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四川民族学院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四川民族学院

李能武

双月刊

1674-8824

scncxb@vip.163.com

0836-2856213

626001

四川省康定县姑咱镇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ngding Nationality Teachers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 办刊宗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学术性、民族性、师范性和地方性,围绕经济建设,努力探索在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规律,开展学术讨论,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教育教学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 读者对象:教师、科研人员、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讲好各民族地区红色故事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涛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故事承载大历史。回顾党在各民族地区的奋斗历程,其中有不少美丽故事记载并默默讲述着党与各族人民间的红色情谊。红色故事是红色文化的生动表现形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有力抓手,其中包含的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党与各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深入挖掘并讲好各族人民中流传的红色故事,对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故事民族地区民族团结

    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双向互动机制研究

    汪禧星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研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进行调查研究的理论先导,二者构成了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双向互动关系。我们准确把握这一关系,需要充分理解以调查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认识到调查研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始发点""中心线"和"动力源";同时又要努力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调查研究的实践机制,明确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实践导向。

    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双向互动

    清代湖湘地区孔庙祭祀仪式与礼俗用乐

    熊晓辉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庙祭祀是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历代贤哲的一种释典活动,在祭祀仪式活动中,礼俗用乐伴随着祀典的全部过程,这些音乐专门为祭孔祀典而制作,带有强烈的乐舞特征。清代湖湘地区盛行祭孔祀典,形成了直省祭孔与孔府家庙祭孔释奠的两大用乐体系,由于清代湖湘地区祭孔礼俗用乐体系的成熟及程序的完善,湖湘地区孔庙祭祀礼俗用乐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湖湘地区孔庙祭祀礼俗用乐有着独特的乐舞内容和表现形式,它历经了定乐、发展、缺失、重整等兴亡盛衰,虽然古制音律原貌难寻,但祭祀礼俗用乐与湖湘地方音乐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格局,同时也是孔庙祭祀音乐能够在湖湘地区传承、繁衍的基础条件。

    清代湖湘地区祭孔歌乐表现形式价值

    甘孜藏族自治州寺庙壁画绘制方法及风格分析

    周韬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孜州寺庙壁画从属于卫藏地区壁画风格体系,16世纪形成于康巴地区的"噶玛嘎孜画派"唐卡绘画对本地区寺庙壁画产生影响。本文在分析传统寺庙墙面制作、壁画绘制的基本方法前提下探究卫藏地区传统寺庙壁画风格,以及在秉承传统绘画技法中形成的"噶玛嘎孜画派"唐卡画与壁画平行发展相辅相成的纽带关系;梳理甘孜州寺庙壁画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助于形成壁画技法传承、风格演变脉络的理性认知,建立壁画图像价值判断的客观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保护。

    壁画绘制方法风格卫藏甘孜州

    四川地区汉代乐舞俑形态阐释与审美意识

    杜兰朵郭瀚繁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乐舞俑是汉代俑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以雕塑这一艺术语言表现两汉时期乐舞内容,展示出背后蕴藏的两汉乐舞文化与社会活动风貌。四川是汉代俑像出土的重要地区,其乐舞俑更是别具炉锤,彰显了蜀地丰厚灿烂的文化,为研究两汉乐舞文化提供了重要物证。本文以四川地区的汉代乐舞俑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在汉代历史大背景下,四川地区乐舞俑像之艺术形态特征及其背后所蕴含的蜀地人民审美意识。

    四川地区汉代乐舞乐舞俑审美意识

    人物介绍

    封2页

    投稿须知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