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研发竞争环境下政府价格补贴策略的优化与效果分析

    王经略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研发竞争处于供应链更上游的位置,因而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更为深远.研发竞争关系普遍存在且对政府选择合适的创新补贴政策提出新的挑战,但目前有关研究未在研发竞争环境下对政府的价格补贴策略进行分析.从政企决策的微观视角出发,把政府的价格补贴政策分为不补贴、补贴消费者估值高的产品、补贴消费者估值低的产品 3 种,运用纵向差异理论建立研发竞争环境下考虑创新活动特征的多主体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价格补贴政策的适用条件,不同补贴政策对研发公司的研发投入、研发公司与生产商的期望收益以及不同产品的诸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结果发现:竞争激烈程度和创新活动特征是决定补贴政策适用条件的重要因素,当补贴政策与适用条件相匹配时,社会福利增加,反之社会福利减少;政府的价格补贴对于相互竞争的研发公司而言会形成顾此失彼的局面,但所有的价格补贴政策都有助于提高生产商的期望收益;补贴对于诸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则与具体的补贴额度相关.基于此,建议政府在制定技术创新补贴政策时把反映创新活动的特征信息纳入补贴工作的考量范围,同时应考虑研发竞争关系,而且应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而非着眼于某一企业或某一环节,从而使创新补贴工作更为科学和精准.

    政府技术创新补贴价格补贴研发竞争供应链消费者剩余补贴策略政企决策补贴政策

    生命周期视角下融资渠道影响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及作用机制分析

    张兆国张栋良寇明婷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具有差异化的创新强度、创新需求和融资约束,融资政策效应和作用机制可能也有所差异.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对此的调节作用,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以及非线性效应角度,根据 2008-2022 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增加融资约束、减少研发投入、减少资本投入等方式考察内外部多种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金融资本精准化配置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结果发现:政府补贴、税收优惠、自有资金和股权融资等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融资渠道的激励效应逐渐减弱,而银行贷款却会阻碍企业的创新;生命周期对企业创新影响具有调节作用,不同的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异,激励作用的整体绩效会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推进而减弱,其中对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影响比国有企业更显著;各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呈"U"型或倒"U"型关系,其中政府补贴的倒"U"型拐点为 3.3%,税收优惠的倒"U"型拐点为 4.0%,银行贷款的"U"型拐点为 48.1%,主要融资渠道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前融资渠道位于拐点左侧,说明各融资渠道的影响范围较为适中.最后根据研究发现,对进一步激发融资渠道的创新激励效应提出对策建议.

    融资渠道企业创新企业生命周期激励效应创新资源配置

    浙江与粤苏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及提升对策

    何晓柯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浙江与广东、江苏同处于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位置,但与粤苏两省相比,浙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借鉴目前主流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方式,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并关注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利用 2018 至 2022 年国家和浙粤苏有关统计年鉴,从科技投入强度、科技创新平台实力、科技成果转化 3 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浙江科技创新的相对弱势和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浙江的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总体不高,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高层次、领军型科技人才总量少,人才引进培养的效益尚未突显,同时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结构不均衡,企业和基层创新人才少;科研机构特别是企业研发机构总体实力偏弱,重大创新平台和载体还比较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速度偏慢,总体技术供给能力偏弱;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仍然不高,专利申请和授权数以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偏少,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外向度偏低,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不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建议浙江从打造人才集聚地、原创性成果策源地、引领性企业成长地、开放型创新协作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能力评价投入产出科技创新平台省际比较区域科技创新浙粤苏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开放科学发展与治理

    罗昊雯李正风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全球科技发展新趋势,开放科学倡导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自由、开放、合作、共享,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知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将是孕育新质生产力以抢占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的关键,也是世界各国争相角逐的全新赛场.中国近年来在开放科学方面取得跨越式进步,必须看到仍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探讨开放科学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具体作用并分析适合中国的开放科学治理模式.通过文献调研与比较分析方法,梳理和明确开放科学推动科研范式产生质变的重要意义,选取欧盟"地平线计划"、美国开放科学中心(COS)与中国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实践为代表性案例,从规划政策、技能培训、评价体系与投入格局等方面对比不同开放科学模式的差异.透过科学治理视角发现,欧盟发展开放科学兼具宏观顶层设计与微观评价体系改革,从政策规划入手搭建起包括技能培训、评价体系与投入格局在内的完整开放科学发展网络,官方主导的统一性与各国共赢的协调性特征突出;COS强调多元投入与广泛参与的开放格局,以其OSF平台为核心依托形成一整套开放科学推广与实践模式;OSID以国家公益计划的方式先行尝试,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期刊参与度,但存在布局完整性低与市场灵活性差等不足.在比较国际上不同开放科学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可通过加强科技规划、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评价体系和优化资助结构等途径构建中国式开放科学治理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

    开放科学科学治理体系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科学发展国外经验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演进趋势

    高怡冰任沛阳陈钰鑫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测算是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但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新质生产力是质和量的统一、能力和效率的统一、现实性和可比性的统一,依据生产力理论,结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要素提升、生产组织等方面的特征,系统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构成要素、实现途径、培育载体和支撑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技术、要素、数字、产业和环境五维度的指标体系,对中国 30 个省份 2022-2022 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发展格局和演进趋势.结果表明:30 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增长较快,但区域差异、经济带差异、城市差异明显;要素生产力保持较高水平,数字生产力和创新生产力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和产业生产力成为发展的短板.其中,从区域格局来看,东部高于 30 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低于 30 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从经济格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最高,其次是泛珠三角,而丝绸之路经济带低于 30 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从城市格局来看,三大城市群从高到低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并且均高于 30 个省份的平均水平.

