹面上有一扁平的纵裂缝为生殖孔,生殖孔离肛门的距离较远,分节不明显;而雄蛹的生殖孔在第9腹节,生殖孔两侧各有一个半瘤状突起,且生殖孔离肛门的距离较近,分节较明显.雌性成虫腹部较为粗壮,腹部末端呈圆筒状且有圆形环毛,雄性成虫腹部至末端较为瘦小,呈倒三角状且有味刷.利用该方法共鉴定雌雄蛹200头,成虫200头,准确率达100%.这些结果将为米缟螟的性行为学、化学生态学以及资源昆虫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米缟螟成虫雌雄鉴别

    赤斑白条天牛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鞘翅目:天牛科)

    杨华芳张祖兵朱家颖何霞红...
    530-539,中插12-中插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斑白条天牛Batocera rufomaculata在辣木上蛀干为害,严重影响辣木产业.探明感器类型及分布,可为电生理学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赤斑白条天牛触角进行扫描.结果表明,触角上分布着9类感器,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耳形感器、板形感器、芽形感器、指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和Böhm氏鬃毛;感器分布以鞭节为主;感器类型和分布存在性二型现象;触角端部分布的感器比基部密集,在感受外界刺激时触角端部可能发挥主要作用.

    赤斑白条天牛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入侵昆虫菊方翅网蝽卵到成虫期的超微结构(英文)

    朱玺张家璇李宁宁孟昶君...
    540-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来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 Uhler,1878(半翅目:网蝽科)自传入我国后分布范围迅速扩张.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菊方翅网蝽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关注了卵、若虫到成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卵表面光滑,卵盖具蜂窝状小室.1~3龄若虫触角3节,4龄若虫至成虫,鞭节分为2节;在触角上发现了 5类感器:2类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和3类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在若虫阶段发现了 4种类型的体表突起:鳞片状突起、三角形突起、棒状突起和短柄蘑菇状突起,在发育过程中数量增加;1龄若虫体表瘤突简单,与2~5龄不同,后者瘤突结构保持不变,但分枝变多、变长.研究结果有助于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的早期识别,并为相关类群的系统发育分析提供更多数据.

    入侵昆虫形态个体发育胚后发育异翅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