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教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教导刊
科教导刊

谷力

旬刊

1674-6813

kjdkzzs@yahoo.com.cn

027-87826797

430070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北路76号书香门第大厦1205室

科教导刊/Journal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讨

    张颖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分析了新工科和新高考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以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跨学科融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实施方式,强调了专业带头人在大纲制订、模块选择与调整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总结了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满足新工科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跨学科融合大学物理新高考模块化教学

    "政校行企"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跨界性发展路径研究

    陈雪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模式的快速发展,"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成为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高职英语作为职业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单一扮演语言工具的角色,而必须作出相应的创新性改革,成为一门融合性课程,助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效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的"三育人"机制。

    政校行企高职英语跨界性"三育人"

    新文科背景下数字素养嵌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李毅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探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如何将数字素养嵌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当中,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时代文科人才提供借鉴。

    新文科汉语言文学数字素养人才培养

    新工科视域下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烟台大学为例

    刘霞王欣欣晋刚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教学已成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针对CNKI数据库中2013-2023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高频关键词统计梳理当前我国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研究的重点。并以烟台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从教学改革理念、培养体系等方面,分析理论、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融合一体的现实路径,对新工科视域下物联网工程一流专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工科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CiteSpace

    华中农业大学"三田"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实践与探索

    袁金展李海霞罗朝喜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植物生产类专业生产实习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文章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近年来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三田"实习的信息化建设与实践:"三田"基地信息化改造、"三田"实习课程改革、实践实习模式创新。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创新"三田"实习信息化实践教学,升级改造课程内容及组织形式,同时提升师资信息化水平,从而使"三田"实习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植物生产类"三田"实习信息化

    车站信号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与探索

    王延峰焦玉召江泳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围绕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对车站信号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进行思考和总结,进而推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和良性发展。首先,文章阐述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理念和总体思路;其次,文章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架构和功能模块对平台建设进行论述;最后,文章结合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内容,进行实验内容设置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评价。文章所提出并设计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能够模拟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各环节场景,使学生能够"一对一"地开展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的相关实验和实践活动,自主完成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过程评价

    项目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创新力培养探讨

    邵钧麟郭奕文伍定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革新,项目式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者,教师的创新力成为其成功实施的关键。文章从项目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创新力培养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路径三个方面思考教师创新力培养的方法,旨在为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以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的提高。

    项目式教学教师创新力实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MATLAB梁受力分析工具箱的材料力学教学方法研究

    刘敦卿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构件的受力分析是材料力学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完整并透彻掌握不同类型梁构件在不同外力、支撑方式下的剪力、弯矩分布是后续梁截面应力、挠度以及强度等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现阶段梁剪力、弯矩的教学主要采用固定例题讲解的方式,缺乏互动性及多样性,制约了材料力学的教学效果。采用MATLAB梁受力分析工具箱实时演示不同截面形状、尺寸梁构件在不同支撑条件、载荷下的剪力弯矩分布及变化,极大地拓宽了授课方式的多样性与交互性,提高了材料力学的教学效率与效果,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课后自主探索的需求,值得推广使用。

    材料力学梁受力分析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认同感培育探究

    郑建芸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认同感是一个国家公民基于自己国家成员身份的认识而产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育是时代精神所在、时代价值所需、时代使命所在和时代要求所系。高职院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育需要从理念、内容、方式三个层面形成教育合力。

    国家认同感培育高职院校大学生

    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张会佳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并高质量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思政教师要明确该项工作的实际意义,针对该项工作进行准确定位,客观分析当前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然后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多管齐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和谐社会高校思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