    新质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发展差异生产力测度

    知识产权保护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内在逻辑、现实省察与实践路径

    窦志强马佰莲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贯目标和内生需求,知识产权保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保障和激励,二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为指导,结合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从理论维度论述知识产权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逻辑,从实践维度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当前的成就和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在促进科技资源投入、激励创新活动和发展科技产业方面展现出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科技资源投入效能不足、科技创新链条存在断点、科技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风险与挑战.对此,提出应加强引导提升科技资源投入的力度与效度、深化改革增强优质成果供给力与企业技术承接力、突出优势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科技创新、缩小技术差距和提高发展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打好科技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科技产业产业竞争力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幻产业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模式探析——以成都市为例

    龙飞凤张柳赵文杰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幻产业作为一种融合文化与科技元素的新兴产业形态,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城市经济转型以及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是新质生产力天然的"源头活水".中国科幻产业初步形成以京津、成渝、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化发展格局,且呈现基于科技创新发展、消费市场驱动的集聚发展态势.成都市作为推动科幻产业发展的典范,分析其科幻产业的发展模式能够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启示.为此,聚焦于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模式,将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划分为萌芽期、探索期、成长期,并借助"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分析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3个层面构建成都科幻产业发展的动力模型,分析成都市科幻产业的发展现状、成效以及挑战.研究发现:国内科幻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技术赋能是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组织主体的协同性是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多元环境为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成都市面临着技术迭代与创新变革、从科幻创意到实际落地、产业全链条亟待完善等挑战.最后,针对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提升路径,提出鼓励科学研发、推动技术赋能,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协同架构,优化组织生态、打造和谐环境三方面建议.

    科幻产业科幻赋能城市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技术-组织-环境(TOE)文化与科技融合

    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效率提升对策——以广东省为例

    张祥宇魏亚运梁玲玲王勇...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进制造业作为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体系,只有将技术创新、经济运行、社会环境以及国际合作等因素进行全局考虑,才能深入理解和准确评估其发展态势及影响机制.在全面梳理相关实证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技术创新主体内外部和区域创新环境视角,选取其中 21 项潜在影响因素,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模型,对 2015-2022 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结果显示:广东省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呈现曲折性发展,劳动者素质、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研发投入与产业融合程度是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校与企业协同能力、国际开放层面未被列入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劳动者素质的影响为负,这可能与人才的低效利用有关;产业结构的影响为负,反映了当前中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存在一定程度"脱实向虚"发展特征.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完善第三产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体系、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的研发支持与提升高校产学研水平等促进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生产效率先进制造业潜在影响因素技术创新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贝叶斯模型平均产业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

    中国原始创新策源能力的统计测度、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

    袁野曹倩陶于祥吴继飞...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把握中国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水平、区域差距和动态规律,聚焦影响原始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前置因素——策源,以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内涵为逻辑起点,构建涵盖主体创造、成果产出、基础支撑、环境保障 4 个维度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有关统计年鉴数据,运用CRITIC-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探测分析中国 31 个省级行政区 2012-2021 年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结果表明:中国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仅广东、江苏、北京和上海在全维度上得以充分发展,其他多数省份的 4 个维度出现不同程度偏离;整体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年均基尼系数为 0.221,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其中东部区域内差距最大,中西部区域间差距最小;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内的差距呈先扩大后逐渐缩小趋势,但无极化现象,而中西部地区的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并存在两极分化苗头.最后从实施差异化的调控策略、提升原始创新策源的空间协同度和保障原始创新策源能力的储备厚度三方面提出建议.

    原始创新创新策源能力CRITIC-TOPSIS法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区域差距动态规律区域创新

    基于逆向云算法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型建设探析

    林振亮李晓琴燕卿郑嘉颖...
    9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行评议本质上依然是一种量化的主观定性评议,其基石是参与评议活动的每位评议者,只有做到对评议者的有效评估、监督、规范与约束,才能保证同行评议结果的客观和公正.但同行评议过程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如何处理不确定性是同行评议需解决的难点问题.为此,在论述同行评议中评议者评价的必要性和当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利用同行评议的评价数据分析评议者和评议影响因素,基于数据构建科学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型.运用云模型理论,针对同行评议特点,选择符合正态分布统计性质、无确定度的逆向云生成算法,将方案分解为评议者评议评价与多任务协同评议评价 2 个层次,提出同行评议评价模型;并利用中国某省 2018-2022 年某类人才项目同行评议在技术、前瞻、产出、风险、经济和社会 6 个方向共 18 个评议指标的数据,通过该模型分类分层次计算出其云模型数字特征,根据数字特征构建云图和数字画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逆向云算法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型对于评价评议者各方面的评议能力和整体评议效果、评价同行评议活动开展成效以及监管同行评议中的异常数据具有实操意义,能据此科学构建评议者个性化权限,能发挥评议者最大优势,并最大限度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缓解当前同行评议评价面临的困境.

    同行评议评价模型模型构建逆向云算法云模型数字特征