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王凯

季刊

1008-9640

kfjyxb@126.com

0378-2115115

475004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中段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英简单形式与复杂形式的语义差别及其原因

    潘婷婷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中,形式和意义具有一致性关系.简单意义往往采用简单形式,而复杂意义采用复杂形式.汉语和英语在表达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语义差别时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既与各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关,也与复杂性象似动因驱动有关,而认知上的原因似乎显得更为本质.

    简单形式复杂形式语义差别表现形式

    "一带一路"思潮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李俊英田忠山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带一路"思潮不断深入和推进,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为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引入翻译教学因素,是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水平、加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带一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灶书《郭丁香》头口程式分析

    王会丽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灶书《郭丁香》作为在民间广为传唱的叙事长诗,其对人们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过重大影响.帕里-洛德的"程式"是研究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的最佳方法.基于此,本文对《郭丁香》叙事诗的程式研究主要从语词、句式等方面入手,将口头叙事形式与口头程式理论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其程式及程式化规律,从而认识灶书《郭丁香》口头叙事创作规律及本质,同时为探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审美价值提供一个视角.

    《郭丁香》程式语词句式主题

    句法-语义界面理论视角下英语提升动词研究

    李曦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句法-语义界面理论分析了seem、appear类提升动词的形式与意义特征.研究发现,提升动词的语义与其句法形式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特殊现象:提升动词与它的主语论元之间无语义联系,提升结构中的主语均为虚指.对提升动词的句法和语义的界面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提升结构,同时能给予外语教学与研究以启示.

    提升动词移位句法-语义界面虚指主语

    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研究

    肖丽洁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理论,对笔者通过观摩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所收集到的具体案例和国家汉办官方网站上的课堂教学示范课视频进行分析,探究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内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用语建议

    基于文化视角的英汉对比——《红楼梦》原文本与译文本之具体与抽象

    张惠玲唐渠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汉对比而言,英语中有大量的抽象表达方式应用于报刊、官方声明、法律文献、科学文摘等领域,而汉语善于运用具体、形象的表达法,如大量的成语、典故及重叠词等.不同的表达方式映射出不同文化的认知,笔者试以文化视角为导向,在著作《红楼梦》中剖析其原文本与霍克斯英译本之间体现的英汉差异,对具体与抽象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同时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因素.

    英汉对比《红楼梦》具体抽象文化因素

    "新常态"语境下扬州城市道路指示牌译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田冬梅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道路指示牌作为语言环境构成中静态信息服务大系统中的一类,在形象传播、文化交流以及功能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扬州城市道路指示牌,对其译写进行搜集、整理,并结合《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以语言环境创建论为依托对现有翻译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扬州市双语国际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道路指示牌语言环境创建路译写规范

    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语义学和语用学分析

    张明雪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是勾勒其性格特征、推进情节发展以及营造戏剧场景的重要工具,将很多微妙的人物思想活动和关系变化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但鉴于《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丰富内涵在刻画人物和完美再现当时社会经典生活情境方面的特殊作用,本文尝试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语言学研究视角,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对话进行分析解构,探究在语义与语用学尚未诞生的年代,奥斯汀的文学作品中如何完美诠释了这两个语言学学科的基本理论,阐释作者如何通过对不同人物语言或对话活动的描写,向读者精准传达与作品中人物相关的背景信息与内心变化等.

    语义学语用学人物对话《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

    从接受美学看《长生殿》英译本文化典故的翻译策略

    黄美桃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中国文学翻译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的译作一直以忠于原文、不加脚注便可让读者理解含义而著称.戏剧因其表演性和文学性对译者要求更高.作为我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长生殿》中蕴含大量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词语,这成为译者翻译中的障碍.本文将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框架,通过研究杨宪益、戴乃迭两位翻译家在翻译文化典故时所运用的方法,探讨杨宪益夫妇在翻译中如何实现以目标读者为中心从而达到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文化翻译

    《小银和我》的复译研究

    周春霞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银和我》是希梅内斯最知名的散文集,由达西安娜·菲萨克翻译的第一个译本获得了广泛赞誉.菲萨克译本之后,多家出版社推出了不同译者的复译本.本文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孟宪臣译本和张伟劼译本与初译本进行对照分析,说明复译已有意识地采取了区别于已出版译本的翻译策略.

    复译《小银和我》《小毛驴之歌》《银儿和我》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