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教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教导刊
科教导刊

谷力

旬刊

1674-6813

kjdkzzs@yahoo.com.cn

027-87826797

430070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北路76号书香门第大厦1205室

科教导刊/Journal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环境土壤学"教学实践探索

    王元国王莉芳石丽姝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是每位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难以达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基于此,文章将对当前"环境土壤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大纲,规划"环境土壤学"教材;引入社会关注热点案例,凸显课程内容实用性;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训学生专业技能;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等措施,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开展交流学习。

    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土壤学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移动微学习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杭远欣彭茜王海英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枯燥、抽象、实践性强等特征,传统课堂教师单方面灌输性教学,往往导致学生生出倦怠与畏难的心理。本研究基于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课堂讨论的方式层层递进,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进一步提高课堂教与学的双向效率;同时结合移动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微学习资源,有利于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实践证明,移动微学习+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对分课堂移动微学习

    基于"微课堂"的物理实验启发式教学实践——以"光的偏振"教学为例

    朱楠徐秋爽丁双红潘康路...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培育创新、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提出基于"微课堂"的大学物理实验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微堂课"为平台,构建课前线上预习、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课后线上拓展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微课堂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启发式教学

    在线教学平台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赵娟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实践性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学生预习途径有限、不能提前熟悉实验设备、实验操作不规范和操作训练强度不足、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不足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将数字化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依托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和化工虚拟仿真线上实训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达到增强学生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数字化超星学习通虚拟仿真混合式教学

    基于PBL/CBL联合模式的生物信息学课程应用型教学

    段瑞君周武高强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交叉新兴学科,在生命科学知识结构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具有前沿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该课程的发展需要,因此采用基于问题导向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开展生物信息学应用型教学,不仅拓展了授课内容,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达成了提升教学目标、提高授课质量的目的。

    生物信息学PBLCBL应用型教学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教改探索——以贵州大学为例

    王倩黄冬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在走进高校课堂过程中存在学生认知和重视度不高、授课方式单一、教育形式创新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分析课程培养目标基础上,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从提升学生兴趣、教学模式、课程实践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旨在有效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生态文明教育高校教学改革翻转课堂教学质量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思考

    罗进雄何幼斌胡光明李华...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课程组视师资队伍建设为重中之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回顾建设历程,将教学团队建设划分为奠基阶段、发展阶段和成型阶段。三个阶段师资建设的总体方针是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发挥"传帮带"的优秀传统,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策略,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保持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促进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教学团队应在学术带头人培养、国际化建设和实验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强建设。

    沉积岩石学师资队伍"传帮带"

    OBE理念下"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改革研究

    陈建宋绍京王腾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法单一且陈旧以及教学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等问题,应以OBE教学理念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OBE理念为指导,重新制定"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目标,加强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和职业发展的培养。同时,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样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确保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OBE理念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制备传输原理课程建设研究

    司晨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教育是一种面向21世纪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教育理念,旨在全面改革工程教育,将学科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有机融合,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工程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局限于技术知识传授的传统工程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多样的社会和产业需求。材料制备传输原理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借鉴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式教学理念,从优化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材料制备传输原理的课程建设策略,以期培养更具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工程人才。

    新工科传输原理开放式教学课程建设

    适应新型畜牧人才培养的"动物营养学'课程教改对策

    李婉雁江丹莉许丹宁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畜牧业技术不断得到改进,畜牧业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人才培养对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动物营养学"是畜牧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动物营养知识与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新型畜牧人才培养为视角,探讨"动物营养学"课程教改的对策,力求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建议,以期为新型畜牧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支持,也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动物营养学新型畜牧人才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